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洁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美,古往今来,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尽管人们难以给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然而,对于美的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美的若干要素,还是得到了古今中外美学家的公认的。一、数学美怡情开普勒认为:“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拥有至高的真善美。数学的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数学的善体现了数学的社会价值,数学的美体现了数学的艺术价值。“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象数学这样泽被后人”。的确,数学科学直接影响经济竞争力的成败,数学文化在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提供给人的不仅是思维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5.
数学之美     
吴忠 《语文新圃》2008,(9):15-16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和空间的组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思维的体操.代数的简洁,几何的优雅,逻辑的严密,让人充分领略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6.
数学之美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和空间的组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思维的体操。代数的简洁,几何的优雅,逻辑的严密,让人充分领略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感知美、追求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1 数学美及其教育1.1 数学之美数学美与其他科学美一样,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美.要欣赏这种抽象美,需要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就是数学美不被一些人所认识的原因.但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数学的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8.
用几何画板发现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含有美的要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本身都构成了数学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这些“数学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呢?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觉得那种“数字游戏”太单调、枯燥,对数…  相似文献   

9.
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了数学美在数学发明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他曾深刻指出:“数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与思维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学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靠思维,都要通过思维来表现,反过来数学又是思维的工具。精湛的思维艺术常常要借助数学显示其美感和力量。”笔者由此受到启发,以为作为思维体操的数学,其赏心悦目的美是通过数学思维获得的,数学美与数学思维存在着干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数学美是数学思维的结晶,数学思维又为数学美的丰富推波助澜,数学美寓于数学思维之中。  相似文献   

10.
数学美是普遍存在的,渗透和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使学生在鉴赏数学美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诗性教育下的数学课堂,应引领学生探寻数学美,感悟诗性真谛.具体来说,应做到: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容之美;新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形态之美;习题训练,让学生领略数学思维之美.从而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通过人们的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宜人形式的能够引起人爱慕和喜悦情感的观赏对象。那么数学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也就是说,人通过自觉的劳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这样创造出来的一种宜人的存在物即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就是数学美。然而,数学的美并不象诗、象画、象花那样给人以直观的美。也不如艺术宝库中的美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数学的美需要去创造、去挖掘才能发现。数学宝库作为人类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文化的其  相似文献   

13.
“思维之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数学思维常凝结在数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之中,表现为严谨、灵动、富有想象力.解决数学问题,由沉思、迷茫到豁然开朗的那种巨大的乐趣,是无数人痴迷数学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一道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多角度解答来展现数学思维之美.  相似文献   

14.
抽象的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学之美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数学本身内在的美;数学表现的形式美;数学运用的功能美。数学教育的人文之美在于,数学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品质;数学教育有功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了数学美在数学发明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他曾深刻指出:"数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与思维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学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靠思维,都要通过思维来表现,反过来数学又是思维的工具.精湛的思维艺术常常要借助数学显示其美感和力量."笔者由此受到启发,以为作为思维体操的数学,其赏心悦目的美是通过数学思维获得的.数学美与数学思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数学美是数学思  相似文献   

16.
文宣东 《时代教育》2009,(9):191-191
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数学之美博大精深.数学的美学价值不仅仅在于给人以直观美感,更在于她丰富深隧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学会欣赏、挖掘和展示数学中的美.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学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智慧。作为获取数学知识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智慧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智慧课堂的操作模式:智慧导入,感受数学发展之美;智慧探究,驱动知识生成之美;智慧反思,发展学生素养之美。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出于数学美的考虑而导致解题思路的设计与发现,叫做以美启真.这种解题策略将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创新美与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相结合,再凭借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或人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科学,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美——数学美。小学数学虽较简单浅显,但它并不缺少美,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