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羽毛球运动训练的特点,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恢复措施,旨在为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及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武术竞技运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武术动作的难度和高度也越来越被重视,教练员在追求高、难、美、新动作的同时,必然会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运动性疲劳。本文从武术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诊断方法及其恢复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让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随时了解疲劳的症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恢复措施消除疲劳。为完善武术训练,增进武术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及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良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速度滑冰大全能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的消除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速度滑冰大全能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和疲劳的恢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速滑大全能比赛的特点及其运动员比赛中机体能量供应的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大全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和机理,探讨速度滑冰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产生的部位和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和心理性恢复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和恢复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为速度滑冰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疲劳消除和恢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打运动员在长期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和竞赛中,生理、心理负荷强度大,致使运动员极易产生运动性疲劳。对散打运动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黄忠武 《精武》2012,(10):14-15
学校运动队的课后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中应该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并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了解有关篮球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恢复措施,运用心理手段为篮球运动员消除疲劳,完善篮球训练,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本文对我校近三年来女子篮球队在训练和比赛时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针对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并从运动营养学的角度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可能地在最短时间内,运动员可以消除运动性疲劳,加快机体的恢复,从而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可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运动项目的比赛特点决定了它属于激烈的对抗性比赛项目,是集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诸多身体素质的综合,日常训练要求对运动员要求高强度、高密度、高负荷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极易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状况,从而影响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的成绩.文章主要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及通过合理休息、营养学、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立体式恢复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钟丹 《体育世界》2010,(12):95-96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武术项目在运动训练竞赛中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消除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疲劳的手段,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篮球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前提下,总结出几种判断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生理指标测定法、自我感觉、一般观察法。提出几种有效的恢复手段: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合理的营养补充、心理学恢复方法。以期为运动员训练比赛后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恢复是提高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张斌  许水生 《冰雪运动》2008,30(3):15-18
速度滑冰是体能主导类竞技项目,训练负荷往往接近人体生理极限,产生运动疲劳是一种必然现象,不及时消除会形成过度训练,影响运动水平的提高。及时进行必要的恢复训练和心理调整并补充能量和营养,对体能的恢复和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及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速滑运动员运动疲劳的产生,认为代谢基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代谢环境的酸化是主要原因,提出采取运动性手段、物理性手段、中药补剂、合理营养膳食和强力营养补剂心,以及采取设置合理的运动目标、意念放松法等心理训练方法促进运动员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忠山 《冰雪运动》2011,33(1):62-64
运动性疲劳的营养补充是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及保障训练的有效手段。针对运动性疲劳提出补充乳清蛋白,可提供丰富的支链氨基酸,转化生成谷胱甘肽,缓解疲劳的产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牛磺酸,缓解自由基过多引起的疲劳反应;补充肌酸、1,6-二磷酸果糖和支链氨基酸等,为机体提供能量;补充运动饮料,维持血糖恒定,补充丢失的体液和电解质,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快速恢复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安秋  苏明  李雨  高中村 《冰雪运动》2007,29(4):12-15
有氧耐力素质对速滑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训练是一个相对长期和系统的过程,而要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多年冰上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冰期不同阶段的有氧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些观点与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滑是一项操纵身体变化的高智能竞技运动,非智力因素与短道速滑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引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短道速滑训练、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分别从动机、性格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出运动员自我认知的培养、运动员运动动机与意志的培养、合理有效的激励性原则等培养短道速滑运动中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荣利  王力 《冰雪运动》2009,31(5):73-77
研究目的:教练员是运动队管理的主体,是进行科学化训练并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主要依靠力量,随着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优秀表现,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速度滑冰运动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认可与关注,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速度滑冰运动成绩,以及黑龙江省高校的冬季竞技体育目标能否实现,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速度滑冰教练员的各方面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黑龙江省高校速度滑冰教练员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黑龙江省高校具有具备一定素质水平的教练员队伍,速度滑冰教练员队伍整体结构日趋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根据黑龙江省高校速度滑冰教练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速滑运动员比赛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速滑运动员进入赛季后,身体和精神都会长期处于应激作战状态,很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理性思辨,针对处于赛季中的速滑运动员特点,提出了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种类,并根据速滑运动员疲劳类型提出了利用抗疲劳物质、物理疗法、补充营养品及水、负离子法、睡眠等方法进行生物性恢复;利用音乐、赏识和催眠等方法进行心理性恢复。  相似文献   

18.
侯强  王鹏  安秋 《冰雪运动》2010,32(2):13-16
在少儿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中,练习的兴趣是其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兴趣,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途径。速滑训练无论从调动少儿运动员的积极性,还是激发其练习兴趣,难度比球类和其他训练项目要大得多,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将直接影响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教练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训练方法上狠下功夫,使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方勇  荆立新 《冰雪运动》2010,32(4):51-54,62
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是推动冬季项目的发展主力军,但严重的运动损伤将使运动员丧失应有的作用,预防与治疗运动性损伤对延长其"运动生命",推动冬季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运动性损伤的项目特征表现为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与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运动性伤害最为严重,骨折、脑颈部损伤和大腿割伤时有发生;短道速滑、冰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的运动性伤害多为脑部损伤、骨折和颈部割伤等。损伤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但膝关节损伤具有普遍性特征;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疲劳、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不够等是导致损伤的原因。阐述了运动员损伤的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提出发挥"五位一体"的综合优势,积极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