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晓宏 《课外阅读》2006,(10):54-55
他见病人的第一个表情就是微笑;天凉为病人查体前,他总是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尽可能地少暴露病人的身体;查房时,他总是轻手轻脚地关门开门;手术前,他总是在电梯口等候病人,让患在麻醉前看到医生……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坚持了50多年。  相似文献   

2.
邓剑华  崔磊 《教书育人》2004,(11):42-43
在初三上期开学初,我班转来了一个名叫李程悲的“怪”学生,他长得高高大大,足有1.8米,但在班里总足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有时还遭受一些小同学的“欺负”;在课堂上不吵不闹,看起来很守纪律,但就是不动脑筋,不愿发言,总是一副三缄其口、谨小慎微的样子;老师叫他,他慢悠悠的,爱理不理,爱搭不搭。作为一个新生,  相似文献   

3.
万玮 《班主任之友》2013,(12):23-23
我初当班主任时,带了一个调皮学生众多的班级,小说小动的孩子无数。一名男生上课貌似在听讲,请他起来回答问题永远是答非所问;一名男生总喜欢捉弄身边的同学,你以为他低下身去捡笔,他却将同桌的鞋带系在了一起;还有一名男生,上课时双手总是放在抽屉里,你去检查,那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工作坊,螺丝、剪刀、钳子、电线、钢丝等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4.
在初三上期开学初,我班转来了一个名叫李程悲的“怪”学生,他长得高高大大,足有1.8米,但在班里总是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有时还遭受一些小同学的“欺负”;在课堂上不吵不闹,看起来很守纪律,但就是不动脑筋,不愿发言,总是一副三缄其口、谨小慎微的样子;老师叫他,他慢悠悠的,爱理不理,爱搭不搭。作为一个新生,他没有跟任何同学交朋友,老师也没有得罪过他,他究竟是哪根筋错了位,变得如此怪怪的呢?为揭开这个谜,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悄悄地找到他母亲,经过一番询问和深谈,我终于得知:他原本天姿聪颖、记忆力强,只是性…  相似文献   

5.
Sisters     
《海外英语》2011,(4):56-56
单身时,总是爱跟姐妹们扎堆。一起逛街、觅食、聊八卦;失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最好的姐妹,跟她诉委屈、吐苦水;而恋爱时。满脑子都是“他”的身影,早已将姐妹抛之脑后,我们不知道自己抛弃的是那么可贵的一份情感……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总是自责,不敢给自己提高要求,这是因为他缺乏自我接纳;一个人总是埋怨别人,不能接纳他人,其根源也在于他缺乏自我接纳;而一个人不仅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关键在于他能够接纳自己。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早日摆脱自卑,更可以逐渐走向自信。  相似文献   

7.
谭宏旭总是在忙碌着,对他来说从思考到实践似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面对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他从来没有满足于某个已取得的成绩,而总是再接再厉,永不停息,精益求精地去完成每一天的教学、教研工作: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他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觉得工作给予他的快乐远远大于所付出的艰辛。  相似文献   

8.
吕文君 《学前教育》2023,(21):23-27
<正>2020年9月,我接了一个新大班,一个叫小强的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做事总是最后一个做完,难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比如,区域游戏时,正做手工的小强听到表演区小朋友哈哈大笑就跑去当观众,直到游戏时间结束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做完手工;大家排着队往前走时,他不是跑出队伍就是掉队。这些现象引起了我对他专注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蓉 《四川教育》2003,(5):42-42
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再加上一个“大得有些过分”的脑袋,让人一看便感到这个学生有点“特殊”。不是么,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总爱问个为什么,他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纠缠劲儿让老师们也有些招架不住;他吟起古诗来总是眯着眼睛摇头晃脑,一张小小的地图他一“研究”就是二四个小时。他就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李欣意。这个“特殊”的学生曾经在  相似文献   

10.
儿子今年五岁了,老师说他是个特殊的孩子。譬如上数学课,其他小朋友都老实地按 照老师的要求做,而他总是动脑筋、走捷径,别人往往用很多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一个 步骤就完成了;上语文课,老师如果出现一个声调读错之类的小错误,他总是第一个给老师 指出来;在游戏娱乐中,与我或比他大五六岁的小学生、初中生下象棋、下五子棋,他经常 赢……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儿子在思维上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上课的时候不只是按 照老师讲的去做而且能独立思考,找出简便的好方法,说明他敢于创造,善于创新;敢于向 权威挑战,有勇气;…  相似文献   

11.
王正景 《广东教育》2005,(12):11-11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T恤上衣,手拎一个旧公文包,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显得格外朴实、有亲和力。他就是惠阳区淡水镇中心小学校长汤耀华。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为人谦和、工作勤奋、善于思考、反应敏捷的人。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弟弟非常调皮,几丈高的大树,哧溜哧溜几下就爬到了树顶;一二百米的河面,十几分钟就游了过去,然后顶着一个冬瓜回来;春天里在河中与隔村的小朋友掷石打仗,一战就是一下午,常常弄得头破血流……母亲批评他时,他就歪着头说:“这叫勇敢!勇敢无畏是好汉。”母亲总是为弟弟犯愁,经常叹着气说:“这孩子是没治了。”  相似文献   

13.
他,有着天生的表演才华,然而在一览无余、阳光般的笑颜下,总是氤氲着一缕淡淡忧郁的气质。他就是那个曾经灿烂如昨的少年;那个在17岁时就曾为世人所瞩目的国际影帝;而如今,已然和气质美女袁泉牵手步入结婚殿堂的而立熟男——夏雨。  相似文献   

14.
换位显奇效     
张世平 《山东教育》2007,(10):18-18
学生小陆。非常聪明,每门功课都是班里第一。但他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爱随便说话,教师的讲课经常被他的插话打断。更可气的是,在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不经过教师允许就随意否定别人的见解。由于他说得头头是道,我拿他也没什么办法。而且,班里慢慢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老师提问没人举手发言,大家的目光就会不自觉地转向小陆;而只要他举手发言,全班学生就没有一个有反对意见的,好像他的答案肯定正确。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完美的缺失     
田嵘嵘从小就是个乖孩子,读书非常用功,学习成绩好,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小小年纪做事总是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他写作业的本子要求特别干净,如果有一点不满意,就会把整篇作业擦掉重新写;跑步没得第一不高兴,考试偶尔得个99分也要大哭一场。爸爸妈妈特别欣赏他的这种事事争第一的个性,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周海亮 《大中专文苑》2014,(2):M0002-M0002
一个作家总是在写,忙得没有时间间读和思考,我认为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同样,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从不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他的人生,就是不完美,甚至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人经常临时被派到外地出差,因为时间紧所以总是买不到座位票。可是他拥有一门绝技,那就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他是师生的表率;作为共产党员,他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党总支书记,他事事带头,是党员的模范。他就是至今已在教坛耕耘了20余年的会泽县金钟镇教育党总支书记、中心学校校长李加云同志。在他的带领下,中心校一班人扎实工作,使金钟镇自1992年至2001年连续十年获县教育综合考评一等奖,他也先后被评为曲靖市德育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先进个人。耕耘者画廊(52)@李繁华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总是时时记起他,在我认识的所有老师当中,他是我最感激的一位老师。有时我常常想:他对我们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相似文献   

20.
单弦 《中学生博览》2012,(22):18-19
相信我。外号总是直指真相的!古龙就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名字可能起错。外号却不会。比如这个人的名字叫聪明。人却可能并不聪明;但若是一个人的外号叫笨蛋。那他基本就是笨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