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中医理论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十余年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与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内学者对疲劳本质及疲劳恢复机理的认识。概述了中药对疲劳恢复作用。这对解决运动性疲劳这一当今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揭示冰雪项目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科学指导运动员使用中药消除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排球运动员的代谢特征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对排球运动员的代谢供能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并找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措施.旨在为排球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掌握运动员疲劳及疲劳的恢复状况、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谈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有着较明显的项目规律.通过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具体表现、诊断方法、恢复手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打运动员在长期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和竞赛中,生理、心理负荷强度大,致使运动员极易产生运动性疲劳。对散打运动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100多年来,西医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均难以满意地解释各类运动性疲劳的所有特征。中医学对疲劳的认识是在“整体观念”和“阴阳、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基础理论指导下,较深刻揭示了疲劳的机理和本质,并对不…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乒乓球运动员疲劳的特点出发,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阐明每种方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适合消除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主要有营养补充、认知行为干预及中医药治疗.这些方法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疲劳消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乒乓球运动员疲劳的特点出发,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阐明每种方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适合消除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主要有营养补充、认知行为干预及中医药治疗。这些方法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疲劳消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展生 《体育师友》2009,32(3):60-6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分析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并针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速度滑冰运动员夏季训练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4):32-33
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运动性疲劳的的长期积累,可导致过渡性疲劳的产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采取积极的疲劳恢复措施,能有效预防过渡性疲劳的产生。分析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认为提高整理活动的效果、加强膳食营养和进行积极的放松等是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强化训练导致疲劳的大鼠模型,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心室肌线粒体和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应用理气扶正中药复方对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气、扶正类中药“体复康”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功能,并有效地减少运动应激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过度训练的中医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过度训练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了论述,提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分为五型:1气虚型:治拟健脾补气;2阴虚型:治拟养阴生津;3气阴两虚型:治拟补脾益气养阴;4阳虚型:治拟补肾壮阳;5心肾不交型:治拟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临证加减,灵活运用,使阴阳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女子柔道、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的疲劳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周一晨空腹测试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 N)、磷酸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 ,同时,运用中医四诊法进行辨证分析,通过纵向追踪分阶段评定,将运动性疲劳分为生理疲劳(PF)及过度训练(OT)。结果:大负荷训练后,无论疲劳与否,舌质舌形大多正常,但瘦薄舌占有一定比例;OT时则出现淡白舌、胖大舌;疲劳时舌苔以薄黄为多,其次为薄白及白厚腻,而无疲劳时则以薄白为主,其次为白厚腻及薄黄。中医分析显示,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同时不同程度兼夹湿浊或气滞等。病位分析显示,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之间Hb存在显著差异(P<0 .1 0 ) ,以气血双亏型最低;BUN及CK气虚型偏低,而气阴双亏型偏高,不过各证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 .1 0 )。统计各型间BU N/Hb比值则差异有显著性(P<0 .1 0 ) ,其中气虚和阳虚型比值低,而气阴双亏时最高。主要结论: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与Hb、BUN、CK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甘氨酸补充对运动能力及免疫功能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力竭游泳运动组(E1)、甘氨酸补充后力竭游泳组(E2)和静息正常对照组(S),每组10只。在E2组补充甘氨酸,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4周后,E1组和E2组均做力竭性游泳运动。采用微量CH50溶血法分析补体活性,采用MTT法定量分析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与E1组比较,E2组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E1组血清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S组(P〈0.01),E2组显著高于E1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S组(P〈0.05)。在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观察到,E1组显著低于S组,E2组显著高于E1组但仍显著低于S组。结果表明。补充甘氨酸可提高运动能力;力竭游泳可降低血清补体活性及T细胞免疫功能,补充甘氨酸可部分地阻抑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改善运动性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运动训练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中医药通过益肾补精、健脾活血、疏肝理气等功效,明显提高运动机体IgG、补体C3含量、ConA值,Th\Ts均值等,说明中医药尤其是补益类中药能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从而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充糖饮料、支链氨基酸和乳清蛋白等能量物质对阶段性大运动量训练维持或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冬训阶段性训练计划安排,对10名散打运动员在30d的体能训练阶段,按营养补充方案进行能量补充,观察能量补充对机体无氧能力的输出总功、最大功率、疲劳指数,有氧能力的拉桨时间、功率、桨频,生化指标血乳酸(LA)尿素氮(BUN)、血糖(GL)、肌酸激酶(CK)的影响,另选10名队友作空白组,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观察组经过阶段性能量补充前后运动员的输出总功、最大功率、疲劳指数和桨频均显著提高(P〈0.01),与空白组相比也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课后血糖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补充支链氨基酸和乳清蛋白后血BUN的恢复与空白组比有极显著好转(P〈0.001)。结论:训练期间补充糖、支链氨基酸和乳清蛋白等能量物质,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明显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加速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忠山 《冰雪运动》2011,33(1):62-64
运动性疲劳的营养补充是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及保障训练的有效手段。针对运动性疲劳提出补充乳清蛋白,可提供丰富的支链氨基酸,转化生成谷胱甘肽,缓解疲劳的产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牛磺酸,缓解自由基过多引起的疲劳反应;补充肌酸、1,6-二磷酸果糖和支链氨基酸等,为机体提供能量;补充运动饮料,维持血糖恒定,补充丢失的体液和电解质,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快速恢复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的研究方法,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脏腑学为依据,论述了脾肾与运动性疲劳,心与运动性疲劳,肝与运动性疲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康泰营养包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认为新康泰营养包对运动员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结果研究表明:新康泰营养包主要是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肝肾代谢功能、维持高水平的血睾酮、改善血清酶代谢、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而改善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巧性,为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进行必要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其作用在运动界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