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美风  席建超  葛全胜 《资源科学》2011,33(9):1815-1821
本文以水质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从旅游水环境干扰指数和旅游者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的双重视角来分析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水质变化对人类旅游活动干扰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旅游季节内,旅游区水质主要指标在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个别指标达到Ⅲ类。但部分区段水质干扰程度达到3级和4级严重干扰的水平;②在旅游区不同采样点,水质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核心区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旅游方式的改变,干扰逐渐加大,民俗村、宾馆变化最剧烈;③旅游者对水体浊度的可接受改变程度为8.95NTU;④旅游水环境干扰指数与其它响应变量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系统干扰响应程度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目前六盘山旅游活动已开始对部分地区水质以及旅游者的游憩体验产生负面影响,规范旅游区开发建设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
孙琨  钟林生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1):2209-2216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影响最小,其次是游览观光,再次是休闲度假;各种旅游活动中人均草地资源占用额度、及污染物排放量不同是导致其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青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中,以减少旅游环境影响为目的,应发挥特色旅游资源对文化参与及游览观光旅游方式的诱导作用及对游客的聚集作用,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影响小的旅游方式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并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和约束职能。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测评——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辉 《资源科学》2007,29(6):98-105
我国旅游城市众多,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理论以其理论、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对福建省福州市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测评,计算出2005年福州市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为0.039795hm2,其中旅游交通的生态占用比重最大,达64.4%;化石能源地的土地类型占用最多,为66.9%,旅游活动对总生态赤字的贡献率为7.6%。旅游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表明,城市旅游活动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和高消耗的综合性生活方式,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受能力是土地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般情况下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本研究结合六盘山人类旅游活动季节性规律,以野荷谷、小南川、梁殿峡3个核心景区中易受旅游干扰的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在植物初春萌芽(5月)至生物量最大期(8月)通过践踏实验,模拟典型植被类型和主要植物物种对人类旅游践踏的敏感性(相对敏感性和绝对敏感性),并构建三类(抗性、耐性和弹性)指数进行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3种植被类型的相对敏感性看,其植被类型的抗性、耐性和弹性间具有一致性,其大小顺序为梁殿峡高山草甸植被>野荷谷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小南川乔灌草植被,3种植物类型抗性分别为59.62%、37.86%、14.16%,耐性指数为90.51%、84.217%、26.80%,弹性指数为78.017%、66.04%、15.35%;②从各植被类型组成物种的绝对敏感性看,小南川景区表现最为敏感,消失物种最多(6种),野荷谷次之(5种),梁殿峡最少(2种);三个景区中消失物种主要为山荆子、龙牙草、华北落叶松幼苗、李幼苗、莓叶委陵菜和豆科野豌豆;③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初春萌芽阶段的景区植物幼苗,对人类践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旅游践踏不仅当时造成部分植物消亡,也对植物后续的生长产生较大负面作用,进而影响到旅游区生态系统正常的发展演替.  相似文献   

5.
耿然 《大众科技》2021,23(8):15-17
文章通过生态旅游景区共性分析,以及结合漓江东岸生态旅游区带现状,提出营销战略目标:要通过营销推广,在知名度、人气和商气三个维度有超大的提升;生态旅游区带营销战略要根据生态旅游景区资源、开发规划、营销状况的特点,进行创新式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和产品渠道营销方面要采用有利于游客选择的产品组合促销的策略,结合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游营销市场的特色,充分利用漓江东岸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区内外旅行社和自驾散客.  相似文献   

6.
典型草原地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  刘丽梅  陈田 《资源科学》2008,30(6):837-842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对草原旅游发展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得知旅游活动的干扰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比土壤的机械组成要明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干扰又比对土壤的容重影响显著;在干扰范围上。旅游者游览活动波及的区域面积比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地段广。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土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据此诊断出如下结果:在道路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极重;在敖包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是重度干扰;在马场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属于中度干扰。从而文章确立了不同旅游活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提供了不同旅游活动范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参数,有利于目的地快速诊断旅游发展的土壤影响强度,及时作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历史街区旅游解说系统中普及率最高的解说标识牌为研究对象,借助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3种方法,从游客视角出发构建目的地旅游标识牌解说效度评价体系,以探寻上海历史街区旅游标识牌解说效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构成旅游标识牌解说效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主要为标识牌解说内容指标(U1)、标识牌解说技巧指标(U2)、标识牌外观设计指标(U3)、标识牌安置配备指标(U4),四者权重值由大到小依次分布为U3>U1>U2>U4;2上海历史街区旅游标识牌解说效度评价结果良好,基本达到旅游解说要求;然而标识牌解说技巧运用有限,使得游客并不能对解说内容有深入理解,影响游客对历史街区的满意度及其重游意愿。  相似文献   

