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心任务。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举办了“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学术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4名高校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和点评,形成了丰富的研讨成果。论坛指出: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强国建设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展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意涵。体育事业在国家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体育强国建设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高位引领作用,为体育事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引了正确方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要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世界体育的发展贡献重大推动力。通过明确人民性的核心价值取向,保障民众身心健康,砥砺民众意志、凝聚民族精神,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体育动力。体育学界需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体育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完整理解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深刻内涵,需要对其要义指向进行全面概括和阐释,对其推进方略进行深入的探寻和分析。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要义指向、释析理路与推进方略。研究认为,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5个层面,对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要义指向进行解析,可以完整地展现体育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突出的贡献。将体育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高度进行审视和定位,有助于清晰阐释体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具有的标志性功能和贡献。结合党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主方向和落脚点,坚持党对体育整体事业的全面领导,在服务国家中心任务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互助互推,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规律,改革创新和优化体育治理体系,探寻推进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具体方略,使体育作为标志性事业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相似文献   

3.
高等体育专业“项目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体育专业术科教学"重物轻人"问题,提出变运动"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即将运动项目的工具理性与育人的价值理性统一起来,以求将教学的重心由"物"转向"人的培养",这是国内体育专业建设的文化自觉,是抵制体育异化现象、建设体育强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对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不仅顺应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更是推进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使命呼唤"和"战略思考"对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意义和路径选择进行深入剖析,并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政务服务理念、"共建共治共享"运行机制、"依法治体"平台建设以及"群众满意"考核机制来构建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展之路,以期为推进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注入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力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同样肩负着推进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为了洞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现实要义,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现实旨归、时代向度与内在进路进行了系统审视。研究认为:经济基础的转换决定了文化复兴的性质和方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式微是隐匿于传统文化生活秩序现代性适应理路的外部显现,其复兴则是力求转换以跻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行列的再度强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包括现代性转换的时间向度、全球化发展的空间向度与先进性建设的价值向度,其中时间向度要求其必须是科学的、面向现代化的文化,空间向度要求其必须是民族的、面向世界的文化,价值向度要求其必须是大众的、面向未来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是一个从立足文化自觉、怀持文化自信到实现文化自强递进深化的内在进路,其中文化自觉要求其既要内化为文化主体的价值认同,又要外化为文化主体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则是对理性科学立场、开放包容胸怀、转化再造能力的规约,而文化自强则要求其必须遵照先进性指向、具备创新性能力、坚持人民性方略。  相似文献   

6.
力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同样肩负着推进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为了洞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现实要义,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现实旨归、时代向度与内在进路进行了系统审视。研究认为:经济基础的转换决定了文化复兴的性质和方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式微是隐匿于传统文化生活秩序现代性适应理路的外部显现,其复兴则是力求转换以跻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行列的再度强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包括现代性转换的时间向度、全球化发展的空间向度与先进性建设的价值向度,其中时间向度要求其必须是科学的、面向现代化的文化,空间向度要求其必须是民族的、面向世界的文化,价值向度要求其必须是大众的、面向未来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是一个从立足文化自觉、怀持文化自信到实现文化自强递进深化的内在进路,其中文化自觉要求其既要内化为文化主体的价值认同,又要外化为文化主体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则是对理性科学立场、开放包容胸怀、转化再造能力的规约,而文化自强则要求其必须遵照先进性指向、具备创新性能力、坚持人民性方略。  相似文献   

