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由于居民来源等历史原因,其方言与北京话非常接近.著名语言学家林焘先生据此,并依据音韵结构、调类系统和调值的基本一致等语言特征,将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东三省绝大部分地区(辽宁南部、千山半岛及吉林南部的通化一带除外)、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赤峰、林西、满洲里以东、以南地区)、北京的绝大部分及河北的承德划为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区(林焘,1987年).其实不止语音系统,在语法结构和词汇上,也基本一致.黑龙江方言中所有的构词词缀,绝大部分在北京话中都可以找到,只不过构词范围有大  相似文献   

2.
东北方言中一些带后缀的后附式双音词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方言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的一部分,它与北京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描写带后缀“性( xing)”、“叽(ji)”、“登( deng)”、“皮(pi)”、“气(qi)”的双音节词语,为了印刷方便,我们用汉语拼音注音;无特殊性的,一般用同音汉字替代。笔者是四代居住在黑龙江的本地人。 1、~性(xing) 带“~性( xing)”的后附式双音节词语一共有 38个: 娇性脆弱。这孩子太~,天一突然变冷就感冒。 生性态度不谦和,没有礼貌;野蛮。他挺~的,家里来个人连招呼都不打。 驴性脾气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方言带后缀“巴”“哧”“咕”的双音谓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方言带后缀“巴”“哧”“咕”的双音谓词聂志平,李雪§0引言黑龙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由于居民来源等历史原因,其方言与北京话非常接近。著名语言学家林焘先生据此,并根据音韵结构、调类系统和调值的基本一致等语言特征,将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三省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经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的界定,北京话和东北话,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一部分。东北的东北方言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对其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展示东北方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北京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促进对北京官话的整体研究。本文分条描述东北方言的熟语,为行文简洁、直观,只要汉字与方言词语形式相同,就同音替代,除了特殊之处外,不再标音。A八杆子打/拨拉(bo.la)不着比喻亲属关系极远。听说他沈阳有个~的舅,叫他去帮着开饭店。把话说开喽开诚布公地说。咱~,挣着钱咱们对半儿分。板上钉钉…  相似文献   

5.
经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的界定,北京话和东北活,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的一部分.东北方言作为北克官话的一支,对其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展示东北方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北克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促进对北京官话的整体研究.本文分条描述了北方言的熟语,为行文门法、直观,只要汉字与方言词语音形式相同,就同音替代,除了特殊之处外,不再标音.斜线/后为可替用词语;括号()内的词为可用词语.L拉/扶(ha)不下脸儿来不好意思.他上次管我借了一百块钱,都俩月了,我一直也~管他要.拉(完)展往回坐…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7.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既与冀鲁官话定霸小片、天津小片以及北京官话怀承片的"乎"缀具有一致性,同时又衍生出了一些霸州方言所特有的"乎"缀词。以后缀"乎"所依附的词根词性为分类标准对其在霸州方言中的构词形式、表义作用以及语法功能进行详细阐述,可以为过渡地区的方言词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时期日本的汉语教学已经转为北京官话口语的新阶段,并产生了系列新教材,这些教材揭示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面貌,是研究北京方言词汇史的重要资料。教材文献中的口语词表现灵活:同音异写,多音变,多衬字,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可以看作是北京话的特征词。它们为系统研究北京口语词提供了早期的书面例证,对编撰北京口语(北京方言)类词典极具价值。这些口语词产生时代不一,大多是清代中后期出现的,并在今天的北京话中留存.部分已经进入普通话中。  相似文献   

