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作为个体的教育工作者,想必不应去等待体制的变革,而应从自己脚下开始去改革我们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里关键词是"人和问"。学生问着,问着的学生。大学的课堂里,尤其应当如此,否则,怎么能称得上大学?怎么能做大学问?能引导学生常问、多问的老师是好老师,能引导学生爱问、会问的老师是更好的老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问倒而挂在黑板上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聪明的人常问,智慧的人善问,天才的人能够石破天惊,一问惊天下。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妈妈,这是什么东西?""爸爸,这是什么动物?"这是读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问父母的问题,渐渐地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我们学生的问题却越来越少了. 在中学的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情景,绝少能发现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的情况,可在课后,我们还是能经常看到一群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的,但你只要走近一看就会发现,学生们问的不是问题,而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在问作业里的难题怎么做,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围着老师在背书.  相似文献   

3.
微博来侃     
《初中生》2014,(3):46-47
正微话题最近,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曾经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感慨:"美国孩子放学了,父母会问‘今天你问了多少个问题’;而中国孩子放学了,父母会问:‘今天你考了多少分’"。这个场景,对我们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课堂上,我们大多当"听众",老师讲,我们听;老师问,我们不答,很少互动。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我们在台下埋头奋笔疾书,课堂气氛一片沉闷。这是因为我们确实什么都知道了,没有问题可问了吗?  相似文献   

4.
那次参加区电教课比赛,让我至今不能释怀,因为那是一节失败的课!原本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却被我不断的"问"破坏得索然无味.现在想来,其实语文的课堂就如一次旅行,而老师就如导游,学生就如游客. 想做好课堂上的"导游",我觉得就必须关注一个"问"字.教师的问,学生的问,如何问,问什么.现在对于那些热热闹闹的课堂许多人提出质疑:这节课,究竟谁是教师,谁是学生?我们很多的、不厌其烦的"一问到底",并非出于学生的求学真需,更多的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扭转这样的现象,我想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注重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其次注重自己"问"的有效性和主导性,最后要注意把握教师"问"和学生"问"在课堂中的一个度,让"问"成为真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学生们在课堂上静静地读书,李博文的课桌面却"砰"的一声砸在地上。他怯怯地说:"老师,是孙琪琪卸下了面板螺丝……"还没等老师说话,孙琪琪不耐烦了:"我把螺丝给了你,是你弄丢了……"王老师只好问孙琪琪:"你为什么卸螺丝?"孙琪琪不服气地说:"王明明、刘亮亮前些天也卸过,您为什么不问他们?"王老师平静地说:"下课后我们再讨论这件事。请大家继续读书。"下课了,王老师平和地问孙琪琪:"现在开始,你使用李博文的课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的语文课堂,可以说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因为有了个性不同的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我们的课堂才有了今天的异彩纷呈。但是,课堂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课堂被有些老师异化为"问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2,(Z2):64-65
"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啊?"这是学生们课前经常问的问题,学生真的很想知道学什么。"老师,这个我不会,请您教教我。""我们继续上课,你的问题课后再讲。"这是课中师生间经常进行交流的话语。"老师,我怎样了解更多的人类登月计划啊?"这是课后学生表达学习意愿时的常见问题……课堂是教学互动的天地,教学是生成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科标准。教案保证"教"的到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一直以来是教师心中的先进理念,虽然课堂中偶尔也会有意外的精彩,但总体来讲,学生的"学",没有机制保障其基本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9.
"生问课堂"用问题点燃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顾志能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刷新了教学方式,改写了教学思维,生动阐述了"生问课堂"的教学价值,为素养导向下的创新教学做了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
"老师,我最怕您提问了,因为语文课的课堂提问最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个学生在段考作文《老师,我想对您说》中说的一句心里话.看到这句话,我心理压力很大.的确,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讲得口干舌燥,可偏偏还是有一些学生在看韩寒的《幻城》,有的学生两眼无神,魂游九天,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甚至进入了梦乡……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大多数学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在是"金口难开",纵然开口也是言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学生平常聊天时滔滔不绝、幽默风趣,可课堂回答则是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1.
“老师的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更多取决于他的教学实践智慧。让问课成为我们反思教学的习惯,让我们从问课这一细节开始,对今天的课问一问,把明天的课想一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一翻问课所得的只言片语,串起一个个教学故事,理一理自己纷繁的思绪,理出个所以然。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2011,(5):7-10
课堂,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带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主阵地,更是组成我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是老师在主导着课堂的"性格",例如严肃的老师令课堂肃穆无声,幽默的老师令课堂妙趣横生……其实不然,不守规矩的学生也会"搅坏"课堂这锅"粥"。因此,一个良好的课堂需要老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呢?"快乐作文学校的老师面带微笑地问我们。我们听了,争先恐后地把手高高举起。同学们回答问题为什么这么积极?哦,原来是老师在用"分数"引导我们积极回答问题呢!这个"分数"是对我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文成绩的综合考  相似文献   

14.
符礼科 《江西教育》2012,(10):23-23
<正>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15.
<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更是思维的结果。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已经初步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入学以后,对于学生课堂语言表达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大家都认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和数学老师没有多大关系;于是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导致低年级学生"哑巴"数学成为一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每事问》这首诗中说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上教师提问"问得巧",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沉默"的课堂就会化静为动,高潮迭起,流淌出美妙的旋律。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那么,课堂上我们如何做"巧问"的智者呢?一、关注现状,诊断课堂问题我们抽取了语文、科学两个学科各一节课进行现状分析,数据调查表明,部分教师在课堂提  相似文献   

17.
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这句名言给我们点出了"疑"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好问、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否打开这个门,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而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上课之前不打"无准备之仗"。精心备课,及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教学上教知识重要,教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我们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该如何做呢?其实从最简单做起,就是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老师要多"问",不断地问,彻底地问,以"问"来贯穿整个教学,通过老师的"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问答,从而诱发学生模仿问、学会问、知道问,再进而能够自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但老师的"问"不能随便地问,应该在备课中先认真精心设计好,应该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师"问"的艺术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20.
清代刘开在《问说》中提到:"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说明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高效课堂更加强调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是师生之间交流信息、落实教学意图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能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预设高质量的课堂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以更积极高效的状态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