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关于郁达夫自传散文的创作意图。从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日起,到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止,郁达夫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上一连发表了七篇自传性散文,回顾了辛亥革命以前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书塾与学堂》是其中的第三篇。郁达夫自己在《所谓自传也者》一文中曾经说:“四十岁前后,似乎是人生的一个小段落。”他写这篇自传性散文,意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进行一次小结。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创作活动从五四开始到全国解放前夕,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写诗,后来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也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经历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他自己也说,“我所写的大抵是散文多。”成绩也是主要的,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一位才情卓异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提起郁达夫,人们首先会想到他那“惊世骇俗”的小说——《沉沦》.可以说,郁达夫首先以其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几乎在创作小说《沉沦》的同时,他也开始写散文.到了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赵燕翼同志没见过闻一多先生,但读过他的诗集《红烛》、《死水》,珍藏了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头像。他受闻一多先生影响拿起刀笔走上文艺和革命的道路。他一直把闻一多尊为“心中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群言》上。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但我有《茅盾文集》乃至《全集》,其中的很多作品我曾反复研读过。更为难得的是,在我还是学生时,以及后来当了教师,茅公曾数次复函赐教,并为我荐发作品,直到他逝世前几年还帮我审定  相似文献   

5.
章宇 《阅读与鉴赏》2005,20(7):63-64
茅盾先生20年代末流亡日本期间,曾写过一批散文。其中发表于1929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的是一篇不足700字的随笔《卖豆腐的哨子》。  相似文献   

6.
几点说明     
一九六四年五月,我教学茅盾先生的著名散文《风景谈》,由于作者当时写作环境所使,写得比较含蓄,有些意思不易理解。我决定写信向茅盾先生讨教,几天后他给我复了信,使我十分感激。六六年冬,我又到北京,拜访茅盾先生,他亲切地接见了我,跟我谈中学语文教育的问题,勉励我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他对我说:“你还年轻,做老师是光荣的,不要怕挫折。”“人创造了第二自然”的出处,我根据茅盾先生的指点,在孟昌同志翻译的高尔基《论文学》一书中找到了。例如《谈谈〈诗人丛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要说,我们的时代正在把一些崭新的题材列入诗歌的领域,例如,  相似文献   

7.
茅盾同志散文《雷雨前》的写作年代,各家说法不一:有“写于三十年代初期”,“写于一九三0年左右”,“写于一九三二年夏秋之交”,“三十年代前期写的”等等说法——最近我们看到一则资料,其中引录了茅盾同志的一篇短文。现照录如下:《随笔三篇》作者题记我把《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献给年青的朋友们。这里是三篇散文。这  相似文献   

8.
简论朱自清散文比喻的﹃女性﹄色彩江苏泰兴师范学校张剑郁达夫先生曾说:“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朱氏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地位,便由此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而不...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中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的美,要算他了。”的确,读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来品读《绿》中的一段,从他的优美文笔中领略梅雨潭那令人惊诧的醉人的绿吧。  相似文献   

