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乐有个潍坊市。潍坊有个李希贵。十多年前,李希贵是极受学生欢迎的语教师;十多年后的今天,李希贵成为闻名全国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今年45岁的李希贵面庞清秀,温尔雅,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是浓浓的书生气。他最大的嗜好是读书思考,最大的乐趣是听课——虽然现在担当着800万人口的地级市——潍坊市教育局一把手的繁忙角色,但仍然不间断深入课堂听课。不过我们不能仅从李希贵的书生气来断定他的性格,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他在十多年时光里的四次突破。1990年底,李希贵被任命为高密市四中校长。当时这所高中是个什么状况呢?只需列举一例:1990年该校竟创造了只考取一名大学生的“奇迹”。李希贵以“永不屈服”为校训,从最敏感的人事制度入手对学校内部体制实施全方位“手术”。变化是如此的迅速:学校面貌生机勃勃,各项改革成为时人关注的热点!当然老百姓最关心的高考升学率也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攀升。1995年,李希贵任高密一中校长。此时一中同样境况不佳:社会不满,老百姓有怨言。李希贵在山东省首家推行了教师职务评聘分开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一时间,高密一中素质教育繁花似锦,被教育部领导称赞为“高中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1997年,李希贵担任了高密市教委主任。高密市最繁华的路口立起了巨大的灯箱广告牌:“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一种宣言,更是一种决心。短短几年时间,高密教育便进入良性运转的快车道,诸项改革领先潮流,社会各界好评如潮!2001年,李希贵被任命为潍坊市教育局局长。他大力推动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施职级制管理。2004年,在山东省政府对全省进行的教育评估中,潍坊市总分跃居第一;潍坊的高考成绩也连续三年稳居山东第一……人们慨叹,人们惊奇!更多的人则试图探究李希贵成功的“奥秘”。从本期起,本刊将连续3期刊载李希贵的系列章。这一组章用生动的故事,展示了李希贵的心路历程。相信无论对于老师还是校长、教育行政官员,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初识作李希贵,他还是一所偏僻农村中学的语老师。那时就深为他的敏锐善思、谦逊好学所吸引。其后李希贵由山东高密四中校长而一中校长、山东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潍坊市教育局长、国家督学、全国劳动模范、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专家、全国名教育改革家……作为一名中国教育报的记,笔曾多次面对他、采访他。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在潍坊市重点中学素质教育现场研讨会上,我们认真听取了李希贵校长代表高密一中所作的典型发言。会后不久,我们即组织教科中心的全体成员,各级部负责人到高密一冲参观学习。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又组织部分领导老师认真学习了《山东教育》今年第14、16期合刊上刊登的介绍高密一中李希贵校长“教改大思路”的文章──《志当存高远人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我们对李希贵校长在高密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感触良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李校长在谈到他的教改实验时,总是讲,我们现在做的,其实都是中外教育家已经说…  相似文献   

4.
鞠庆友 《山东教育》2005,(13):53-56
这是一部自传体的教育著作。初识作者李希贵,始于1995年毕唐书同志采写的反映高密四中教改经验的长篇通讯《风景这边独好》,记得文章发表时还引发了一番争议。其后李希贵由高密四中校长而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长,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笔者曾多次面对他、采访他。令人难以忘怀的,不仅仅是因为他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一件件可圈可点的教改事迹;还因为他的人品,他的沉稳淡泊、谦和平易、善解人意、不事张扬———尽管他一向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老师的个性。文如其人。面对《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以下简称《为了…  相似文献   

