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ZJ地区沙三段储层为三角洲及水下扇沉积,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测井资料解释难度大.从关键井资料入手,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该区测井储层参数的精细解释模型,根据试油测试资料,形成了储层流体识别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7断块沙二段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利7断块沙二段储层岩石学分析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气层保护技术理论,对该区块储层敏感性机理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该区块储层敏感性特征,为该区块油气开发中的储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储层非均质测井二次解释是当前老油气田进一步挖潜的重要工作。老油区早期的声波和感应测井组合的分辨率不能满足储层精细解释的要求。本文利用离散沃尔什函数变换法,对测井曲线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常规测井资料的纵向分辨率。在此基础上,对某油田储层参数进行二次解释,与岩心分析物性资料具有良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滨南油田滨一区沙二段油藏的开发现状,通过地层精细对比、断层精细解释、沉积微相研究等落实构造和储层特征,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研究,补充和发展了基于正演模型的分层剩余油评价技术和数值模拟的饱和度拟和技术,对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有了新认识,提出了今后挖潜方向和具体的开发方案,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芦湖油田地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低渗透储层内流体的渗流机理,分析了低渗透储层内流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探索了低渗透储层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利用新认识的低渗透油藏流体分布控制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在低渗透油藏中构造高部位为水层。而构造低部位为油层的特殊地质现象。研究成果无论是对油田早期的油气勘探,还是中后期的地质研究和油田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家油田是油气勘探多年的老区,出油层系多,从馆陶组到中古生界各套层系都见到油气显示,储层类型多,地质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快,使罗东地区的勘探非常困难,将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资料与开发动态资料有机结合,进行构造精细研究,同时对该区沉积特征和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到罗东地区3个潜力区,为该区勘探提供了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7.
开发油层薄、油砂体小、带气顶、有边水、储量分散的非主力油层,必须加强开发方案前期储层特征研究,搞清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发育和连通情况,并以油砂体为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建立与砂体相适应的开发对策,才能有利于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本文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地震、分析测试以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油气藏地质精细研究、油藏工程研究等技术方法。实践证明,利用水平井开采该类型油藏,取得了良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第三系馆上段是胜利探区的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以曲流河沉积所形成的曲流砂坝为主,横向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油气富集与储层的发育密切相关。从基础资料研究入手,提出了砂岩速度小于围岩速度的观点;总结了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研制了振幅、频率综合反演储层厚度的方法;开发应用了多参数及人工神经网络、相干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油藏描述技术;并对砂体的含油气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利用岩心分析资料,结合测井二次解释成果,对营72断块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非均质模型,研究中采用了6种储层的表征参数,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汇总分析了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气藏试井资料,建立了适合该区不同类型储层试井解释范例.为后续测试井有效识别储层的储集类型、确定储层参数、进行气藏动态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油藏非均质性强、注采井网不完善、开发矛盾严重的问题,对该区三角洲砂体进行了精细的油藏地质研究,建立了精细的储层三维模型。将间接的、定性的、静态的地质研究与油藏数值模拟直接的、定量的、动态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区有利储集部位主要为河口坝微相,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注采井网及井网密度的综合控制,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有采无注、压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郑斜41井区沙三段油藏由多个砂砾岩体油藏组成,各个砂体的含油性不同,油水关系不一,储层描述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充分认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基础上,首次综合应用模型正演模拟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砂砾岩扇体的识别能力,使储层解释的多解性降到最低限度。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架起了地质与地震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确定该区合理的储层解释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FMI成像在油气储量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区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在储量评价中存在的难点,介绍了FMI成像在油气储量评价中的应用,利用FMI对裂缝体系进行了总体评价,将FMI与岩心资料相结合,建立了裂缝、溶蚀孔洞的识别模式,根据FMI孔隙频谱分析结果进行了裂缝系统孔隙度的解释,在油气储量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浊积砂为主,分布规律性不强,油水关系较为复杂.利用地质统计、地震相分析、测井反演等技术,分析了该区储层地震反射特征,落实有利储层分布范围,刻画主力含油小层构造,能较好的进行储层和油气分布预测.通过该区实际钻测资料证实,此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沙三上储层的分布范围,为勘探目标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新方法,对大芦家-田家地区东二段构造特征、断裂系统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藏的形成,不仅需要有油源、储层、盖层等基本地质要素,更要受这些要素在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中的有序配置和生、运、聚的动力学作用所控制,该区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测井、钻井、试油试采及三维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构造地质学、成藏动力学等地质理论,结合先进的储层标定、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等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了工区层序地层格架,搞清了工区沉积体系及并建立了构造模型,对纯西地区沙二段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基本搞清了该区沙二段油气聚集的规律,确定了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的目标,对纯西地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营11断块沙三段储层岩石薄片分析、X衍射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资料,从分析储层微观特征入手,对储层的潜在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该断块油气层开发过程中的保护储层工作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沾北3块沙一段为碳酸盐岩储层的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前虽进行了钻探,但由于对储层平面展布认识不清,效果不佳,因此,一直未能进行整体开发。为了加快该区勘探开发的步伐,为油田增储上产服务,深入研究目的层段的储层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及微观孔喉结构模式,并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不仅对于拓宽沾北地区的找油气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对于济阳坳陷其它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摸索经验,提供技术积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动校静地质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精细地质模型是科学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前题.井点控制的构造模型描述了构造的空间走势与局部构造变异;井点分层资料与构造模型约束下的断层模型,正确描述了断层的发育状况;井点分层数据与砂体边界控制下的地层模型、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测井解释资料为建立三维储层模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通过以上各大模型的综合分析,达到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气钻井队人员安全管理是油气钻井企业决策层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油气钻井企业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分析了油气钻井队人员安全管理的特点.确定了油气钻井队人员安全管理评价内容的五个方面,建立了油气钻井队人员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某油气钻井队人员安全管理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了该钻井队人员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等级.该研究为油气钻井队人员安全管理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