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彬 《高教探索》2012,(5):54-56,62
民办高等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公共财政应该在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结构中承担补偿责任。民办高校教育总体收益中,个人收益增加的部分含有公共收益,这些增加的公共收益部分应由政府的公共财政进行成本补偿。根据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的一般规律,本文对民办高校的个人及公共财政教育成本分担额度进行了理论测算。民办高校教育成本财政分担中存在财政政策本身的公平性、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性、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内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举办的按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应运而生。按照教育成本的确定原则,主要从国情和高校实际运行的教育成本出发,测算民办高校学生的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3.
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确定民办高校教育成本项目和民办高校合理的收费,这对促进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对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内容与项目以及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经营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育红 《教育与经济》2007,(3):26-29,56
本文全面阐述了民办高校经营理念问题。具体论述了民办高校办学必须树立教育供求理念;民办高校办学必须树立教育"产品"的生产与营销理念;民办高校办学必须树立成本——质量效益理念。同时提出了民办高校同"双重调节"机制相适应的"双适应"应变之策,民办高校进行教育生产与产品营销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民办高校通过优化人、财、物、技术等教育资源配置及绩效管理等措施来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按市场机制经营学校与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必须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补充部分,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能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对SYB创业培训的模式分析基础之上,分析民办高校的特点及其创业教育的现状,并针对民办高校的具体特点提出创业基础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孵化、创业分享五个部分组成的创业教育体系,为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组织的要求,提出该专业的教育成本由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三部分构成,并借鉴建筑工程造价编制中费率概念计算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结合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实践,测算出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生均教育成本和生均直接教育成本,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成本及效益的研究,就是对民办高校现状、民办高校经费情况,教育成本——社会教育成本和个人教育成本,办学效益以及目前应解决问题及筹资渠道和未来展望进行论述,以求对民办高校经费问题有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8.
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主要集中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结构、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民办高校由于其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公办高校的差异性。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的总和。建立和完善与民办高校特点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对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业视角的高职教育成本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专业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构成予以界定,同时实证分析了高职院校生均教育成本的专业差异、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实际状况与合格测算标准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以专业为基础来确定扶持力度、高职院校应合理使用教育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民办高校要加强德育教育,本文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普通公立高校学费标准是否偏高是高等教育领域内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明晰这一问题应从学费标准确立的政策依据入手。目前我国把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25%作为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对学费和生均成本进行分析与比较,认为:在学费政策执行中,生均教育成本不仅难以准确计量,而且学费标准占生均教育成本的比重早已超出政策所规定的25%的限度,学费标准偏高。因此,政府应从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加大对公立高等教育投资力度、采取学费标准听证制度等方面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12.
民办高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高校进行财政资助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财政资助制度历经初步形成、法制化建设、多样化发展以及差别化扶持四个阶段,其制度变迁深受宏观制度环境、民办高校发展受重视程度以及财政资助目标转变的影响,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在整体上呈现出以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的变迁逻辑。后续民办高校财政资助制度的发展,将注重经费投入增加与支出结构优化相协调、充分体现财政杠杆的三重作用、平衡好财政资助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current challenge facing higher education by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and long economic cycles in the UK, USA and France. It examine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private income in higher education that followed the 1970s downturn, questioning whether the rise of private resources acted as additional or substitutive resources for public spending.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risk that the cost‐sharing strategy could be turned into a policy of public‐private substitution of funding and provision, leading to a transfer rather than an increase of resources with strong implications on quality and equity. However, the Kondratiev cycle suggests an alternative route by designating the impact of the 1970s economic downturn on education as unique. Previous economic crises were contemporary of accelerations of public funding towards education which in fact contributed to economic recovery. The current crisis could represent an opportunity to revive counter‐cyclical policy by looking not only at efficient public spending but also at developing fairer taxation. A revival of public funding complemented by an additional rather than substitutive diversification of income would rebalance the public‐private structure of funding and drive a sustainabl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playing a key part in these counter‐cyclical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4.
In theory,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 will b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production costs per unit of output than for-profit producers of otherwise-identical goods/services, since profit maximization implies cost minimization per unit of output; breaking even does not imply cost minimization and, indeed, may imply inflated costs. We explore the empirical validity of this hypothesis 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Using 1996 data, we estimate multiproduct cost functions for 1,450 public, 1,316 private, not-for-profit, and 176 private, for-profi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fail to fi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or-profit and not-for-profit private providers, but do fi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ivate, not-for-profit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是公办和民办高校产权差异和学费制度差异的反映。公共财政不足造成了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市场功能定位的分化。这导致学费定价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差异与质量的差异不对称、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差异扩大、学费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其指导思想,其不利于先天禀赋不足的学生,其社会福利效应逐渐降低。在公共财政能力已经增强,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该取消对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加大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消除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具有较少的公共产品属性 ,可将其确定为私人产品。成本补偿政策不是留学生学费定价政策的理论基础。应允许高等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身教育质量、教育理念、地区、专业等因素 ,自主确定留学生学费并允许赢利。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可能产生的外部收益具有可分割性 ,据此应取消公费与自费留学生的区别 ,并将目标外部收益分割操作 ,以确定留学生资助政策。据此思路 ,内地对港澳台学生的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也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政策选择的结果。公益性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私益性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大力弘扬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正确引导高等教育的私益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8.
何雪莲 《比较教育研究》2012,34(1):18-22,38
自1989年苏东剧变之后,转型国家高等教育实行双重市场化: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市场化;私立高等教育开始建立。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在行为和精神气质方面越来越接近,不少转型国家在财政资助和质量保证方面对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也越来越一视同仁,以至于出现了公私莫辨现象,通常区分公私立的标准——所有权归属、资金来源、政府监管力度和机构使命——在转型国家高等教育面前失去了辨别效力。  相似文献   

19.
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起伏发展,私立院校学校数、在校生数、毕业生人数都不断增长,大大超过了公立高校相应规模。近年来,私立高校的招生与就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私立高校纷纷采取多样的招生策略与就业辅导措施,积极开拓大陆的招生与就业市场也成为了台湾私立高校的未来走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国家财政经费与个人学杂费变化状况、高等教育经费弹性系数和个人负担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回归模型对2010年的国家财政经费与个人学杂费进行了预测研究,获得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已经快速实现,国家财政经费比重显著降低,个人学杂费所占比重较快地增加;人均高等教育经费在1999年之前保持增长,1999年之后呈现稳中趋降;个人及其家庭的财政贡献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政府财政贡献的增长速度,也意味着个人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财政需求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和隐忧。建议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快扩张,关注生均教育财政指标变化状况,实现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