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兴未艾,数量和规模都不断扩大,同时健身俱乐部的运营风险也急剧上升,由于运营成本压力,很多健身俱乐部容易陷入经营困境导致亏损倒闭。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对经济发达地区广州市的健身俱乐部产业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发展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健身俱乐部产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健身俱乐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身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皖北地区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家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背景下,基于体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对皖北地区健身俱乐部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新余市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分析新余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的现状和影响新余市健身俱乐部产业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增加健身项目的多样性等对策,以期为新余市健身俱乐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健身俱乐部形成、经营现状和发展对策三个方面归纳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产业的研究,并提出对我国健身俱乐部产业经营不善现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山东省大众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山东省健身俱乐部产业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加强现代体育产业的经营意识,旨在促进山东省大众健身俱乐部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中央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到未来我国全民健身的战略方向。我国健身产业步入繁荣发展阶段,但在市场快速扩张下,近几年中国体育健身产业出现价值供应链混乱现象,各方连锁俱乐部抢占市场、划地为王,各地区健身俱乐部时有停业的情况发生。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国健身俱乐部整体产业供应价值链情况进行研究,并从运营、工程、设计、市场、人才等视角,提出产业价值供应链的改善建议,旨在完善我国各健身俱乐部的产业供应链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身俱乐部的运作特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健身俱乐部作为健身行业的重要元素已经逐渐走入了中国百姓的生活,然而健身作为一个行业而存在,目前在我国的确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国际体育健身俱乐部联合会前不久公布了在2001年对美国健身俱乐部进行的一项统计结果,由于其中一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健身行业在美国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健身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以我想在开始有关我国健身俱乐部运作特色的论述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可能对我们有参考价值的部分。自1987年至2000年,美国人加入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的人数从1730万增长至32…  相似文献   

8.
连远斌 《体育科技》2012,33(2):115-1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粤东地区12家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目前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借鉴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俱乐部经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本地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产业组织理论对西北五省体育健身产业市场进行分析。近年来健身俱乐部数量上升快、俱乐部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市场容量增大致使西北五省体育健身产业市场集中度属于低市场集中度;其产品差别度低;俱乐部进入/退出市场的壁垒较大。研究发现西北五省体育健身产业市场结构属于过渡竞争的产业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长株潭地区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进行调查,主要运用社会学、统计学以及消费行为学等理论对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的构成、消费行为特征、消费状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促进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内涵研究;(2)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研究;(3)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趋势研究.今后商业健身俱乐部研究将从宏观总体领域向各微观个体领域进一步深入,重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多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研究.商业健身俱乐部研究重点由消费者和经营现状向营销策略上转变;在立足于我国国情下,加深对国外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模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采取更多定量研究和深入的统计分析;加深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关利益集团博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1、我国健身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连锁经营是大中型商业健身俱乐部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3、利用互联网的电商经营模式成为新宠;4、体育俱乐部进社区是大势所趋;5、老年人、儿童、特殊人群市场是健身市场的新增长点;6、国外健身俱乐部给本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带来压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健身俱乐部年青会员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以期探讨健身俱乐部年青会员的体质特征,为更好了解自身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健身计划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手段,以20~34周岁的宁波市健身俱乐部年青会员为研究对象,依据《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测试细则,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方面的指标进行测试并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受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男会员的体重指数已进入Ⅰ级肥胖范围,而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组间无显著差异;24岁以下年龄组男会员的平衡能力和女会员的柔韧素质均显著好于25岁以上各年龄组。总体看,因健身目的的不同女性会员的体质状况虽好于男性,但整体健康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湘潭市健力美健身俱乐部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湘潭市健力关健身会所的健身会员群体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消费水平时间的基本状况,以及锻炼人群选择健力美健身俱乐部的目标取向。分析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特征、规律、影响因素及满意度等,为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全民健身快速发展和大众体育人口的增加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健身俱乐部教练员流失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的年龄偏低、男性偏多、兼职多、工资偏低、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优秀教练员及忠诚度不高,导致教练员的流失;俱乐部管理上存在弊端,导致教练员之间关系不和谐;专业教练员培养机制不足,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充分,致使教练员缺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针对导致教练员流失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健身俱乐部的良好运行,以及大众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要改变目前我国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不温不火的经营现状,稳定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健身会员的年保有量,解决现阶段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发展滞后等原因,必须加强政府行业部门的培训机制和监管。以此来实现我国的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职业健身教练专业素质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标志,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对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就是发现、使用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让这部分人才在健身俱乐部管理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在提高健身俱乐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构建和谐的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现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群众,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把健身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生活要素.只有做好人力资源、俱乐部会员、俱乐部场地、设施和器材以及俱乐部的教学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才能促成居民的"体育生活化",引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项体育健身活动,起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花钱买健康”理念的建立,健身会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会员是健身会馆存在的根本,直接关系到健身会馆发展的前景。本文以南京市搏力健身会馆三家店的1938名会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的调研分析,找出健身会馆在服务会员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给予健身会馆提供会员优质服务方面更多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阳光工程,学校的体育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改革、创新中求发展。而在学校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个必然趋势。针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个创新,也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重要的补充,通过俱乐部的学习和锻炼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及终身体育观念;学校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能大大地提高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并对外开放公共设施也为全民健身计划中让体育走进社区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