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生动、有效的一环,它是作文前指导和作文批改的继续。一般来说,学生都比较喜欢上讲评课。对此,教师要有充分准备,不能流于形式。目前,有些老师将作文讲评视为软挡,讲评课上,他们或者只念一两篇较好的习作就完事,或者抓住学生习作中的缺点、问题讲一通。无计划、无准备,也不  相似文献   

2.
说起写作文,很多小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连教师常常视作文教学为难事。要让每个学生喜欢写作,并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实在不容易。尤其在小学三年级,小学生从写话练习到文章的写作,是一个质的飞跃,写作指导就更不容易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在小学生作文入门阶段,我们教师就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让学生爱上写作。在入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方面进行作文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或者应付了事,或者诚惶诚恐,或者拒绝抵制。学生为什么害怕甚至厌烦作文呢?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语文老师忽略了他们的自我期许和自我成就。如何达成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激发写作热情,从而促进作文进步呢?"成就感·目标"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破冰之剑。所谓的"成就感·目标"作文教学,就是必须让每一位学生在习作时都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写作自信心,诱发习作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跟踪,我们的作文教学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下面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相似文献   

4.
张仁国 《考试周刊》2013,(83):180-180
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时机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益终生。本文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自我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对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方面重视不够,一是怕这种指导会耽误时间,二是担心学生改不好,不如自己包办.殊不知,老师精心修改过的句子,反复斟酌写出的批语,学生往往不重视.学生对老师辛辛苦苦修改的作文感受不深,体验不够,他们的作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批改学生的作文占用了语文老师的大量精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学生对批改结果的漠视,作文批改所达成的效果低微或无效。或许我们应该思索我们一贯的"学生写,老师改"的作文批阅过程的症结,这种"累己而不益人"的低效做法应该尝试着有所改变了。模式一:自荐式批阅自荐式批阅可以让学生自我推荐能代表自身最近写作水平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生活内容是丰富的。可是,为什么一到作文时就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呢?缺乏必要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使他们不能及时捕捉到作文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把学生周围偶发的生活事件及时组织到作文中去。一次,班级结合劳动课,开展了为期一周的“...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但读起他们的作文却感到生涩,缺少一种情感的因素。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来促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有真情实感的的作文能抓住阅卷老师的心理,使学生在作文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仅靠技巧写作向内心的情感表达转变,获得自我的表达方式,从而让真情在作文中回归。一、结合语文教材,进行作文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9.
文以载道。怎样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现一个鲜明的主题呢?我是以典型指导引路。抓住适当时机,予以突破。四年级以前,学生作文由于受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诸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习作中表现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在这个阶段,只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如实地把一件事从始至终写出来,写清楚“是什么”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的最好体现。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的阶段,也是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了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要抓住时机,从个性化思维、个性化情感以及个性化语言等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1.
沈秀娟 《安徽教育》2012,(12):34-34
<正>一、范读激趣在学生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崇拜老师,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针对此情况,老师应抓住恰当的时机,或全篇或片断地进行范读。在老师的情感带动下,文中那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区的中学语文老师中,流行着一种很不健康的口头禅,说什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或者说是“徒劳无功”等等。他们认为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文,老师虽然辛辛苦苦地批改了,但发回给学生后,有几个学生能够认真地去阅读呢?又有几个学生能很细心地去领会老师批改过的语句呢?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他们看见自己的作文成绩是六十分,或者是六十分以下,便干脆不看,把它塞进书包里便算了:有的甚至马上把它撕掉了。这样老师虽然辛辛苦苦地批改了,这岂不是“无效劳动”吗?还有的说,老师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学生的写作大多处于盲目的被动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自觉运用业已掌握的写作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作文活动;其次表现为即便是写出了读者或老师都认为较好的文章,而自己最初写作时也不知其何为。而一旦回头依照老师的评语或依照写作理论重新分析时,才会如梦初醒,顿有千言万语抑于心间的感觉。老师如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把这种感觉付诸笔端,这就是作文后记。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我在进行了一次关于全校语文老师作文评语的调查,结果令我很惊诧:老师在作文评语中我看到过多是"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或者是"优、良、中、差"或一个简单的"阅"字等等。而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最反感教师给这样的评语的。我们还知道同学看到这样的作文评语时,却随便把作文本扔到书桌上,不认真去阅读老师的评语。与此同时,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也深知作文的评语对于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不少学生视作文为负担,一提到要写作文,便产生“厌烦”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深感学生产生“厌作”、“畏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强迫他们表达自己无动于衷的事物.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优化作文指导过程,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一、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利用这一点,抓住时机,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克服“厌作”、“畏惧”心理.其方法有三.①针对学生习作信心不足而产生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教学之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而写,教师需要教什么,作文如何评改更有效,这些困惑的存在似乎是一种常态。我们尝试三种意识的转变,在作文教学回归本真之路上求索,力求有所收获。一、为什么而写:从被动完成写作任务到主动交流表达的意识转变学生写作的动机和起因决定着他们写作的成败。写作的本质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学生平时的写作大多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不大会自己修改作文,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我在作文批改中,有这样两点做法:(一)对错别字的处理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老师仅在它的下面打上红杠杠,让学生自己思考,或是和同学商量,或是查字典解决,老师只是检查、  相似文献   

18.
激励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作文只是局部或个别句子、词语精彩,那么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些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很美妙、独特,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很喜欢,希望以后还能享受到。老师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虽然寥寥数语,但这样激励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劝勉式:作文是学生抒发心灵的芳草地,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显其中。因此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把他们引到积极向上的轨道。如:“人可以用高尚的精神让自己远离物质的贫困。在别人享受美食的时候,你可以…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向来都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老师批改的工作量也很大。语文新课标准关于作文部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教学力求实用,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爱“告状”是低年级学生的共有特点,他们不管是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喜欢告到老师这里来.只要老师点一下头,他(她)就心满意足了.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