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一、联动的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寓言故事类"专题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海报式"问题的收集和交流,学习运用"品读关键语句,感悟寓言道理"的讨论法. (3)在寓言故事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写. 二、联动的教学过程 1.说说寓言,读读寓言 师:在《寓言两则》中,我们又新读了哪两则寓言故事? 生1:《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师:以前,我们还读过什么寓言故事? 生2:我们还读过《守株待兔》. 师:课外,大家也一定读了不少寓言,你们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关键词句,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领悟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品质。【教学流程】课前游戏1.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名。随故事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寓言故事和一般故事一样吗?一、导入新课1.让我们走进故事长廊,默读138页导语,画出学习本组课文的要求。2.这节课,先学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2.能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3.能讲寓言、写寓言,以此自省或劝诫他人。教学过程:板块一多维共读,初感智慧一、寻找“老朋友”1.出示中国古今寓言的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2.出示《中国古今寓言》一书的目录,学生寻找已经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比一比谁找到的“老朋友”多。3.交流对“老朋友”的印象。小结:《中国古今寓言》中蕴藏着中华文化与智慧,让我们畅游其间,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吧!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孟子寄寓其中的思想。【教学方法】迁移法、讨论法、导放法(导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自读《弈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7.
寓言新解     
【设计思路】本节课旨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寓言进行再创作。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课堂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和导练法。【导写过程】一、感知创新寓言1.出示题目(幻灯一):《寓言新解》。2.明确目标(幻灯二):学习方法,通过想像,对寓言进行再创作。3.听录音,读寓言,理写法。(1)导入:从前,在一口井里住着一只癞蛤蟆,它生活得优哉游哉。一天,井的上空飞过几只天鹅,癞蛤蟆看呆了,口水横流,它一跃而出水井,可天鹅早已飞远了。后来人们用一句话讥讽它,这句话是:“……。”言下之意是:“……”(省略号部分由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影评,初步学习微型影评的写法;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2.初步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在影评写作中的综合运用。【教学重点】影评写法的指导。【教学难点】影评角度的确定。【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影评资料。【教学对象】适用于五、六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评莫言,铺垫激趣师:最近,国内外媒体和社会公众都在关注一个焦点人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 ,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 ,学会怎样阅读寓言、理解寓言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2 .掌握寓言的特点。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 :点拨法 ,讨论归纳法。一、课内自读检查预习。1.查字典 ,解释下面的词语。(1)彼岸 :对岸。  (2 )暮色 :傍晚昏暗的天色。(3)作孽 (ni埁) :造孽 ,作邪恶的事。(4)受惑 :受到迷惑。(5 )屈从 :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2 .阅读课文 ,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二、导入新课1.关于寓言①讲述《老人和他的儿子们》寓言故事。 (选自《伊索寓言》) :…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读题存疑,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揭题析题1.忆寓言。师:同学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知道它是哪个故事吗?(出示龟兔赛跑自相矛盾狐假虎威的图片)【意图:通过图画唤起学生对寓言的回忆,不仅能指导课  相似文献   

12.
愚公之谷     
【注释】①陈:陈述。②(z#)牛:母牛。③衿:同“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④夷吾:管仲的名字。⑤使:假如,假使。⑥咎繇(y15):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理:法官。⑦见:被。⑧狱讼:断案。【文学常识积累】刘向,西汉后期一位很有成就的散文家。编著的《新序》《说苑》《列女传》,是分类编集的历史故事集,也杂有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文章说教气较浓,但文笔简洁流畅,语言朴素生动。这类故事可谓魏晋小说的先声。【阅读提示】一位聪明的老人假托解释地名,讲述了一个愚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然而齐桓公信以为真,把寓言当成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阅读讴歌友谊的诗歌,陶冶情操。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从而学习诗歌的写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大都十五六岁,正是爱诗的年龄。苏教版教材编者在必修五选了三首诗,供同学们阅读。今天,我们学习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箭与歌》。(屏幕映出《箭与歌》。箭与歌[美]朗费罗我向空中射出一枝箭,不知它落到哪里;它飞得好快,眼睛跟不上它的踪迹。我向空中唱出一支歌,不知它落到何方;谁有这样尖、这样强的眼力能追上歌声的飞翔?很久很久以后,在橡树上我找到那枝箭,它还不曾折断;还有那支歌,我也找到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教学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师:我这里有几件事例,大家请看。(课件出示)1.中国足球队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2.某仓库运进10吨货物,  相似文献   

15.
【课文分析】《扁鹊治病》(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是依据战国时"神医"扁鹊的传说编写的一则寓言故事。本文以时间为序,结构整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人物个性、特征鲜明。本则寓言的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群文议题】寓言中的对比【教学选文】《群文阅读1+X》第五册第五单元文本:《龟兔赛跑》《寒号鸟》《驮盐的驴》《叶公好龙》【文本价值】感知寓言中对比的精妙,知道对比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明辨是非,学习语用。【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快速阅读,激趣导入1.出示单元导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师:"第一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品读关于思乡的诗歌,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2.分析诗歌不同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抒情形式。3.模仿诗歌的写作技巧,书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第1、2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把"乡愁"诉诸笔端,无论是忧伤、悲痛,还是哀叹,都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的回归。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篇目】九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大自然的乐章》中《秋天的雨》(张爱玲)、《雨的四季》(刘湛秋)。【教学目标】1.速读文章,概括语言特点;2.品读语言,赏析语言风格;3.学习写法,抒写心灵感悟。【教学过程】有人说,雨是天空的泪水,大海的叹息。而我觉得,雨更是诗歌的宠儿,情感的精灵。灵动的雨滴寄寓了人们太多的欢欣哀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雨的世界,走进作者细腻敏感的内心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7、88页。【教学过程】一、具身测量,积累丰富经验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从有趣的测量开始!1.活动引导。师:请组长带领组员仔细阅读测量任务卡,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活动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