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少年体闲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存在问题.休闲体育与青少年有天然的亲合力,可拓展青少年的生活空间,是顺应社会转型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发挥学校教育主导辐射、家庭教育启蒙引导、社会力量关心支持、舆论宣传科学导向的作用,积极构建青少年休闲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是城市休闲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城市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本文从休闲体育与城市休闲空间视角入手,探讨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概念,阐释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讨论,提出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综合性与集中化、生态化与人性化、文化性与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体制和结构面临着转型问题,体育也必然面临新的抉择与重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为主要手段,在比较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转型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田径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限制我国田径管理体制的内在因素,初步探索了社会转型期适合我国田径管理与发展的改革机制,从而初步提出社会转型期我国田径管理体制推行双轨制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社会转型期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的休闲特征,指出今后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休闲体育将成为女性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体育、单位体育、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将"四体联合";休闲体育消费等级将不断提升;社会各阶层的女性休闲体育生活方式将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5.
休闲与休闲体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休闲作为一种时尚流行于社会 ,同时休闲也是一种人类的生活方式 ,最终人类的进步就是要获得更多的休闲。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 ,人们空闲时间逐渐增多 ,研究休闲十分必要。本文从研究休闲的必要性、休闲的概念、体育休闲的概念以及构筑休闲体育的思路等四个方面对休闲与体育休闲作了论述 ,得出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体育休闲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休闲空间的概念与特质出发,探讨体育休闲空间对参与者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广场、马路、看台、健身房为例,阐述社会学视角下体育休闲空间的社会意义,并为我国社会体育休闲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居民体育休闲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珊珊 《精武》2014,(36):185-185
体育是现代休闲方式的核心内容,其发展步伐与休闲的发展是相互吻合的,并且受到个性自由意识觉醒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成为渗透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影响着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文章积极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出发,探析休闲体育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休闲体育如何在大众文化视角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城市休闲体育的涵义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休闲体育城市的概念,初步探讨了建设休闲体育城市的意义、发展思路和工作要点,旨在为推动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休闲体育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认为:当前我国休闲体育处于起步阶段,充分认识休闲体育的内涵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发展需求,不仅可使我国休闲体育明确发展方向,而且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出我国的休闲体育未来发展将体现与全民健身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适应社会流动需求、与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及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国情,从经济学和城市生态学角度,对体育休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城市发展促进市民的体育休闲需求;城市发展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城市经济影响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体育休闲产业对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经济规模、城市产业结构等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长三角都市休闲体育圈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地区文化同源互补、经济一体化、行政协调机制正稳步推进,都市生活圈已初步形成,有利于长三角都市休闲体育圈建设.认为:应着力打造城市体闲景观体育群、环太湖休闲体育圈、滨海休闲体育带和山水生态休闲体育特色区.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产业化运作机制,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提高影响力,借助体育节培育体闲体育意识,树立文化生态品牌提升内涵建设,错位整合资源增强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寒笑  苗大培 《体育科学》2006,26(12):9-15,19
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3种不同管理组织体制国家城市体育体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分析,表明3国都基本形成了政府、非营利组织舜口企业合作发展的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虽然组织间的关系、不同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但都重视政府在体育体闲发展中的宏观主导作用,以厦扶持和培育非营利组织服务提供者的主体地位和企业服务组织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俞琳 《体育科研》2011,32(5):44-47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依托于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市场学有关需求拉动说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国内都市的发展实际,分析认为开发都市休闲体育产业应基于“需要”-“需求”-“商业价值”-“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路,借助都市的优势经济社会等资源禀赋条件,顺应都市消费趋势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进一步打造居民的体育生活化,带动休闲体育市场需求的规模化,提升休闲体育市场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的人财物投资,从而拉动休闲体育产业的深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空间是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实现载体,为女性休闲体育主体实践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主要研究女性身体空间社会建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探求社会空间、身体消费及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角度探索身体、空间和休闲体育的理论关联与实践路径,诠释当代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中身体、生活与关系等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整合与再生产机制,剖析身体赋权、生活型塑与关系再造对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建筑的向心率增高,城市的现代病日渐显现出来,诸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人居生活空间狭小等。这时,人们开始渴望郊外新鲜的空气和原生态的环境,户外运动满足了人们放松身心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试图研究和分析城市化进程中户外运动对城市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从环境、时间、空间、健康生活方式观念等方面对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户外运动对城市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生活空间、余暇生活、生活体验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推动了现代城市管理与社会体育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提升路径的研究,去探索和了解河北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本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因素所在,并提出适合本省实际的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升路径,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本省休闲体育奠定理论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理清休闲对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探讨休闲时代的来临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社区体育的传统功能凸现不足,生活方式的变化给社区体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休闲娱乐化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以小康社会为背景,提出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体育建设的重要问题,对促进社会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余暇运动、体育消费观念、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体育服务市场的合理引导以及弱者体育服务保障系统几个方面讨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社会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共同点表现在体育休闲的时间支出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由单一强调健身而变得更为丰富。因各阶层的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他们在体育休闲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肖丽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392-393
休闲体育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休闲体育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休闲体育运动人才培养,对推动中原经济区休闲体育市场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