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个别类目的仿分规定了仿分组号时采用特殊的取号方法,即特殊仿分。其设置特殊仿分规则的原因是:避免类目扩充造成号码冲突,适应被仿分类目的特殊编号方式,使类目仿分符合逻辑性要求。实际分类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特殊仿分规则,如:具体类目仿“一般性问题”分、被仿分类目采用特殊编号方法仿分、复分依据转换仿分、越级仿分等,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引方法。 图1。表6。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加"0"特殊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跨越仿分在加“0”问题上存在的困惑 ,提出并论证了类目跨越仿分加“0”的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3.
讲述了《中图法》(第四版)类目仿分、复分的原因及类目复分、仿分加"0"与不加"0"的规则,并重点分析了类目跨越仿分再仿一般性问题彷分加"0"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使用《中图法》进行类目复分组号过程中,先采用“中国地区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复分,再依专类复分表类目复分或仿临近类目复分时和使用“世界地区表”的“朝鲜”复分,再依专类复分表复分或仿临近类目复分时的忽略加“0”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重复反映文献主题内容、昆淆类目之间的区别、对多个并列主题内容的文献不能正确归类、不按规定的仿分次序仿分,都会导致误加“0”的错误。应避免这些并非属于加“0”技术本身的加“0”错误。  相似文献   

6.
本对《中图法》类目复分、仿分加“0”的复杂性,加“0”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不该加“0”而误加“0”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邹婉芬 《图书馆建设》2006,(1):42-43,45
论文分析了《中图法》“一般性问题”类目使用中的两大误区,提出“一般性问题”为非使用类目,不能直接用于类分文献;论文同时还阐明了在类目跨越仿分后,再仿“一般性问题”分时的加“0”规则。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第四版29处连续加"0"例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法》第四版类目复分仿分时的29处连续加“0”例证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专类复分表编码位数不一致问题,以便为其改版提供参考。调查发现,自然科学类目专类复分表中复分号一律冠“0”的做法,缘于“一般性问题”类目不用于分类文献的规定,但这种规定违反了层累制编码原理和复分加“0”规则,也与实际情况不符。根据“一般性问题”类目设置的变通、类目注释、分类原则等事实,“一般性问题”类目是可以用于分类文献的类目,故专类复分表宜采用1位数编码,使其与社会科学类目专类复分表编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简论《中图法》的加"0"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萍 《图书馆》2002,(6):62-64
本文通过对《中图法》4版类目复分加“0”原因的分析,进而归纳和总结类目复分加“0”的具体问题与方法,以供从事分类标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0月18日,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日子,只不过碰巧手头上有两份形成于这一天的材料,而且有点意思,随手写来,以为试笔。一份是大溪档案中蒋介石给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的电报,见《筹笔》第10册《京沪失守与反共戡乱上》,编号16280。上海吴市长:关于扬子公司事,闻监察要员要将其开办以来业务全部检查。中以为依法而论,殊不合理。以该公司为商业而非政府机关,该院不应对商业事业无理取闹。如果属实,可属令侃聘请律师进行法律解决。先予详讨其监察委员此举是否合法,是否有权,一面由律师正式宣告其不法行动,拒绝其检查。并以…  相似文献   

12.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契合点: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与专业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4.
施博  魏佳 《传媒观察》2020,(5):82-87
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很多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积极以"艺"抗"疫",用艺术的视角,聚焦当前疫情环境下的民生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媒介素养。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艺术专业媒介素养的教学与实践,分别从图片、影像、音乐、社交平台、产品设计以及装置等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媒介素养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以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精神与公平理念为契点,强调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满足全民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BPR不能再停留于对旧有制度与流程的修补,应该回归到以服务和用户为中心的根本层面上来。本文对图书馆BPR的根本性进行解析,指出“习惯”“假设”与“优化”是阻碍BPR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重视组织目标重组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胆创新,冲破限制。  相似文献   

17.
对照“工业4.0——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四个工业时代的阶段划分,回顾近现代图书馆业发展史和技术进步史,提出“图书馆4.0”概念,将与其相关的四个时代分别命名为科学分类方法时代、机读目录时代、数字-网络化时代、智能图书馆时代,并探讨了“图书馆4.0——智能图书馆时代”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浅阅读"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有效阅读形式,它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局限性,否定与排斥"浅阅读"对提高全民阅读率是不利的,正视"浅阅读"的存在、挖掘它的价值、引导其发展方向才是学术界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馆员第一"是图书馆实现"服务第一"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樱 《图书馆》2007,(6):70-71,80
本文就图书馆馆员的现状,结合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的探讨,力图说明“馆员第一”是图书馆“服务第一”的根本保证,呼吁图书馆上级领导部门和图书馆管理者重视人才建设,重视馆员的价值,大力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保证馆员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出版时代,为优化编辑出版流程,提高书刊文稿编校质量,期刊编辑在"看"的"他者"视域下,需清醒地认识到期刊编辑工作中唯"他者意识"为尊或唯"自我意识"为崇所导致的极端现实问题,需从社会空间、历史时间、自我立体视角出发,反省自身内在及外在,提升自身多维度的跨界意识、交往对话的超越意识及换位立场的交互意识,使"自我意识"借助"他者意识"的内在化,建构起编辑所具有的"看"的"他者意识"策略,提升期刊编辑的自我素养,以适应数字发展时代编辑的华丽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