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亲属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书》中的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并把亲属称谓按父系、母系、夫系、妻系来分析,发现《宋书》的亲属称谓语含量丰富且多样化。它反映了中古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过渡时期单音词复音词并存、主用单音词的特点,同时部分亲属称谓语还保留了上古汉语亲属称谓"小辈不分性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亲属称谓是其中的一种.拟亲属称谓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方式.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茶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亲属称谓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得出:随着宗法观念的淡薄,用亲属称谓表达对称的方式有弱化的趋势.拟亲属称谓是汉语对称表达方式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汉英两种文化中的亲属称谓系统差异很大,亲属称谓词存在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现象.《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亲属称谓词的大观园.英译本较著名的当属杨译、霍译及乔译.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对翻译文化的特有词或空缺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代白话小说自唐代形成、宋代完善到明代繁荣,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作为明代世情小说集大成者,《金瓶梅》的语言口语化、俚俗化。本文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分析《金瓶梅》中常出现的亲属称谓语,根据使用对象将其分为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和"非亲属"两类。用不相当的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时,存在使用更尊敬的亲属称谓语的趋向;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时,突出表现为主仆称谓父子化。《金瓶梅》亲属称谓语具有情感化、交际化的特点,同时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极度泛化,这反映了明代宗法制的社会影响及明代家庭的夫妻、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原则及语用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亲属称谓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称谓方式。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该称谓方式至少受到四种语用原则的支配 :亲疏原则、年龄原则、地位原则和礼貌原则 ,并且在这几种语用原则的作用下 ,拟亲属称谓语产生了其特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汉语有非常严密的亲属祢谓系统,亲属称谓和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也越来越复杂,并最终趋向平民化。本文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研究对象,来窥探元朝子女对父亲、女子对丈夫称谓的使用及其演变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8.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数量众多,包括血亲称谓、姻亲称谓和制度称谓.文章通过对《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的分类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数量众多,包括血亲称谓、姻亲称谓和制度称谓。文章通过对《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的分类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尔雅·释亲》亲属称谓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出现在古典文献和古代字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称谓语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早期社会经历了对等交互从表婚制、亚血族群婚制、媵婚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由男从女居最终发展到男人成为家庭主宰。《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和特殊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3.
《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亲属称谓语不仅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汉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独特之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为一部家谱式的小说,其亲属称谓的运用,突出地表现了汉语亲属称谓所具有的严密的体系性、严格的等级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晚清郑珍所撰《亲属记》是一部富有特色的称谓辞书。该书系统收录了汉语亲属称谓词语,并在考证中作了大量的文化阐释,具有较高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7.
廖颂举 《现代语文》2006,(3):122-123
非亲属关系而以亲属称谓来相称的社会称谓习俗,叫作拟亲属称谓.这类词大多沿用了亲属称谓,有些则是在亲属称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亲属称谓的社会化(非亲属化)形式.  相似文献   

18.
亲属称谓语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他亲属称谓语则是亲属称谓语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主要探析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的类型、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一地语言中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查研究方言中的亲属称谓系统,不但可以了解该地亲属体系的构成情况,还便于考察这种方言系统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对于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亲属称谓语是有血缘亲族关系的人互相之间称谓的用语。社会交际用语中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叫做拟亲属称谓,也就是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该称谓方式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文章简要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及拟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且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拟亲属称谓的翻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