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林晓玲 《考试周刊》2013,(29):186-187
<正>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实现"预设"的目标。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许多教师往往非常注重课前的预设,尤其是上观摩课、公开课前,更会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编制教案,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考虑得清清楚楚,都预设得明明白白,直至认为无懈可击方安心定稿。而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认为:"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预设体现教师的匠心,生成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数学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两类,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学习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学习。一、开放导入,顺学而引"开放导入"是指在教学新知前或问题解决之前,从封闭的复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预设和生成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主张"只有充分和合理的预设,才有艺术和自然的生成"。教学源于预设,恰当生成犹如妙笔生花,往往成就课堂精彩。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性业已成为执教教师的共识,但如何才能做到"恰当"的预设和生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似乎成为教师们最大的困惑之一。我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追求预设和生成"恰当"的难度,但我们要永远走在追求预设和生成"恰当"的路上,用预设的"利剑"划出课堂生成的"彩虹"。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一种质的转变。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激发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机械地照搬预设,而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地动态生成,得到富有个性、创造性地发展。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语文教师就是这美丽邂逅的总导演。"预设",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教学方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教学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先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前预设,动态生成教师备课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结构,考虑课堂动态生成性目标,进行充分预设。布鲁姆曾经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文本之后,应该充分预设:学生已有哪些知识与生活体验,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等等。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课堂生成纳入自己的教学预设,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驾轻就熟",真正实现预设中有生成、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合理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甄别生成的价值课堂生成分为预设内的生成和预设外的生成。预设内的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而预设外的生成是出乎教师预料的。预设内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已有准备;预设外的生成,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12.
高丽 《小学生》2013,(9):115-11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只有生成性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气息,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现数学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总是拘泥于教师的预设未  相似文献   

13.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4.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陷入"重预设轻生成""重生成轻预设"这两种误区,无论是哪一种误区都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将会出现更多不确定的生成因素,要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教师只有充分预设,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机智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现如今"预设"与"生成"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关注的教学模式,但是一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影响因素,指出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应用预设与生成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预设,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索学习活动规律的过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预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预设要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生成,善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17.
"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预设"错误",预约精彩生成;预设"问题",预约精彩生成;预设"弹性",预约精彩生成。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授受知识的过程,它还应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达到“预设”.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准确预设,关注过程,促进生成.精心筹划"预设什么"、"怎么预设",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