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朗读”误区。如何走出“朗读”的误区呢?一是恰当选择朗读的形式:二是加强朗读过程的指导,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课堂教学实例,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哑巴英语”现状.阐述朗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英语朗读要深入文本,有感情的朗读,真正通过朗读对文本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4.
谭培霞 《小学语文》2011,(12):23-25
我们总是说“朗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说它是“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说它是“手段”,是因为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可以帮助再现形象,还原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一言以蔽之,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感知文本、感悟写法,即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那么,如何通过适切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正确而深入的解读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并通过查字典、辞典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感悟作者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通过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让学生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积淀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就成了检验朗读教学乃至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感情朗读更难。学生为什么读不好?  相似文献   

7.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朗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小学生在朗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唱读”现象。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如何杜绝这一陋习,帮助学生克服”唱读“,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大重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我们在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读为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上《家州园林》,为了让学生尽快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老师便叫学生朗读,但这次改变了以往的集体朗读,而是来了个“独奏”,顺手叫了位学生来朗读,结果是结结巴巴、颠三倒四,声音也较弱小,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我的积极鼓励下,该生才勉强把一小节读完.“作为一名初中生,竞连最基本的朗读都……”我惊诧不已,也许是个别现象,我自我安慰道,于是又喊了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结果还是令我瞠目结舌,接连喊了几位,却“涛声依旧”.想起每每外出听课,  相似文献   

10.
施维 《考试周刊》2015,(14):44-45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有方法地阅读,抓住文本关键语句,把握文本大意,体会文本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不能把一个句子、一段话、一篇文章朗读好,这至关重要。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能让人入情、入境、动容,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如同身上受,从而能准确地领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读的训练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町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朗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的指导,使学生能有滋有味地读,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读,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读“爬坡”。  相似文献   

15.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中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思考”、“倾听”、“言说”、“写”……这些“佳丽”于是顿失颜色。因为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那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得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岂知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的心里却是空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16.
李育杰 《教师》2015,(10):32
朗读,就是用清晰标准的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一项由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方式,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握文本含义,欣赏文本的语言美,欣赏到文本内容的精妙,朗读对学生有效学习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改革。本文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其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果的策略,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实现有效朗读,让语文回归本真,保留原汁原味的语文意境,是我们教学一线教师努力追索的方向与目标。一-一  相似文献   

19.
蒯威 《小学语文》2010,(6):27-27
朗读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感受的表达和再现,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培养语感。然而,在教学实际中,不少老师只追求整齐、响亮,有的震耳欲聋,声嘶力竭;有的所谓“有感情”的朗读,常常也是千篇一律,很难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其实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很多时候需要换一种读法。  相似文献   

20.
袁明 《教育》2014,(9):57
正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及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书声琅琅,才更加有声有色。低级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使学生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所选文章贴近儿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