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资料”的资料,分析2000年~ 2010年湖北省3~6岁幼儿身体素质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00~ 2010年间湖北省3~6岁幼儿身体素质水平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但提高的幅度较小;男性幼儿的柔韧及灵敏素质提高趋势略好于女性幼儿,女性幼儿力量爆发力提高趋势略好于男性幼儿;乡村幼儿总体身体素质提高趋势的水平略好于城镇幼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2014牟和2000年四川省3-6岁幼儿体质数据,为增进幼儿体质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和200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测试数据,分析年代纵向差异与趋势.结果:1、2014年幼儿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平均数高于200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2000年监测结果比较,除网球掷远外,其他各项身体素质2014年均有增长(p<0.01);3、幼儿体质综合评价与2000年比较,2014年合格率提高11.6% (p<0.01),优秀率下降1.7%.结论:从2000年到2014年,四川省3-6岁幼儿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全面增长,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3~6岁幼儿的体质健康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往上海市3~6岁幼儿体质综合评级情况较好,结合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了解上海3~6岁幼儿体质状况,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对及时发现体质健康问题并加以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国民体质健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3~6岁幼儿体质数据。结果:控制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后,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上海市男性幼儿体质指标成绩除坐位体前屈外整体上较女性幼儿更好(P<0.05);运动兴趣班与文艺兴趣班都参加的幼儿体质指标结果整体上优于只参加运动兴趣班、只参加文艺兴趣班或两者均不参加的幼儿(P<0.05);运动兴趣班与文艺兴趣班在多个体质指标上存在交互效应(P<0.05);居住地附近有专供幼儿使用的户外游乐设施的幼儿在部分体质指标结果上表现更优异(P<0.05)。结论:园外活动对3~6岁幼儿体质指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居住地周边的户外幼儿设施对3~6岁幼儿体质指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未来幼儿园外活动与体质指标结果的量效关系等命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00年到2010年三次雅安市3-6幼儿体质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得出近十年来雅安市幼儿体质变化趋势,为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以2010年雅安市国民体质监测3-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0年和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纵向分析比较。结果:与2000年相比,2010年雅安市幼儿身体形态指标有增加的趋势,而身体素质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近十年来,雅安市幼儿身高、坐高、体重均呈增加趋势,且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三次监测结果相比,2010年雅安市6岁幼儿身高年均增长率最高,为2.1%。近十年来,雅安市3-6岁幼儿身体素质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幼儿柔韧性、下肢爆发力、灵敏素质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肢和腰腹部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且2005-2010年这五年来下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3~6岁幼儿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体质指标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3~6岁男女幼儿平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和立定跳远、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成绩明显上升,走平衡木成绩明显下降,网球掷远成绩略有下降,幼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建议改变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过度保护、运动不足等不合理现象,丰富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内容和种类,增加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2010年黄冈市925名3~6岁幼儿进行体质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分别与2010年湖北省3~6岁幼儿体质测试结果和2005年黄冈市3~6岁幼儿体质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2010年黄冈市3~6岁幼儿体质总体水平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0年黄冈市3~6岁幼儿体质水平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但高于2005年黄冈市幼儿体质水平;男童体质水平总体上好于女童;幼儿身体形态情况总体上明显好于2005年;幼儿柔韧素质水平总体上差于2005年,速度、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总体上好于2005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成都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年龄增长,成都市幼儿身体充实度和成年人肥胖程度逐步增加,进入老年以后,肥胖程度有所下降。城镇人群身体形态指标均大于乡村。动脉血压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35岁以后增幅较为明显。身体素质在幼儿时期(3~6岁)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成年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分析发现,城乡人群体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2005年监测结果相比,幼儿、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测试值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而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测试值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老年人身体形态与2005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较2005年有所提高。2010年成都市市民体质综合评价不合格率大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而优秀率和良好率则小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了解和掌握武汉市3-6岁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和变化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分别从性别、年龄、城乡三个方面对武汉市948名幼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4项身体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女幼儿,而且男女幼儿的4项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性增加;乡村幼儿的坐高显著高于城镇幼儿的坐高;在身体机能指标安静心率上,3岁幼儿的安静心率显著高于4-6岁幼儿,乡村幼儿的安静心率要显著低于城镇幼儿;在身体素质指标中,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m折返跑、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和双脚连续跳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5项指标均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不存在城乡上的差异,其余4项指标均存在城乡上的差异,且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年龄和城乡幼儿的体质现状存在显著性差异,3-6岁幼儿的体质发展存在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以2014年南昌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和探讨了南昌市幼儿身体素质的现状和特点,并和2010年南昌市相关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对南昌市3~6岁幼儿来说,男幼儿的力量素质、速度灵敏素质、协调素质要好于女幼儿,女幼儿的柔韧素质要好于男幼儿;幼儿的各项身体素质敏感变化期都出现在3~5岁年龄段,力量、协调素质变化幅度要明显高于其他身体素质;女幼儿的下肢力量、协调能力和男幼儿的速度灵敏素质、协调能力都是城镇优于乡村,女幼儿的柔韧素质和男幼儿的上肢力量、柔韧素质则是乡村优于城镇;和2010年南昌市相关监测数据相比,总体上2014年南昌市3一6岁幼儿素质能力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浙江省3——6岁幼儿体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浙江省3-6岁幼儿进行体质监测结果说明,浙江省3~6岁幼儿体质状况总体良好,但出现随年龄增大而合格率下降趋势;男幼儿略优于女幼儿;城乡幼儿问无大差别;各市地之间出现体质状况的不平衡,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