10.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多年来一直被选编在高中语文教科书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中有几处文法问题,引起了我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书塾与学堂》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戟刺封建教育弊端,内容相当深刻。在《书塾与学堂》一文中.郁达夫先生在广阔的背景上,通过书塾和学堂生活的生动描述,深刻地揭露了“洋学堂”与书塾是一脉相承的。朝清末年,封建统治摇摇欲坠。郁达夫回忆童年生活时说,当时的中国经过了洪杨起义,两湖山东捻子的运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同郁达夫的交往甚早。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三年二月,郁达夫就在北京认识了鲁迅。同年秋,郁达夫到北京大学教书,又去砖塔胡同会见鲁迅先生。郁达夫在一九三八年作的《回忆鲁迅》中,记述了他第一次会见鲁迅以及尔后与鲁迅交友的种种情景。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里也约略提到他与郁达夫的友好往来。一九二七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可以说是中学语文的“保留”课文。 对照茅盾1979年自编,1980年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所载此文,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时,大概是考虑到时代、教学等原因,文字和标点共有60余处改动,其中30余处是标点的改动。这些改动,大都是必要的、精当的,但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文拟仅就标点的改动略举数例,提出几点疑问,或许有利于保存和突出原作的精华,并为选编中学语文课本时如何处理名家名篇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大革命失败之后从一九二八年开始的,一直到解放前夕的一九四八年,共写了五十九篇。总观他这些短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就是篇幅越写越小,文笔越写越洗炼,内涵越写越深广。因此,我在《试论茅盾短篇小说的浓缩艺术》(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一文中,把茅盾的短篇小说比喻为河南开封的名菜高汤,虽然端来好象一碗清清的泉水,由于用很多只鸡和很多佐料精制而成,所以越喝越感精美,令人有余味无穷之感。茅盾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浓缩的艺术精品呢?本文仍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风景谈》这篇散文是茅盾先生一九四○年延安之行后所写的一篇观感。这篇散文的思想境界很高,语言艺术水平亦很高。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人物、事物和景物作者在描绘人物、事物和景物时,多用具体、形象化的语言,使得被描绘的对象鲜明可见,如在  相似文献   

16.
文坛巨匠茅盾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生前留下的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除了蜚声中外的《子夜》、《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林家铺子》及《清明前后》等小说与剧本外,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文艺论著、翻译作品等。这些都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贵财富了。如果说茅盾的小说是反映时代风貌的历史画卷,那么他的散文就是直接描摹当时风物人情的社会素描。“一个场面,一段经历,一些人物,他用速写的方式将它们描画下来”,“一个观点,一段见闻,一些想法,他用随笔的方式将它们记述下来”,茅盾同志写了大量的散文速写。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分上下两册),全书共  相似文献   

17.
正正考·教学案例·二○一四年十二月15[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品味文章清丽自然、淡雅幽美的语言。2、赏析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学习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言:朱自清散文——"白话美文的典范"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章之美,除冰心外,文要算他了。"他的散文语言清新幽雅,感情深沉隽永,历来被视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荷塘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     
“庸俗”散文议一般说来 ,人们在理论上都承认散文没有题材上的限制 ,什么都可以成为散文的表现对象。但实际上 ,有形无形的禁止是很多的。前不久 ,看到四川雷立刚先生的一个意见 ,他说现在人们对写性没有什么异议 ,差别只在怎么写。但如果说要写挖鼻孔这种普遍的人性“爱好” ,肯定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他反问道 ,既然能写性 ,为什么就不可以写挖鼻孔抠脚缝之类 ?我非常赞同他的质疑。犹记五年前 ,我在《天涯》上发表了一篇《厕所笔记》 ,即被上海的刘绪源先生斥为无聊之及的瞎聊。说随笔之类乃是古往今来届指可数的几个人能写好的文体。我…  相似文献   

19.
茅盾的长篇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上、中、下三卷,83万多字,已于1988年出齐.此书茅盾生前只写了一半,即写至1934年,以后的一半是由亲属续写的.从严格的“自传”意义上讲,茅盾写的回忆录只有前半部,后半部因非出于他的手笔,故被叶子铭先生称之为“续貂”.又因是其家属根据他留下的录音、笔记、手稿,并参阅有关资料而写成,故也就算在“茅盾”的名下.其中有不少事件都是亲属根据与茅盾有交往的人的回忆录,改换人称和语态而写成的,并非茅盾本人的回忆.故真实性可疑,但一时又无法完全核实.因此.我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先生传奇的一生就像他曾在《钓台题壁》里写到"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样张狂骄纵的诗句一样,令世人对他有很多误解,以为他是一个自我放纵,颓废消极之人。而实际上郁达夫先生是一个"细行不检,大节无亏"的人,周身洋溢着古代风流才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