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需要反思我们的实践教学观念。受到一种感性的经验性实践观的支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打破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引进全程连续实践教学理念,组建职前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加强教学团队合作指导,是提高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一条新思路。它使理论与实践从简单合并走向全面融合,教育实践过程从经验性技能训练走向反思性实践,使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专业性实践是对经验性实践的超越。文章提出教师专业性实践的核心要素:强化自主发展意识,强化科学和理性,强化"教学研"同期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育经验”是教育实践者的创造,可以分为经验性的教育认识和经验性的教育方法;所谓“理论的高度”其实就是理论的标准。“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要把经验形态的教育认识和方法转化为教育理论。这既是我们教育生活中的老生常谈,也是一个需求高阶思维的问题,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均有关联。具体来说,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有意义的经验性教育认识和教育方法通过理论化在实践层面推广;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则需要我们对本土教育经验进行理性处理,以使关于教育的普遍性认识和方法在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将教育硕士培养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大背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形式多样的教育硕士专业和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开设灵活多样的教育硕士课程,建立优质师资队伍等。其对我国教育硕士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教育硕士培养应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应充分尊重市场需要,为社会提供亟须人才;教育硕士培养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博士招生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研究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地影响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尽管要求教育实践工作者要潜心于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这一问题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对地理教师教育的挑战“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自然结果,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传统教育主要是经验性的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具体要求,现代教育是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从教师的培养开始直到教师光荣地退休。这一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智慧在不断地学习中和教育实践中获取,经过教师个人反思,从熟练掌握到潜移默化地运用于实践。按照教师成长的特点,教师教育智慧可分为:教育准备,即教育理论智慧的获得;教育实践,即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并且获得教育实践智慧;教育反思,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对理论和实践的超越,形成个人风格,也就是教育智慧的真正获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众多的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影响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创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硕士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其明确的专业性和定向性要求培养过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实践能力。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现状,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确立切实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目标、设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贯通式实践教学过程、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学术研究型高校培养各级各类教师、为师范生提供大量学校实践机会,是当前德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特征,在这其中实践指导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德国教师教育的学校实践理论观点的评介入手,分析实践指导教师的地位、任职期待、任职资格、作用与任务,探析德国实践指导教师资格培训的选题、组织方式、特点和功能,指出学校实践指导教师在德国教师教育中担任着连接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的桥梁性角色.这种独具特色的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师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成为当前世界教育变革的主题。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旨在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而不是专业的研究者。本文阐释了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的内涵、范式及其改革实践。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主要包括目标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以及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的教师教育研究等四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实践情境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教师的专业活动依赖一定的知识基础,即“教师知识”。教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重构而积累起来,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又被称为“缄默知识”。在这种意义上,教师知识是一种来自专业生活场景的实践智慧。通过教育叙事可以有效彰显这种实践智慧,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智慧分享,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提升学前专业教育实习质量是适应教师教育范式变迁的需要。本文从满意度的视角,对291名工作3年以内的幼儿园教师开展本科教育实习满意度调查发现,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对本科教育实习的整体满意度一般;在各项指标中,新入职幼儿园教师满意度最低的是实习内容,最高的是实习基地;优劣态势象限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形象、实习内容、幼儿园实习指导是急需进行改进的服务项目,实习组织与管理是次需进行改进的服务项目。为提升本科学前专业教育实习质量,相关院校应以专业能力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反思型实践者,关注教师教育生态,强化人才培养实践,加快改进教育实习各项服务,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树立学生满意度经营理念,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  相似文献   

14.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15.
"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理念下实践整合课程的思想基础、改革思路、基本内涵、理想追求以及结果效应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整合课程改革思路与方法是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结构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广西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一是秉持教师教育传统,为学校持续发展铸造生命之魂;二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为八桂培养优质师资;三是彰显教师发展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优质平台;四是发挥学术优势,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能实践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迫切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具体学习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近年来兴起的高能实践理念为这一需求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研究者提炼出对于高水准的教学而言最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单元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师教育方法,力图在实践有限的教师教育过程中为教师种下专业发展的种子。它因其简约、跨情境性和对实践直接关怀的特点,对我国已有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观可能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发展的主题正在转向包括专业引领、同侪互助、自我反思在内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且教师的工作现场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由大学、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等为主体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区域骨干教师为发展主体,以其所在学校为实践现场,开展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合作研究,实现多方共赢。一个区域学校变革和教师改变的支持性环境,将为教师从传统的以外在“压迫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范式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Contemporary research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utility of practice theories 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upport the reconceptualis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in ways that provide strong preparation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mpirical inquiry that introduced a theoretically informed practice-based intervention in a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 in order to judge the utility of such an approach for student learning. Innovations within the Study of Teaching programme illustrate the bringing together of pedagogies of observation, pedagogies of enactment, and pedagogies of reflection toward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teacher education that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body as a central site for research and for the building of preparatory knowledge and skill for ongoing learning.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pre-service teachers involved in the programme through video and audio recordings along with individual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student reflection on video recordings. These were analyzed within an emerg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rived from both practice-theoretical literature and international empirical research into core practices. Initi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focus on practice with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may enhanc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s of ‘practice-based’ approaches that situate the study of practice outside of the university, in school setting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ongoing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increasingly regulated contexts framed in terms of teacher quality.  相似文献   

20.
职前外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国外反思性实践理论和研究的成果,讨论反思性实践对职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职前外语教师教育中对反思性实践展开的各种定性实证研究的讨论,揭示了反思在职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者提出了如何为我国职前外语教师创造有利的专业发展环境,促进其在反思中理解教学、在学习教学中发展反思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