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学贵有疑,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效率也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营造质疑设问的良好风气,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一、让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创造的源泉.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思维,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对某个疑问产生新的论点,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问题、质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去创造。这不光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质疑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这样做不但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品质,而且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于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老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于是学生的质疑就尤为重要。学生怎么样才能形成质疑的学习方法呢?老师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引疑的方法很多,本文仅谈谈同向思维引疑、反向思维导疑、比较思维设疑、创造思维质疑。  相似文献   

5.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主动体验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他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脑海中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  相似文献   

6.
数学“质疑观”,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有目的地去挑战与质疑他人提出的观点和想法,能自觉地安排和组织好自己用已熟悉的知识去对新接触的内容提出质疑并展开主动思考与尝试摸索,从而去发现更多新的问题与提出更多新的想法.质疑是思维的指南针,是触发学生开启创新的导火线.只有当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独有的“质疑观”后,学生的学习才能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转入到主动去构思、主动去发掘、主动去探究的高效学习阶段,才能从逃避学习的状态转变到渴望学习、习惯学习及善于学习的深度学习领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去播撒质疑的种子,去启迪学生树立数学“质疑观”,让学生在不断地数学质疑中去收割创新的果实.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善于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有兴趣,学习效率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从培育他们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相似文献   

8.
有效设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而设问的时机是有效设问的关键。教师必须把握好设问的时机。  相似文献   

9.
质疑解难,应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它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产生疑问是思维的开端,也是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善思会问、敢于创新,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是西方学者德加默的一句经典教育语录,"提问得好"的前提是"设问得好",而"设问得好"应该以"有效设问"为基础.如果设问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须动脑;如果设问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有效设问能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将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那么怎样的问题设置才是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必须具有以下一些特征:①问题的设置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主动体验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他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脑海中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教学模式就是读一读、写一写、默一默、抄一抄,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方法能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但这个过程最缺的就是想一想,教师往往会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向深层思考。但传统教学却很少让学生主动去质疑,质疑就是由学生自己去提问,由以往的被动问答变成主动设问,使思维在自由绽放火花。课外阅读给学生一个通过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他们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觉悟,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拓展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能力的重中之重就是质疑能力。学然后知不足,读然后会生疑。教师要通  相似文献   

13.
巧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善于质疑,创设问题情景,造成悬念,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求科学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怎样设问,何处设问呢?笔者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不仅提供即时反馈的作用,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巧设问题,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明确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心理研究表明,在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最高的时刻,教师恰到好处的质疑设问,能有效地触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动员起他们积极思维的内部诱因。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从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角度看,并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其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答问这样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起到开拓思路、启迪思维的目的,教师的巧妙设问,一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掌握所学知识.二是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进射出耀眼的火花来,三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课堂设问,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堂设问进行精心地设计和全方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一、课前质疑,激发兴趣学生由疑而问,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进入师生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自主质疑,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精神。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提出多么切合文本主题的问题,只需要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以激发他们研读文本的兴趣即可。例如:我了解作者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  相似文献   

18.
周俊华 《陕西教育》2011,(11):55-55
“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耍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南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9.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冯清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64-165,181
在医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质疑、设问、引思、导析、争辩、探究,加强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