5.
(回应12B《行走的思想——李希贵最新力作独家首发》时下,认真拜读了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从管理走向领导》和《学校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两篇文章,结合对十一学校的三次实地考察学习,终于明白教师或学生褒称李希贵校长为"希责校长"或"贵爷"的意义,也使李校长及其同仁们"思与行"的教育改革之"贵"念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一贵"顺应人性"。也许"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已成为当下学校管理者的"口头禅",正由于这样,才使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甚至有些麻木。事实上,"学校已经不太在意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千差万别的需求"。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山东有个潍坊市。潍坊有个李希贵。十多年前,李希贵是极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十多年后的今天,李希贵成为闻名全国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今年45岁的李希贵面庞清秀,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是浓浓的书生气。他最大的嗜好是读书思考,最大的乐趣是听课——虽然现在担当着800万人口的地级市——潍坊市教育局一把手的繁忙角色,但仍然不间断深入课堂听课,不过我们不能仅从李希贵的书生气来断定他的性格,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他在十多年时光里的四次突破。1990年底,李希贵被任命为高密市四中校长。当时这所高中是个什么状况呢?只需列举一例:1990年该校竟创造了只考取一名大学生的“奇迹”。李希贵以“永不屈服”为校训,从最敏感的人事制度入手对学校内部体制实施全方位“手术”。变化是如此的迅速:学校面貌生机勃勃,各项改革成为时人关注的热点!当然老百姓最关心的高考升学率也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攀升。1995年,李希贵任高密一中校长。此时一中同样境况不佳:社会不满,老百姓有怨言。李希贵在山东省首家推行了教师职务评聘分开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一时间,高密一中素质教育繁花似锦,被教育部领导称赞为“高中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1997年,李希贵担任了高密市教委主任。高密市最繁华的  相似文献   

7.
高密一中李希贵校长的教改大思路,是对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挑战。我们佩服他的思路新颖,敢于创新,求实务实的精神。高密一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子大,路子宽,措施得力,效果明显,让人耳目一新,是我校学习的榜样。素质教育,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概念.并不是游离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外的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保证在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力措施。近两年来我校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试验和探索。为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开展了…  相似文献   

8.
引子:解读李希贵山东有个高密市。高密有个李希贵。10年前,李希贵是极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10年后的今天,李希贵成为颇有名气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今年41岁的李希贵面庞清秀,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是浓浓的书生气。他最大的嗜好是读书思考,最大的乐趣是与学生交朋友——虽然现在担当着高密市教委主任的繁忙角色,但仍然兼任着一所初中学校两个班的班主任。不过,我们不能仅从李希贵的书生气来断定他的性格,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他在10年时光里所完成的三次突破。1990年底,李希贵被任命为高密四中校长。当时这所地处农…  相似文献   

9.
学习了《山东教育》刊登的高密一中李希贵校长的(教改大思路》一文,受到很深的触动,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大大增强了我们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自1992年省重点中学校长考察活动以来,我们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坚持一个始终,抓好八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教育管理思路。这就是:坚持始终把培育学生的精神品位放在首位,培育学生为国为民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拼搏奋斗的精神,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竞争向上的精神,艰苦奋斗、科学实干、自强自立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首先管理好自己。八大教育要点;①…  相似文献   

10.
读罢《志当存高远──高密一中李希贵校长的教改大思路》一文,思潮滚涌,感触良多。我感到高密一中的教育改革可以简洁地表述为观念起前,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特色独具。在我看来,李希贵同志的教育改革构思新颖,颇具创意。一、个性发展的教育观。传统教育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从而呈现为划一性和标准化,阻碍了学生的充分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就是要求充分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并发展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反对强行划一性的教育。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现代社会发展的多…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目中有人"的使命担当北京十一学校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全走班形式,我们要学的也不是这样的表面形式,而是十一教育人"从学生立场出发",教育的宗旨和目标都直接指向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并执著地把这样的理念落实在常态行动中的使命担当和实践精神。李希贵校长"我们希望回到教育的本质,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并走到他自己的教育路上"这句话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回眸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走过的历程,每一个学校都不缺所谓先进的理念,也都在唱响着素质教育的旋律,但事实却是很多的学  相似文献   

