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示了下面的问题情境:“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一年要多少钱?”教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反馈交流时,学生A是这样计算的:  相似文献   
2.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生:跳绳的有多少人?生:女生有多少人?生:一共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对我校50位五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调研,从中遴选出学生的错题,标明学生的姓名,并记下错的原因。过了一段时间"原题再现"时,竟然有55%的学生仍出现错误、当然错误的原因又增加不少新的因素。为此,我们就如何使订正作业更有效进行了思考和实践。一、在反思中明晰错因对某一概念或具体某种类型的题型,学生出现错误反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对我校50位五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调研,从中遴选出学生的错题,标明学生的姓名,并记下错的原因.过了一段时间"原题再现"时,竟然有55%的学生仍出现错误,当然错误的原因又增加不少新的因素.为此,我们就如何使订正作业更有效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在反思中明晰错因 对某一概念或具体某种类型的题型,学生出现错误反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第一次解决问题已有的方法要比再次订正获得的经验要牢固得多,常处于强势地位.因此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出现此题或此类题目时,这种处于强势的错误解题经验便会首先呈现出来,以干扰、阻止学生进行新的解题方法的构建.二是学生订正作业时常是找、抄一个正确的答案来敷衍了事,实际上对具体的题目还是不会解答,或者只是知其错,而不知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  相似文献   
5.
科研成果是国家走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战略资源,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科技论文的外流为我国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科技论文外流情况,通过采集1987—2022年发表在非中国SCI科技期刊上的中国论文数据,借助ARMA模型建立中国科技论文外流数量预测模型,并设计中国科技论文外流态势监测指数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技论文并非一直处于外流的状态,中国科技论文外流态势监测指数在1988—1995年快速下降,在1996—2006年快速上升,在2006年以后逐渐趋于稳定。从外流情况来看,中国科技论文在1990—2003年未表现出外流特征,在2004—2021年出现持续外流的特征,在2022年表现出回流的特征。要进一步扭转我国科技论文外流趋势,需要从几个方面重点发力:加快进行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在关键领域鼓励创办优秀英文科技期刊;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加深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陈国娇 《科教文汇》2008,(23):215-216
传统经济增长类型和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对环境要素的破坏。要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首先理清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不能以损害未来的发展为前提,人与环境、现在与未来应该是谐调的。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不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是可以相互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以往,很多老师在执教"数字编码"一课时,多是从研究身份证开始。呈现给学生的,仅停留在对身份证编码中每个数字所代表含义的解读,对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缺乏深层次的挖掘。造成学生对数字编码思想感悟不深,不能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编码。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朱国荣执教的"数字编码"一课,本节课打破了从研究身份证号码开始的常规教学,而是以编学号为主线,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领学生通过尝试、猜测、辨析等活动亲历探索数字编码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用数进行简单的编码。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对我校50位五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调研,从中遴选出学生的错题,标明学生的姓名,并记下错的原因。过了一段时间“原题再现”时.竟然有55%的学生仍出现错误,当然错误的原因又增加不少新的因素。为此,我们就如何使订正作业更有效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页~18页。【教学目标】1.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与"体"的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材简析】"认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  相似文献   
10.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生: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女生有多少人? 生:一共有多少人? 片段二:教学加法的结合律. 1.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师:我们来研究第三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可以先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28+17)+23=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