8.
旅华韩国游客文化旅游动机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楠 《资源科学》2011,33(5):881-888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游客的旅游动机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北京入境韩国游客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旅游动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因子分析萃取出四个旅华韩国游客的文化旅游动机因子(便利与信赖、物价与基础设施、节庆与信息、文化遗迹);聚类分析将旅华韩国游客分为四类,方差分析检验出旅华韩国游客文化旅游的差异性,在游客旅游行为方面:来华旅游次数、旅游形态、住宿环境、旅游目的、滞留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旅游信息来源的差异则不明显;在旅华韩国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婚姻状况、月收入两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其他方面的差异则不明显。最后,在分析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新歌  虞虎  陈田 《资源科学》2019,41(12):2237-2247
地方“失忆、错忆、残忆、断忆”危机背景下,探究“留得住乡愁”的发展模式、传承和保护城乡记忆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发展被认为是“留住乡愁”的一种有效途径,凝结着本地居民集体记忆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然而,目前鲜有学者对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此,本文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结合蚂蜂窝、携程网平台发布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相关游记文本,采用ROST CM6软件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扎根理论等分析方法,对旅游视角下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了识别,并构建其维度。研究发现: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游客视角下乡愁文化元素可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风貌格局、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存、乡土故事人物、传承技艺表达、地方节庆展演7个维度,不同维度相应地包含了多个范畴;游客对乡愁文化元素持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劳作场景、传承技艺类元素表现出普遍的欣赏和赞叹,而对于建筑风貌、社区生活、乡土故事、地方节庆,则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丰富了旅游地理学领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留住乡愁”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8):84-85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与西湖隔钱塘江南北相望,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开放型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首期开放面积为4.64平方千米,设有一湖(湘湖)、二堤(湘堤、越堤)、五大景区(湘浦、城山、跨湖桥、湖上、越楼)和越王城遗址、杭州极地海洋公园等多个景点。在此,游客既可以乘船游湖,又能游览下孙文化村、有2500年历史的城山怀古景区,参观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感受湘湖的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王宗宣 《大众科技》2013,(6):324-327
近十年来,桂林市内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而韩国客源的减少最为突出。基于旅游六要素的调查显示,韩国游客对桂林的整体旅游环境满意度不高,尤其是餐饮、住宿和交通环境。扩大桂林韩国客源市场,需要在保持桂林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韩国文化的元素。桂林国际旅游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旅游环境。唯有创建多文化特征的韩国客源市场营销模式,才能吸引更多地韩国客源来桂林旅游。  相似文献   

12.
张广海  王佳 《资源科学》2012,34(7):1325-1332
我国医疗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医疗旅游资源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医疗旅游资源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医疗旅游资源类型,包括依托特殊气候条件的医疗旅游资源、依托特色中药资源的医疗旅游资源、依托传统中医医术及中医名家的医疗旅游资源和依托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医疗旅游资源。根据各类医疗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特点,进一步将我国医疗旅游划分为东部现代医疗旅游区、西部中医治疗旅游区、中部医疗购物旅游区、东北养生休闲旅游区四类功能区。最后,探讨了医疗旅游资源研究面临的问题,以促进我国医疗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际旅游节事中家庭游客的服务感知及行为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佑印  胡巧娟  顾静 《软科学》2012,26(11):135-140
依托问卷调查数据,以西安世园会国内旅游者为例,借助单因素评价法及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以及相似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家庭旅游者群体与朋友间旅游、同事间旅游以及个人旅游的心理、行为及态度的差异,并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游客的旅游感知、内部行为及旅游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相对其他群体游客来说,家庭游客旅游服务感知总体最高,属于显性旅游行为群体;②家庭游客的负面口碑效应强于正面口碑效应,而重游意愿和投诉意愿也相对较弱;③在旅游服务要素感知中,家庭游客对世园会园区的卫生、讲解以及厕所的评价相对最高,而园区内的购物和餐饮评价相对最低;④从不同阶段家庭游客感知及态度对比来看,90后家庭游客对西安世园会的总体满意度相对最高,而80后总体感知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14.
王观远  宋书巧 《大众科技》2011,(11):216-2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载体的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也大幅攀升,出现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和污染,同样也使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大幅下降。如何科学地界定旅游案区入区人数,以保证景区最佳旅游功能的发挥并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必须对风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景区进...  相似文献   

15.
承德市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核心,形成了凝聚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之下,承德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导致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时间距离法”对“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范围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承德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区域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原则,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旅游节点、入口通道和客源市场等六大要素组成的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即以避暑山庄、外八庙为主的中部遗产旅游区、以森林草原为主的北部草原旅游区和以山水风光为主的南部旅游区构成的“一体两翼”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重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宁志中  杨蕾蕾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14,36(6):1125-1132
本文通过对全国三大陆地边境旅游片区(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陆地边境旅游发展战略、产品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依据中国边境三大片区(东北、西北、西南)2003-2012年间客源市场的有关数据,尝试采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三大片区的入境旅游在2003-2012年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入境客源量均呈现出一种拉伸型的"N"形曲线,且入境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短;②入境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地域近邻性特征:东北片区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西北片区主要集中在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西南片区则主要集中在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3个片区的国际旅游市场均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7.
崔磊 《科教文汇》2013,(20):77-77,8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旅游正逐步成为国人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旅游景点在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动旅游产品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国内一些著名景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额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些纪念品备受游客的青睐,究其原因是由于商家在纪念品的设计中加入了地方传统特色元素,通过传统的造型和图案来表现和宣扬本土文化。对游客来说这类纪念品更具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亚萍  廖蓓  金建湘 《资源科学》2012,34(5):964-972
本文基于修正的区域旅行费用法对巴马盘阳河沿岸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一是采用调查样本中询问获知的直接花费和旅游天数作为划分费用区间的基础,可以消除按地理区域划分游客圈所带来的平均价格偏差;二是对于长期滞留者即30天以上游客,改变计算机会成本为计算他们在当地的平均食宿费用,可消除长期滞留游客机会成本计算的偏差;三是在汇总游憩价值时,只统计专程到巴马游览或休闲的游客,可以解决由于计入多目的地游客所带来高估评估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据所建立对数函数模型评价结果为:2009年巴马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至少是18.54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消费者剩余估算模型以及旅行费用与滞留天数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推断本文中所建立的函数模型符合现阶段巴马游客构成的客观实际,并可表明巴马长寿资源的经济价值更符合于休闲疗养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