7.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重点在于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文化治理强调运用制度手段来影响竞技运动项目的组织结构,政策实践是组织结构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文章阐释了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动因,以我国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治理和政策实践的问题与挑战,国外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文化建设的经验和特点为分析框架,结合我国本土实际提出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我国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着运动项目多元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共治的组织体系不健全等挑战,应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发挥项目协会在竞技运动项目治理中的突出作用、完善竞赛体系等方面提升应对挑战和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重点在于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文化治理强调运用制度手段来影响竞技运动项目的组织结构,政策实践是组织结构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文章阐释了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动因,以我国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治理和政策实践的问题与挑战,国外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文化建设的经验和特点为分析框架,结合我国本土实际提出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我国竞技运动项目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着运动项目多元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共治的组织体系不健全等挑战,应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发挥项目协会在竞技运动项目治理中的突出作用、完善竞赛体系等方面提升应对挑战和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体育纵横交互的演进视野出发,基于中国体育的本体功能、责任与使命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与方法。中国体育发展逻辑的最终目标普遍指向求富求强背景下体育的国际责任与担当,并开始思考中国体育的“人类向度”。中国体育蕴含的“世界大同”思想发挥独特引领作用,“和而不同”理念提供交融互鉴的中国方案,“一起向未来”理念高度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中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体育提供的国际市场与高科技服务为全球经济增添动力,中国国际体育服务肩负促进人类进步的国际责任。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中国体育的重大使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智库作为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国内体育各领域恢复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的持续推进对体育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现实困境,为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从智库视角出发,探究了后疫情时代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事业架构出怎样的支点和铺展出怎样的路径,才能更好地展示出体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标志性作用。研究指出:完善的制度保证不断推进体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激发了体育事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我国体育在立足区域发展和项目发展的基础上,朝向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路向推进;主动的精神力量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宽广的创新视野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助推体育事业步入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率的发展轨道。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发展体育事业,不仅需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行布局,更需要架构起稳固的战略支点。在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立足国情,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积极探寻具有显著中国特色和标识的体育事业发展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体育的特有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国家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结合体育强国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认为,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可实现由“碎片化”向“整体化”的治理制度转变,由“治理技术”向“技术治理”的治理内容转变和由“静态单向”向“动态多向”的治理模式转变。然而,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仍面临着治理制度端的“非均衡”与“不充分”、治理内容端的“问题多变”与“范围扩大”和治理模式端的“逻辑模糊”与“价值张力”等现实问题。基于此,建议以创新数字体育治理制度为基础,强化制度适配;以厚植数字体育治理人民性为核心,强化内容适配;以调和数字体育治理“人技关系”为抓手,强化模式适配,协同推进我国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助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体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健康第一为基本要义,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体育教育应该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行顶层设计,强化体育教育保障条件,创新体育教育模式,深化体育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多元综合增值性评价体系,顺应新时代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特点,实现体育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战略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需要深刻认识青少年体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体育强国中的标志意义。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将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将青少年体育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工程,为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基石。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系统分析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内在逻辑、目标指向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中国体育百年建设的艰辛探索,切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题中之意,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新时代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和世界5个维度确立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目标。通过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创新弘扬传播过程,营造体育社会风尚;融入体育事业全局,统筹推进“大体育”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赓续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等实践方略,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教育人民、凝聚共识、引领风尚、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助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治理实践展开伦理追问是促进体育治理发展的重要前提。体育治理他人所传达的内涵为社会与社会多元体育治理主体,据此,体育治理他人伦理问题有“相对他人”和“绝对他人”的二元面向:其一,应重视他人需要,基于伦理视角考量体育治理手段的正当性,对复杂体育治理关系包含的伦理意蕴加以反思;其二,确证社会多元体育治理主体的他人地位,认可并尊重他人的客观存在,与他人协同共治,并在体育治理中可以对他人负责。体育治理他人伦理的根基是诚实守信,目标导向为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具体包括自我与他人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以及发展伦理。基于他人伦理框架研究体育治理问题的理论创新在于带来了一种新颖的交叉学科视角,实践价值在于为推进现代化的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带来了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回顾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历程,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由武术学拓展而成,武术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项目到课程,从课程到专业,以课程和专业为支撑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的过程。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使命,应以建设文化强国为指南,系统梳理该学科领域的文化资源;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创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以建设健康中国为基石,深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以建设教育强国为方向,全面规划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育人工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研究者而言,应高屋建瓴,具有文化自信,以学科问题为导向,立足本体,既立意高远又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舞狮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现已成功走进很多高校校园,成为高校的选修课、必修课,更有很多学校以俱乐部形式存在且得到良好的发展,文章从山东省舞狮运动的展开对带动高校的文化发展,对高校体育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家新 《体育学刊》2007,14(5):73-77
科学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恰恰缺乏科学精神,大大迟滞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导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因素有:经典理论中科学成分的先天不足,重直觉轻实证的思维模式对科学的疏远,重人伦轻科技的价值观对科学的压抑。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在创新中求发展,确立科学精神的主导地位,构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现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08,(10):I0004-I0005
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展示活动的综合效益。在观摩展示活动课之后.大会组织了任课教师、省市体育教研员、部分优秀体育教师与学校体育专家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结合观摩课的实际情况围绕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和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展开了互动交流。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宋尽贤理事长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