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学情分析】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教学中学生有两个可灵活迁移的基础:一是基于经验的认识。即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识别及二年级下册《认识角》,决定了他们对图形的直观感受。他们会从边和角两方面来猜测图形的特征,如这两种图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上下边或左右边  相似文献   

2.
【课例简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是这一节课教学的难点。本课的教学,可采取“加强操作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图形特征的探究”方式进行导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实践中,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猜想、分析、推理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交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页~18页。【教学目标】1.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与"体"的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材简析】"认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  相似文献   

7.
<正>【课前思考】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三个课时,是在认识角以及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特征的理解是抽象的,笔者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探索、建构,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基本特点。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深入研究多边形的特点,也是学生后续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的重要基础。【初次实践】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72-73页的内容。本课的板书设计是让学生从板书中获得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及区别与联系的清晰感知。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操作、观察、猜想、类比、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画图观察,问题定向谈话: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cm2的不同的长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后,组织交流不同的画法。  相似文献   

11.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可作以下描述: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达标的教学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教具,引导他  相似文献   

12.
屠林峰 《新教师》2023,(9):82-8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例1、例2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能辨识四边形,并在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从边和角两个维度研究四边形特点的方法。3.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概括等能力,为后续研究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设计背景】 直观几何就是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一年级,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与正方体在前.辨认长方体、正方体某个面的形状——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后,确立了“面在体上”的观念。本课将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也为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58~P60。【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四台电视机(1)△(2)○(3)(4)□(里面都放有人物像片,前两台人物像片扭曲),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2.教师说明:第3种、第4种电视机效果好。追问:它们的屏幕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板书课题。)【评析:课伊始,趣已生。用生活中学生熟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8~60页【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教室场景图。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生:这是我们的教室。师:仔细观察,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生1:喇叭面、开关面板的面是正方形。生2:课桌面、黑板面是长方形。师: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  相似文献   

16.
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本单元教材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两个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周长。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片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自主探究:每个人利用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三角尺、直尺等工具,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征。【说明:教师提出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探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页第10、11、12题。【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安排了三道复习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师: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找得多。①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在四位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完成下表: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出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已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学生将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