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人口问题是农业为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周口地区农村人口状况 ,反映出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的特点是 :人口数量过度膨胀 ;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结构也不合理。这种人口状况给农业为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面向 2 1世纪 ,要使农村人口适应农业为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就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逐步改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问题.周口市农村人口状况,反映出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数量过度膨胀、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这种状况给农业经济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挑战.要使农村人口适应农业经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素质,逐步改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低素质劳动力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造成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长期以来,农村人口文化知识缺乏,"愚"与"贫"的联姻,导致农村人口素质低下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4.
农民素质低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人口素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三个不适应:农民认知水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农民的行为习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人口低素质通过制约科学技术发展、造就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破坏者、造成人口膨胀和结构失调从而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农业人口素质,抓好教育和农业科技普及, 增强生态意识和环保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实现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机制出发,利用效用函数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措施,即增强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多渠道多层次转移;优化政策制度,保障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转变和稳定人力资本的流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转移劳动力素质与信息渠道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民经济增长问题始终牵制着我国的经济主体,农民问题即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增加农民的经济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好以上两点最主要的即是需要迫切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人口素质增长,农业发展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小康是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小康,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如果出现较为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潜在的威胁。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规模应该在6 3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大约为6 000万。积极扩大就业容量、完善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以及加速城镇化进程是减少我国城乡贫困人口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口素质被看作是贫困、落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研究青海省农村贫困人口素质的现状,发现青海省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差、科学文化素质低以及思想观念落后,认为青海省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是导致青海省农村贫困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分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出了科学预想。他们认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两种模式:一是城市工业迁往乡村而实现乡村工业化与非农化;二是农村经济中自发形成的乡村工业化与非农化。实现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很好途径,允许人口的自由迁移与全面流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在当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本地"乡村工业化和非农化同时进行。今后,还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发展农业科技的同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增加农村教育培训等等,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在该省三大产业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存在着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转移数量大、农业人口素质低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补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实现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不断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深入分析山区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对于加深人口问题的认识、强化人口意识、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秦岭山区为例,就山区人口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是农村剩余人口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逐渐形成了以经济活动为主体的流动人群。人口的大流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再发展,同时也对刑事犯罪的攀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把握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剖析其构成原因,有效地遏制流动人口犯罪,是我们当前不容忽视而值得探讨的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异性极大的社会,城市和农村、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大量农民从农村流入城市,从中西部区域流入东部区域。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群体。虽然他们对流入地的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们在工作地的地位仍然处于最下层,权益保障经常性地受到侵害和忽视。如何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是多方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为流动人口建立一系列政治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贵州省人口的老龄结构已经开始向老年型人口转变,今后将面临急剧的人口老龄化。文章对贵州省人口老化过程进行回顾和预测,并且对贵州省城乡老年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贵州省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社会服务三方面探讨了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难以实现持续增长,不仅在于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扭曲的农村经济政策、落后的农业科技水平、恶化的农业环境设施、沉重的农村就业人口压力与萎缩的农业就业途径等因素也严重地限制了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展。鉴于农民收入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现阶段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农村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重要内容,物质赡养、精神敬养、健康关切等道德内涵是孝道思想的精华,它们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养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家庭规模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农村养老问题凸显。弘扬传统孝道规范中的道德精华,对于有效应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力求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缩短城乡经济差距,改善农村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形成与发展,也已成为农村地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山东为例,对山东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形成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统筹城乡就业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946名流动人口就业情况的实证调查,总结归纳其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在统筹城乡就业问题上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人道主义以人为中心,强调发展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注重人的素质提高。这些主要思想,曾在解决全球环发问题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新时期问题凸现的中国农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有利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