12.
李希贵校长是一位富有思想内涵又具魄力的校长,我非常仰慕。《人民教育》两年来连续十几期刊登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沉思录》,在我是一道精神大餐,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李希贵校长的这组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无数的关注、热议和学习,为什么在担任山东潍坊教育局长时推行改革能把教育打造成潍坊市的第二张城市名片?为什么在担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推行改革能引起全国同行的广泛推崇?我以为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对常见的教育现象进行"沉思",  相似文献   

13.
本刊在2005年7、8期合刊《本刊视点》、《治校之道》栏目中,刊发了《李希贵:一个应该特别关注的名字》、《追寻自由呼吸的教育(节选)》两篇文章,这也是本刊首次在刊物中介绍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宏观教育改革措施、经验以及他独到的教育思想。上述两篇文章刊发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与认可,应广大读者朋友的强烈要求,本刊在此期《治校之道》栏目中,精心为读者精选精编了李希贵在高密四中、高密一中任职时开展的各项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改革举措,以期广大读者可以更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这位基础教育改革人的实践改革之路,同时,为同样探索和研究教育管理的校长朋友提供一些管理者专业发展的实际案例,使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市各重点中学在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消除“片追”影响、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涌现出了一些先进典型,如诸城一中的养成教育,青州一中、潍坊一中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不加班加点的做法等等。但是,像高密一中这样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并付诸实施,这还是我市第一家。高密一中的做法给我Jfl相对沉闷、封闭的普通高中教育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我!fi六l]建全国实验性、示范。吐重点中学,七IJ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学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具体、明确、生动的经…  相似文献   

15.
几天前,我有幸收到李希贵老师赠送给我的一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是他的最新专著,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李希贵老师是个十分用心的人。无论是当学生,为人师,还是做校长,当局长,他都用心在学习,用心在研究,用心在创造,用心在实践,用心在经营自己的教育理想。他所走过的路,无不闪烁着他独创的经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教育理想里,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富有个性,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我以为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加上"每一位教师",因为好的学校教育不是仅仅面向学生个体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面向教师个体的教育。或许不少人会强调李希贵校长以及北京十一学校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体制背景",这当然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但我以为即便以同样的背景给  相似文献   

17.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20多年前,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其后历任山东高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连续进行诸多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使山东潍坊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高地。此后,他出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2007年10月,难舍学校情结的李局长,成为中国极富传奇色彩的学校之一──北京十一学校的掌门人。由李校长到李局长再回归李校长,李希贵用他的大智慧,为中国的中小学管理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带来了无数惊喜与启示。自本期起,我们将请李校长亲自执笔,为我们讲讲他与北京十一学校、与学校管理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20多年前,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其后历任山东高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连续进行诸多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使山东潍坊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高地。此后,他出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2007年10月,难舍学校情结的李局长,成为中国极富传奇色彩的学校之一──北京十一学校的掌门人。由李校长到李局长再回归李校长,李希贵用他的大智慧,为中国的中小学管理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带来了无数惊喜与启示。自本期起,我们将请李校长亲自执笔,为我们讲讲他与北京十一学校、与学校管理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9.
品读     
<正>中学阶段应该给学生兴趣培养提供机会,你给他灌输东西,脑子装得满满的,他就没有自己的空间和兴趣去学东西了。前不久,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的周有光度过110岁生日。他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和生活经验中总结出,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这样才有兴趣生长的土壤。教育者内心要装着全信息的孩子。李希贵校长在展望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时,特别提到基于移动互联的"跨界思维"对于教育的意义。他认为,教育是系统工程,理想的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完整的生命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梁微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56-157
拜读完李希贵老师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颇为感触和震撼。所谓"呼吸作用",根据生物学的解释:主要指糖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并伴随能量释放的过程。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前者释放的能量多,后者由于受到没有氧气这一条件限制,所以释放能量少。从书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们可以看出李希贵老师对待教育的主旨,或者说是希望——让教育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即有效教育。全书从教学、教育、管理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每方面都由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构成,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字里行间融入了李希贵老师自己对教育教学独特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