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艺术体操选项课对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莉萍  李薇 《体育学刊》2002,9(3):38-40
根据大学体育课重视运动技术教学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实施健心运动处方,旨的探讨健心运动处方对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艺术体操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健心运动处方教学在贫困大学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应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心运动处方教学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应付方式,显著地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普通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对以上各因子的促进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教学方法、测试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自评、焦虑与抑郁自评、应付方式各因子均有显著的影响.健心运动处方教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应付方式的促进作用优于普通的体育选修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运用历史方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太极拳健心文化及其科学基础予以考察。通过对太极拳健心文化的提取及其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证基础的分析,初步明晰了太极拳健心的科学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太极拳健心机制搭建了平台,为有关太极拳运动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近些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实验法、数据统计法证实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指出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在“人际关系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太极拳强调了人练习的原因,故建议集体进行太极拳练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当代大学生神经衰弱现状、表现、危害、病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陈式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陈式太极拳针对大学生神经衰弱的防治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是构建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使其丰硕的健康成果有条理、完整地展示出来。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应定义为“: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太极拳运动健身、运动健心和运动养生3个部分组成的具备了有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50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专家设计的太极拳运动处方进行近1个月的晨练,通过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观察分析,机能测定,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太极拳系统练习后的生理机能指标、身心状态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研究。实验表明:太极拳运动降压具有可行性。太极拳运动处方,简单易行,动作柔和,强度适中,适合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它能调节情操,修心养性,达到降压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运动处方干预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6名老年女性施予为期7个月的以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老年女性太极拳锻炼前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能提高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可以应用于对体育效果的客观评价;运动处方干预下老年女性心理因素的变化表现为2个月有良性的影响,4个月有明显改善,是改善心理疾病的见效期,7个月是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最好的时期;运动处方的干预促进了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健身因子提炼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太极拳作为武术的本质特征,提炼了太极拳蕴涵的健身因子"静、松、慢、圆、整",并在"木桶理论"和"非衡结构补偿理论"框架中详细论述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运动处方理论构建了太极拳健身因子的实践模式.太极拳健身因子的提炼与应用为健身效果的发掘带来新的观察与评价方式,具有相对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作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心理疾病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是有目共睹了。通过分析大量抑郁症患者案例,并且参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太极拳由于其松、静、圆、缓、柔的独特运动方式,以及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等于一体的,阴阳辩证、自然和谐的认知方式对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可以从健身和健心两方面同时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