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公益性体育设施项目PPP模式的回报机制,目的在于解决对社会资本的激励问题。研究发现基于绩效评价的政府付费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并有助于改善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今后开展公益性体育实施项目PPP模式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证研究法,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项目管理库中76个已落地的体育PPP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体育PPP项目落地时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具有适宜投资额和合作期限、采用具有运营阶段运作方式和政府付费机制的体育PPP项目落地相对较快;2)体育PPP项目在1~3年的落地概率分别为32.50%、57.01%和73.53%;3)项目运作方式、区域人口规模、区域经济开放水平、区域财政资源状况等因素对体育PPP项目落地时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区域城镇化水平对体育PPP项目落地时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区域体育PPP项目落地时长的影响因素有差异。建议:从体育PPP项目内部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快推进项目落地,项目推广应用应由注重规模总量向质量效益转变。  相似文献   

3.
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对于我国构建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也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被地方政府变相转移的可能。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目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一刀切"式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建设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一次性消费"倾向,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弱化了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作用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嵌入;容易造成马太效应,拉大不同区域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差距等。为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制"治理,一是在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重视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过程监督与绩效评估;三是强化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的制度嵌入;四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差异;五是引导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制"治理。  相似文献   

4.
PPP模式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而欧美国家发展PPP模式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开展PPP项目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借鉴,且有助于我国提高相关项目的治理能力。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加拿大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动因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中总结提炼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议:(1)完善PPP立法和管理机制;(2)明确PPP相关概念;(3)明确PPP项目的适用范围。以此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发展PPP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投融资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伙伴关系的新模式.文章首次将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PPP投融资模式引入并应用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投融资体系中应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PPP模式的3大策略,以期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体育公共事业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促使公私合作(PPP)模式的推广从“破冰期”步入“深水区”。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重新审视PPP的内涵与外延,并认为我国体育公共事业PPP模式政府监管存在对体育公共事业“公共性”判定陷入困境;PPP模式下政府与市场的角色混淆;监管机制、监管体制与监管制度的设计缺失,并据此提出体育公共事业PPP模式政府监管的优化路径需要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创新以及监管体系创新,旨在通过加强对体育公共事业PPP模式的政府监管力度,来增加体育公共事业供给,并确保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PPP模式在体育场馆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与积极意义,认为体育场馆的PPP模式运作具有消费需求弹性,兼具公益与盈利双重属性,收益主要来源于非本体收入等特点.并就悉尼奥运会体育场及我国国家体育场项目招标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出该模式在体育场馆中应用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合理选择PPP模式的路径、加快政府角色转变、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设计投资回报机制、推行相应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需求与体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育历史演变的视角,讨论了原始体育的公共性起源问题,解释了古代公共性需求与体育昌明的关系,阐明了现代社会公共性需求对体育复兴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现代公共社会构建和形成过程中基于满足社会公共性需求而全面昌盛的公共体育发展模式形成的内在根据,提出了公共性是体育基本属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及ArcGIS地理信息绘图等方法和技术,对美国体育小镇进行了研究。美国体育小镇有大学城体育小镇、赛事体育小镇和户外体育小镇3种类型。在运行模式上,表现为联邦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标准引导,地方政府自治为动力核心,市场运作为主要手段的特点。基于对美国体育小镇发展特征的认识,研究认为应从经济、文化、利益、人本、社会评价和可持续发展6个方面思考以推进我国体育小镇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身心兼修、魂魄并铸:论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课程本质属性在于"身心兼修、魂魄并铸"的人的社会属性的培养,是基于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的教化与规训的身体教育过程.体育课程所关注的身体问题并不仅仅是形态机能的生理成分问题.更是社会价值观、教育属性、人才观、教育模式等相集结的社会问题.通过体育课程属性的社会学反思,辨析了近些年对体育课程属性的错误认识,从国家意志、民族性、规训与教化、制度保障等探讨了体育课程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科学》2019,(5):8-19
体育是城市现代性的重要表征。体育理念中的规则意识、公平原则以及竞争取向与城市发展中的契约意识、法权理念和自治意蕴具有相通性,城市为体育孕育生长环境与制度基础,体育为城市注入空间活力与生活文化。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体育发展模式、体育建筑意向表达、体育城市布局发展、体育小镇规划建设等话题备受关注和思考。对此,《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对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进行专访,本次访谈既涉及体育与城市的关系类型、体育建筑与城市意象等理论和经典命题,也涉及体育城市、体育小镇、体育产业等热点和实践话题,从城市发展史、城市文化资本和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等角度,解读并分析当前体育与城市研究中的若干议题,希冀为体育运动与城市发展以及体育与城市研究拓展新的认知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地位、实施策略、服务概念、系统构成、管理模式、投融资机制和提供主体等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论点。  相似文献   

