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如何练习反拉弧圈球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乒乓世界》2001,(8):36-37
反拉弧圈球技术是现代乒乓球比赛中对付弧圈球.有效完成攻防转换.争取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必备技术之一。对这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是中国乒乓球队从九十年代中期打翻身仗到今天取得全面优势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
反拉技术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是防守转攻的杀招。笔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训练,现就如何提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反拉能力的训练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美国APAS三维立体影像解析系统,获取辽宁省乒乓球队男队优秀运动员正手反拉高吊和前冲两项弧圈技术动作及球运行轨迹的运动学参数,从运动员基本技术动作入手,对反拉高吊与前冲弧圈技术进行系统直观的论述.通过对两项技术中运动员下肢、重心、上肢及球拍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找出两项技术及其每个环节运动的特征和差异,来阐述对作用球产生的不同运动学效应,为乒乓球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马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的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在发球后反拉段,接发球后反拉段,相持中反拉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在三段中的合理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乒乓球水平的高速发展对中国乒乓球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挑战。中国乒乓球队想要保持在国际赛场上的统治力,必须面对新形势探索新的训练方法,强化运动员基本技术。在当今国际国内的乒乓球赛场上,正手弧圈球技术起到主导性作用。本文以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正手弧圈球技术特点、教学训练和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总结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广大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和爱好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比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各种弧圈球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在实战中的综合运用进行对比和总结。使从事乒乓球教学、训练者以及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对各种弧圈球技术特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清晰区分,有利于初学者的学习掌握和高水平运动员在实战中综合地运用各种弧圈球技术并“对症下药”,起到克制对手的效果,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对10名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每种技术分中等力量和最大力量两种发力方式)进行测试与分析后发现,重打和重拉的引拍结束时刻的球拍速度分别大于轻打和轻拉.在击球时刻,轻打的速度小于重打,轻拉的速度小于重拉,重打的速度小于重拉;正手弧圈球技术的总时间长于正手快攻技术;拉的幅度大于打的幅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我国乒乓球项目特长技术创新与发展。结果表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主要有8项,分别为,瓦尔德内尔横拍直握式发球技术和晃接技术、科贝尔反手侧拧技术、金泽洙步法技术、蒋澎龙加力推挡技术、格林卡反手横向拉球技术、马琳加转摆短技术和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朱世赫削中反攻技术、王皓直板横打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脚部用力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首先要求运动员发出的正手弧圈球力量能够明显区分,分为强力量和中等力量两种;其次从3个方向(垂直、水平、前后)对两种发球力量进行测量;最后分别对左右脚发力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两脚发力最大值进行对比。结果不管是用中等力量或强力量完成正手弧圈球,垂直方向的下肢脚部用力均大于左右和前后方向的脚部用力,且身体重心的转移将密切影响脚部用力的大小。结论运动员在发出正手弧圈球时,不仅要十分注意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脚部用力,同时还应调整身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乒坛选手们运用弧圈球技术日趋熟练。尤其是许多欧洲运动员在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日臻完善的基础上,又掌握了反手拉弧圈球技术,形成了横板两面拉弧圈球的打法,对亚洲乓乒球选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第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第六届世界杯比赛上,欧洲运动员凭借娴熟的弧圈球技术,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在第六届世界杯比赛中,波兰的优秀选手格鲁巴曾先后两次淘汰我国优秀选手江家良,格鲁巴的精湛的弧圈球技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两块瑞士产 KISTLER 三维测力台对10名优秀男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拉弧圈球技术过程中地面对人体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进行测试.用两种发力方式拉弧圈球,一为用最大力量,二为中等力量.从垂直、水平、前后3个方向对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左右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两种技术动作之间左右脚支反力的最大力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1)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垂直方向上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最大.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较小;身体重心的移动影响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2)发力拉弧圈球时,更要注重增加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蹬地力和重心移动幅度.  相似文献   

12.
国际乒联“禁胶令”的施行将对乒乓球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明确使用无机胶水后的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运用运动学三维常速摄像解析法对4名山东省乒乓球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无机胶水与有机胶水正手弧圈球技术的研究。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同一名运动员使用两种胶水做弧圈球技术动作,动作统一稳定,已达到动力定型,两种胶水对同一运动员的弧圈球技术动作无明显影响,但在最大击球速度方面,同一名运动员使用无机胶水粘合球拍的最大击球速度明显小于使用有机胶水粘合球拍的最大击球速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3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在四分之一决赛、二分之一决赛、决赛中的反拉弧圈球技术统计、分析,思考作为一名削球手尚且能有如此强大的反拉弧圈球的能力,而作为进攻型弧圈球打法的众多中国乃至世界乒坛顶级高手在反拉弧圈球技术环节仍有欠缺,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作为今后教学、训练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运用物理方法,从弧圈球对乒乓球运行的速度、弧线形状、弧线高度、弧线方向等的影响,以及和球台、球拍作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孤圈球技术集击球稳健性和威胁性于一体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怀化学院体育系乒乓球专修学生和非小球类专修学生的网球普修技能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加之对乒乓球专修学生正手底线击球和前冲弧圈球测试成绩的相关分析,以探析两项技能的迁移状况,旨在指导乒乓球、网球运动实践,为不同类型运动技能迁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乒乓球前冲弧圈球技能的掌握可对网球半西方式正手底线技能学习产生正迁移现象,其原因是由于技能结构和技能认知活动两者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比赛的数学模拟竞技诊断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战术行为、击球位置、击球方向和击球技术4个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和竞技效率值,对高水平乒乓球比赛进行模拟诊断。结果表明:相持和进攻是影响乒乓球比赛获胜概率的两个最重要的战术行为;运动员在侧身住的直接击球效果要好于正手位和反手位;击球方向从“本方反手长球到对方反手长球”的竞技效率值最大;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横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40mm乒乓球和11分制对比赛和正手拉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研究了40mm乒乓球和11分制对比赛和正手拉球的影响,进而找出适应大球和新赛制的训练方法,为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员们在训练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