9.
何占涛 《文教资料》2007,(31):35-37
朝阳处于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过渡地带,与临近的其他东北官话区比较,该地区方言更加接近普通话,语法同普通话相比,在儿化、重叠、附加及个别词语的使用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仔细研究朝阳方言语法特点,对于进一步明确北京话的渊源,以及北京城区话不是与华北方言更接近,而是与东北方言更接近这一语言事实,给予理论上的解释与支持,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处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建平县,是东北地区进关的重要通道,其文化历史底蕴十分深厚。建平方言和作为普通话基础方言的北京话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作为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建平方言兼容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本文从语音的角度阐述了建平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对建平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描写。与普通话相比,建平方言的发音呈现出了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歧路灯》中“的”可以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完成、实现或持续、进行,动态助词“的”出现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元明以后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中已经萎缩,但在中原官话和汉语其他方言中还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12.
安庆方言中的“着”许国萍安庆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南临长江。安庆方言属江淮官话。本文主要分析安庆方言中“着”(读〔tξo〕,入声)的用法。一1.1在安庆方言中,“着”能够附着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持续。先来观察一组句子:A1.我讲你这个人呐,叫你看灯...  相似文献   

13.
信阳方言特殊的语法现象论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信阳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但受下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较大,存在许多不同于中原官话和普通话的特殊语法现象,带有某种交融性的特点。本文举例式地分析了“子”尾词、“可”式句和双宾句,从构词和句型两大方面论述信阳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团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1996年始从原黄州市(前身为黄冈县)辖域中析置。团风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有6个声调:阴平22诗低妻枯阳平21时迷无笛上声44使底起五阴去35试帝气库阳去34是地漏乏入声213识敌七物团风方言三身代词的入声形式颇有特色,本文先以县城团风镇方言为例考察其用法和意义。然后联系相关方言对其来源等进行初步的探讨。壹三身代词入声形式的用法和意义团风方言三身代词单数分别为“我(44)、你(44)、他(22)”,复数则在其后加“们(men)”表示。用作领格时,单数形式修饰亲属称谓必须带“的”,其余带不…  相似文献   

15.
石门方言里,“儿”有两种基本的构词方式:“非重叠 儿”与“重叠 儿”。这两种构词方式处于不同的历史层面。它们在构词能力和演变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目前,“非重叠 儿”已走向消亡,“重叠 儿”成为惟一的儿化构词方式。新旧两种构词方式的交替在石门方言里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语音格局理念的指导下,以内蒙古敖汉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通过实验语音学软件Praat对敖汉方言的声调格局、元音格局和辅音格局进行声学实验分析,从而展示敖汉方言的语音状况。并将敖汉方言语音格局与北京话语音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敖汉方言语音格局与北京话语音格局的分布大体一致,因此进一步确定敖汉方言应归属北京官话。但敖汉方言与北京话语言格局在具体分布略有不同,声调格局上,敖汉方言声调与北京话声调的调型走向一致,只是调值略低;元音格局上,敖汉方言元音舌位较高;辅音格局上,只有辅音[f]在擦音格局中的位置与北京话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川北地区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其方言既统一于四川方言。又有独特的构词和表义特点。“ABB”式叠字便是其中一类,构词稳定,表义丰富,在民间运用广泛.至今仍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本文主要从这类叠字在“摹状”中表现出的语义和在日常运用中的表达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以海州话为代表,其范围包括市区、灌云具、灌南县北部、东梅县东南部及沐阳县的部分地区。这个方言处在江淮官话区的东北角,与相邻的盐城方言有所不同,淮阴方言有所不同,颇受北方话的影响,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方言现象,尤其在语音方面。通过连云港方音与北京语音的比较,找出对应规律,这对于我们学习普通话、顺利通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很有帮助。 一、声母比较 连云港方言有声母18个,北京话有声母22个,这其中b p m f d r j q x g k h及零声母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但连云港方言的l zh ch sh与北京话的n l zc s zh ch sh是一对二的关系,举例见表一。  相似文献   

19.
淮南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分支淮南次方言区,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结合地带,因此方言特征比较明显。“来”作为淮南方言中常用的动词与语气词,与普通话相比,有更为丰富的用法。本文以淮南市凤台县的语料为例来探讨“来”在淮南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0.
官话在汉语方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亲属称谓词是汉语各类词中最能反映当地面貌的词类之一,基于此文章以亲属称谓词的视角探讨官话的词汇特点。根据董绍克的方言比较理论,官话亲属称谓在构词、义值、义域、范畴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特点,另外还体现一定的文化性。和南昌方言为代表的赣方言的比较丰富了官话亲属称谓词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