14.
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是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深化体育事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性选择。系统把握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运作的规律,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竞争模式、谈判模式、体制内外包模式等合同外包模式的特征、适用情形、成效与缺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竞争模式难以普及、谈判模式和体制内外包模式运作受限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尽快出台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相关法律与政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重视培育公共体育服务供方市场,建立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监管机制,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以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众体育主体归位的运行基础及其社会性建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众体育归位的内涵、运行基础及其社会性建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应优先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与消费服务的供给领域,积极培育大众体育市场,健全城镇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当前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要克服传统体育的运行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体育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变革体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形成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多样化体育服务网络;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服务业转移以及服务结构、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创新等构建内容,以进一步适应社会转型和体育体制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城市文化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体育文化资本的形成机制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体育文化资本是研究和发展城市体育文化或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影响或形成城市体育文化资本的因素有城市体育文化的基础差异、获得能力和保障力;城市体育文化和其资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社会公共调节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体育理论与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目前体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主要结论:体育的功能具有客观性或潜在性,不能把体育的功能单纯认为是增强体质,它具有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的意义;不管是公共服务还是私人服务,都是体育产业,只是运行主体和机制不同,体育实行产业化,不是要削弱政府的责任,政府要保证公益性产品的投入预算,监督公共资金的使用与效益,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公共需求;举国体制的历史功绩需要肯定,现阶段坚持、完善举国体制要搞好两个转变,即由"举政府之力"向"举全社会之力"转变,由"举系统之力"向"举全社会之力"转变;体育强国最核心的要素是在国际体坛具有竞争力和主导权,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就是要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为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鼓励社会参与,构建服务型政府,切实推进协会实体化.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10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从体育服务业的规模、结构、增速、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及管理等方面,对"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规模较小,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较低;内部结构不平衡;社会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资金不足等。提出:加快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服务业;制定有利于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税费政策;落实公益性体育组织和体育事业的捐赠、赞助政策;完善公共体育场馆政策,实现"紧扣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发展类型和模式趋于多元的背景下,体育小镇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丰富经验,有一整套完善且成熟的建构体系和发展模式。体育小镇的理论溯源和认知基础可从“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理论”和“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角度予以重新理解,其价值再认知应从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社会融合与社区营造以及地域生产力空间交汇、建构小镇市民生活新方式等维度展开,生成脉络遵循经济与文化的双重价值取向,而非单一的资本导向和政策驱动。在此基础上,以中外对比的视野将体育小镇置于长时段历史进行纵深式考察,剖析中西方体育小镇形成的背景差异和发展动因,并从产业和文化的二元维度做出要点解析,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PPP模式在体育领域的最佳运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构建由政府-企业-社区-体育社团共同合作建立PPP模式社区中小型体育俱乐部。由政府主导构建PPP平台,通过制定政府补贴方案、利益分配政策、责任和风险共担政策以及社区中小型体育俱乐部的评估体系来确保PPP项目的顺利运行。整合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组织资源,为PPP模式社区体育俱乐部培养人才,发掘社区体育文化资源,让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