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青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将在新加坡举办第1届青奥会,国际奥委会举办青奥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进一步在全世界青年中推广奥林匹克教育.但从国际奥委会青奥会申办指导原则看,国际奥委会仍然延续了它一贯的对奥运主办城市的要求,即在保证商业利益的同时,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从对三个申办城市(德布勒森、雅典、莫斯科)的案例分析可见,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在第1届青奥会中仍然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青奥会办赛实践对南京青奥会的启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恒灿烂的新加坡青奥会办赛突出节俭高效、注重细节管理、强调执行能力,充分展示出城市精神、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新加坡青奥会以其先进的办赛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效的工作方法为南京青奥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找出南京青奥会的准确定位,提出鲜明的赛事主题,及早规划办赛模式,科学谋划文化教育活动,举办一届成功的青奥会,为南京留下丰厚的青奥遗产,为世界奥林匹克事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启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奥运之旅;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使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有了进一步的"亲密接触"。面对新的奥运机遇——青奥会,能否实现两者新的跨越?从青奥会的由来作为论述起点,认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理念是促进奥运会人文精神及青少年文化回归的重要方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取向符合青奥会理念的内在需求;青奥会的举办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上的运用将成为区别于新加坡青奥会的显著特色,能丰富青奥会的文化内涵,并为武术运动跻身奥运正式项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探寻我国体育特色发展之路,提出南京青奥会对体育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南京青奥会是在我国本土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活动,其在竞技体育、青少年健康、"弱势"群体健康意识培养、体育文化内涵和传播媒体重心转移等方面,能够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积极效能和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4,(1):73-76
本文在阐释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现状予以分析,同时阐述了青奥文化教育过程(青奥文化教育冲突、青奥文化教育适应、青奥文化教育改造和青奥文化教育整合),最后结合青奥文化教育过程提出了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青年奥运会诞生溯源、特征区分和发展预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年奥运会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新设立的一项赛会,它的诞生有其深刻的理论、实践和修正方面的原因;溯其来源,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只是青奥会之形,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青年节最具青奥会之神,而世界青少年运动会最像青奥会之体.青奥会独具的焦点对准全球青年、竞技融合文化教育、宣传借助青年大使、申办走出欧美富国及成功取决是否快乐的5大特征,与奥运会在参赛年龄、报名资格、比赛项目、赛事时间和规模、大会仪式和颁奖方面的本质区分,决定了青奥会的个性和发展初期较低的预期.南京要在青年奥运文化和教育、场馆设施和交通保障、青奥会创新和奥林匹克理想回归等方面作出艰苦努力,为青奥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奥会的意义及南京青奥会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所在.青奥会旨在通过使青少年运动员参与高水平的赛事以及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青少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我们应重新审视"举国体制",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并举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反思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在全国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张坤  周宁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6):111-112,117
本文通过雅克·罗格提出青奥会说起,分析了青奥会的文化主旨,从青少年的文化困惑入手,论述了南京青奥会价值理念与社会责任。并提出南京青奥会文化与教育活动的总体文化要求,以及“南京特色活动”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成功青奥"的多元性评价,包括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体系、多元评价标准;认为青奥会的核心评估是青奥会的教育价值,基础评估是青奥会的竞赛效应,常规评估是青奥会的其他效应。南京青奥会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包括:城市形象定位的挑战;规避以往重大赛事影响的挑战;如何突出青奥会教育功能的挑战。最后提出青奥会应该注意的问题:1)青奥会的核心内容是运动竞赛活动;2)青奥会的核心角色是青少年运动员;3)青奥会的承继目标是教育青少年;4)青奥会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4,(5):10-14
以场域论观察青奥会实践效应与青少年越轨行为预防的耦合性,分解为惯习、资源、场域三个概念加以分析,糅合体育运动教育作用、青奥会价值理念传播、仪式化活动等因素,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放在青奥会营造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体育》2014,(9):2-4
8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南京青奥会运动员村,亲切看望参加本届青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志愿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祝青少年运动员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青年奥运会、青奥会.它是一项专门为14-18岁青少年人设计的综合体育赛事,融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青奥会每4年1届,夏季青奥会时间最长12天.2001年,时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国际奥委会委员在2007年7月5日于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9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一致同意创办青少年奥运会.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第2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奥林匹克教育的涵义及内容的探析,主要从5个方面探讨了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教育价值:南京青奥会促进青少年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接受、表达的价值;青奥会促进青少年研习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南京青奥志愿者行动的教育价值;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人文教育的价值;南京青奥会对促进青少年感知中华及世界优秀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14年第2届青奥会将在中国南京举办,以形成南京青奥会的核心价值为主题的"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2011年4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杨桦、任海、孙大光、孙葆丽、张清、徐达、丁铭等著名的奥运专家、理论学者和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官员,对青奥会诞生发展的历程,青奥会特质,青奥会与奥运会的异同,青奥会的口号、目标和理念等体现青奥会内涵的问题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马三北 《上海集邮》2013,(11):11-11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南京青奥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举行,比赛项目有田径等28个大项。2013年8月15日发行《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图1),票图为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研研;附票为南京青奥会会徽。南京市邮政局启用新邮首日邮戳,戳图为南京青奥会会徽(图2)。  相似文献   

16.
张伟  陈建杰  徐昶楠 《体育科技》2014,(1):16-17,28
体育文化展示被国际奥委会称之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脸面和形象,是奥运会竞赛体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工作面临的挑战入手,对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在与传统重大赛事影响的区别、目标定位、服务受众、主办城市的人文变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梳理,对通过体育文化展示工作实现南京青奥会体育赛事与文化教育的完美融合进行研究,提出借鉴吸收世界重大体育赛事经验,·创新体育文化展示思路;丰富充实体育文化展示的内涵和外延,拓展体育文化展示内容;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并存,突出本土文脉精髓特色;广泛开展体育创意人才培训,带动体育文化展示团队发展等措施,藉以对提升创新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水平,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翟元  朱勇 《精武》2014,(4):107-107,109
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的深层次接触让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更深刻,也极大的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青奥会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意义,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新发展和新起点背景下,中国南京于2010年2月成功申办第二届青奥会,本文通过对南京承办青奥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发现南京承办青奥会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青奥会教育功能的实现以及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在对民生体育和青奥会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阐释了江苏省体育层面上凸显的民生问题,并提出了筹备青奥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宣传青奥会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节俭青奥,广泛应用临时设施,培养壮大一支青奥会志愿者队伍;实现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多元化,保障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加大对学校体育资源的资金投入;加强南京周边农村体育建设的工作力度,开展人们喜闻见乐的传统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4,(3):1-5
正值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组织的春季论坛,以"南京青奥会:青少年·运动·未来"为主题,讨论青奥会背景下南京青奥会的精神与教育理念、青少年运动现状、青奥会与青少年体育、运动青年之于未来中国、青奥会与城市发展等问题。论坛中,各位专家的报告、发言以及与参会者的思想碰撞,对南京青奥会本身、南京青奥会的主旨和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体育风尚》2024,(2):3-9
<正>将于1月19日至2月1日举行的2024年江原道冬青奥会,给全球青年运动员提供了参与奥运级别赛事的一次机会。被任命为本届赛事全球大使的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向青年运动员们发出号召:“与冬奥会不同,冬青奥会在年轻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只有一次。因此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学习并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