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邵永祥 《精武》2012,(20):56-56,58
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课程既符合纲要的要求,又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可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作者提出了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应用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咨询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及实际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现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结果显示: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具有多元化、多层次且数量可观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只有1/3的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和相应的课程设置尚不完善。由此,研究提出: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应更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等具体建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是体育学科领域学术前沿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将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变为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程,这是素质教育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为线索,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科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生本位课程相结合是体育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的基础,并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浅叙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的作用,社会技能涵义的理论分析来阐述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社会技能的有效途径及理论与实践意义。旨在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在促进大学生社会技能形成的作用,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方案总是蕴涵着对原有课程的革新,认识课程变迁的过程及其必要性,能够加强课程改革的社会适应性和课程目标的针对性。通过对课程文化、体育文化和体育课程变迁关系的分析,从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3个层面对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变迁进行分析,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把握高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方向和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转变进行了研究,提出并阐述的基本观点是:高校体育课程构建应突出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并兼顾学科发展;高校体育课程应全面关注人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基础知识的内涵需扩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重视信息技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材的作用;教材开放,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多样化;高校及其体育教师应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等。以此作为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与构建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紫婷 《冰雪运动》2017,(5):56-58,88
冰雪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文化具备多重的功能,它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激发竞争精神、培育合作意识、塑造完美品格.冰雪体育文化赋予了冰雪运动独特的内涵和魅力,但冰雪体育文化对黑龙江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影响却没有显性的体现.深入理解冰雪体育文化的功能就能充分挖掘黑龙江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建设、助推其教师资源建设、优化其课程结构建设、提升其社会功能建设,从而促进黑龙江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有体育课程存在较多弊病,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必要要求。体育舞蹈课程是集健身、娱乐、艺术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体育课程单调、机械的课程形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社会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对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方案总是蕴涵着对原有课程的革新,认识课程变迁的过程及其必要性,能够加强课程改革的社会适应性和课程目标的针对性。本文通过对课程文化、体育文化和体育课程变迁关系的分析,从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三个层面对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变迁进行分析,对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把握高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方向和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散打运动作为高校的一项运动项目,除了具有健体防身的作用,还具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散打运动作为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更是作为中华武德的重要教育手段,有助于改变大学生的不良习性以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高校自卫防身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分析,以期对高校自卫防身理论课的进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的理念早已提出。武术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武术项目本身具备的天然的安全教育属性,多样的防身自卫方法,丰富的基本功动作练习都能与安全技能所需要的能力很好的融合。武术课程融入安全教育,对进一步深化武术课程改革,探索武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从跆拳道运动被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后,其具有时尚、健身、和防身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跆拳道时,存在各种问题影响跆拳道的教学效果,不利于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问卷方法,对山西省15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武术的运动感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是防守自卫和锻炼身体;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度不高主要因为授课环境和对武术内容不感兴趣;对武术的认知基本是通过影视武侠剧和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以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研究与建设成为中国大学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调查分析当前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学生的感受基础上,认为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教育文化、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多元化。要改变现状,需要从学校、国家层面改变体育文化观念,制定政策并建立评估体系,加强大学生文化内涵探究和中外校园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卫防身课程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中小学校普及推广还是首次。通过实验性教学实践、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显示,自卫防身课受到中小学生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的认同与支持,完全可以在中小学校普及推广自卫防身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对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日益强烈。作为社会生理弱势群体的女性,更易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对象,因此普通高校女子防身术课程应运而生。本文根据最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的精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特点要求,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力求为普通高校开设女子防身术课程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系统进行理性剖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我国学校体育,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