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采访董旭午老师跟采访其他的人感觉不一样,由于相隔千里之遥,我们之间的沟通只能在电话和电子邮件之间进行。无论什么时候进行联络,董老师都会热情积极地给予最大的配合。透过交流,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执着。看到了他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的历程,以及可以带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诸多的启示和思考。要让语文变得有趣近几年来,国内的一些语文教育改革措施可谓五花八门,但无论怎么改,改来改去都离不开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一切围绕着考试,一切围绕着分数,一切围绕着家长和老师的意愿,把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成得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2.
黎雪娟 《广西教育》2012,(16):57-59
初次见到管建刚老师,是在2011年"绿城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观摩研讨会上。管建刚老师的教学风采和习作教学的智慧,让记者印象深刻,想了解他的教学成长历程。记者想办法联系上管建刚老师、说明来意之后,他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不小心成了语文老师上学期间,管建刚学得最好的科目是数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许多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看到他们的语文课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智慧的挑战。为了探寻他们成功的轨迹,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近期我采访了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特级教师薛法根,走进他的语文组块教学,走进他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以下记者简称“记”,薛老师简称“薛”)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采访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老师。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问题,以及教学生读书时应把握的基本目标、策略、方法等,李老师谈了他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生成。”这是他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心得,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揭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透过他的语文人格教育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语文教学艺术,引发我们对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价值与实践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语文教育的长期历程,形成了他独特的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要过语言文字关,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他主张把高中语文教学和大学一年级国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来看待,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与区别;他认为中学语文和大学国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两种训练———语文训练和文化训练;他还特别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各种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必要性。朱自清先生这一教育观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2011年第11期,发表了吴定刚老师的《对语文教学冷思考》一文,文章对王意如教授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文就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思考,应该说,他的这些观点,正好反映了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界和语文教育理论界的现状,也是我们大多数教师的真实思想状况的反应。在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直主导着我们教学的,并成为我们新课改的顽疾的就是他在文章提出的一些观点。笔者想,澄清这些问题,无论是对语文教学改革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到底应该突出其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领域已争论了很久。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这种复杂性似乎变得更为突出,它使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产生了很多困惑。如何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特性?如何让语文课堂在读与写之间真正“散发语文的味道”?如何将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同新课程理念有机地结合?…… 本期几篇文章反映了一些语文老师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揭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透过他的语文人格教育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语文教学艺术,引发我们对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价值与实践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渎程继伍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著述,我有两种感受:一种是就语文教学的某个问题严谨细致地阐述某种方法、某种策略,具体而实用;另一种是满怀深情地对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的种种现象批判性地提出自己的思考,深刻而独到。如果说文如其人,那么在与程老师的日常交往中,我获得的更多的是第一种感受,但是在采访程老师时,第二种感受尤其强烈。这让我深刻地领悟到,程老师提小的种种具体实用的方法、策略,正是基于他对语文教学的深情与深思。  相似文献   

12.
史建筑老师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青年语文教师。在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心田等专家的培养和指导下,史老师先后四次获得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或特等奖。他为山东省和全国语文教学观摩课和研讨会执教公开课50余节,并且先后获得“全国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学语文十佳教师新星”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我先后听史老师执教的观摩课、示范课多达五六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得史老师的课自然流畅,开合有致,既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展示了语文课程和教师自身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3.
快乐语文     
据调查,学生喜欢语文但是不喜欢语文课。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深思。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无不妙趣横生,而我们的语文课却常常被技巧派的老师操弄得支离破碎,索然寡味,学生常说:外语老师洋气语文老师土气,外语老师活泼而语文老师迂腐。孔老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作家阿西莫夫说:“兴趣始于好奇。好奇是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探求的力量……”如果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兴趣缺乏的局面,就必须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给古老的语文披上时尚的外衣,增添魅力,提升语文学科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们有幸请到深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语文教学名师石景章来我校指导课堂教学。石老师除了听课、做报告,还随机与我校的胡曼老师进行同题教学,上了一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课后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那求真务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们文理学院附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但是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老教师碰上了新问题。借一次语文教学座谈会的机会,我们向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我们校长的周菊芳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周校长侃侃而谈地给我们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高考命题渐趋合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从全国统一命题到地方命题有什么利弊?语文试卷参照英语四六级试卷结构模式有哪些弊端?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还需要做哪些调整才更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面对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升学率之间的矛盾,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应对?阅卷老师如何操作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按姓氏拼音为序排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陶继新 《山东教育》2005,(19):42-45
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语文教师韩兴娥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否保证?剩余课堂时间教学什么?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韩兴娥老师及其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9.
年逾70的顾德希是北京四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几十年来,在他指导下成长为特级的青年教师已达两位数,他被同行誉为特级中的特级。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退休之后,顾德希继续攀登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高峰,开创了双课堂教学模式。他是如何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其语文教育教学思想有何独特之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顾德希老师。  相似文献   

20.
林伙根 《学语文》2012,(4):30-31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语文教学的确洞开了一片美丽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不禁也在欣喜之余留下些许感叹:许多语文老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教学理念,无所适从,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语文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