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州市城市与乡镇居民体育活动时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地区956名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体育活动参与时间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男女居民每次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的人数比例均高于80%,男性居民甚至超过90%。女性每次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者比例少于男性,差异显著;2)乡镇居民每次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情况为,男性超过了90%,女性超过了80%。3)乡镇男性每次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者的比例最高,乡镇女性居民的体育人口比例最低,男女性间这一比例的差异显著。城市与乡镇之间的总体参与体育活动超过30分钟者比例差异并不显著。城乡居民间,长时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行为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地区386名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年度参与体育竞赛类活动进行调研,结果显示:1)城市男性居民年度参加体育竞赛或表演4次以上者的比例远低于乡镇,差异非常显著,原因为城市社会变迁,导致城市男性参与体育竞赛类活动的有利因素逐次丧失;2)乡镇经济发展导致居民对体育文化生活需求增加,作为乡镇社会活动参与主体男性居民参与体育竞赛机会增加;3)城乡女性居民在体育竞赛参与活动中差异不大;4)总体上看,乡镇居民的体育竞赛参与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非常显著(P〈0.01),原因即在于乡镇男性居民在运动竞赛方面保持了高参与率。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地区956名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体育参与频次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居民中,女性参与率略高于男性,总体城市居民参与比例均高于70%;2)乡镇居民中,体育参与比例上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显著。乡镇地区明显的社会分工是造成乡镇出现男性高参与率的原因;3)城乡居民间体育参与率的比较发现,乡镇居民的体育参与频次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显著(P〈0.05)。主要原因为乡镇男性居民高比例参与当地乡镇的社会活动,并在日常工作中扮演重体力劳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女性体育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女性体育意识淡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参与动机以增强体质和娱乐为主,选择活动内容的标准是运动量小、强度低、场地限制小、不需要复杂技术的体育项目;体育观念和经济水平是影响女性参与体育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完善体育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女性体育参与意识和结合女性特点开展体育活动等建议,希望能为促进农村女性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16岁以上城市居民进行了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理分析。调查表明近年来大型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1、体育意识方面:大型体育活动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表现为,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增多。说明在北京奥运会和职业联赛开展之后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型体育活动对居民体育态度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选择喜欢体育的体育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价值观念更加科学。2、体育行为方面:近年来大型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水平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体育项目的参与程度均高于奥运会之前,项目选择上,倾向选择有氧、强度小、简便、较少与人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慢跑)。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户籍居民以街道、乡镇为抽样框进行 了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本研究专门对北京市女性市民的体育活动参与、中断和不 参与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女性市民16~70 岁体育人口 为38.9%,体育人口率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而增长,但61 岁~70 岁女性市民的体育人口有 所下降。非城六区体育人口高于城六区体育人口。女性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前三位目 的是增强体力与健康、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工作忙、家务忙、生病是制约女性市民参与 体育活动的前三位原因。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社区的体育设施、体育服务管理以及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体育活动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分布已经改变“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社区居民崇尚健身的意识增强;增进健康、运动项目爱好是居民钵育锻炼的主要内驱力;日常体育锻炼以小型多样的健身、保健、娱乐等项目为主;工作忙、无活动场所、无活动器材以及缺乏指导和体育活动经费是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开展和效果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改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加强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的建设,畅通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城乡男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1115名乡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动因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得江苏省男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四个主要因子,它们依次是:1.社会交往因子,2.社会尊重因子,3.强体健身因子,4.生存因子.就四个因子的具体内涵及其产生原因作出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居民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扬州市部分社区居民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情况,结论为:(1)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太极拳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项目;(2)民族传统体育的锻炼组织形式以个人为主,以其他形式参加社区、单位的活动形式较少;(3)居民进行锻炼时选择在公园和广场中的居多,而在家中的较少;(4)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集中在1-2次的较多;(5)社区居民锻炼传统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m in以下。总结社区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问题,并从组织路径、制度路径、技术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居民传统体育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视域下老年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视角,研究人口因素(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成员、同龄人,社会体育工作者)对老年体育参与的影响效应,旨在为我国老龄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62-75岁之间的老年人350名,将基于心理测量学角度所建立的Baecke身体活动调查问卷(BPAQ)作为体育参与的评价工具,对他们及他们的孙子/孙女、同龄人、社区体育工作者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老年体育参与和年龄不相关,而与性别相关;2)社会经济地位高和中等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更多;3)奶奶/外婆在孙女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爷爷/外公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孙女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爷爷/外公在孙子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奶奶/外婆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孙子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4)老年女性总体上较男性更易参与体育运动,但当孙子参与体育时,老年女性和男性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5)同龄人对老年人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6)社会体育工作者对老年体育参与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建议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制度、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福建省部分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锻炼时间不足;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都低于男大学生;福建省普通高校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六盘水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获取了六盘水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情况,初步了解和掌握其体育锻炼现状:锻炼时间具有随机性;喜欢运动强度低,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方便而又易学的项目;女性参与锻炼者高于男性。由此建议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等方面有专门的技术指导,政府应在体育场馆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六所高校8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1)北京市大学生体育人口较低,锻炼次数偏少,男生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锻炼现状不容乐观。(2)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目的明确,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为主,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明显不足。(3)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男生主要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女生是羽毛球、跑步、跳绳、乒乓球、篮球等;锻炼形式以“和同学或朋友一起”为主。(4)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和锻炼设施不足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客观原因,而主观上“懒惰”和“没有恒心”成为大学生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根据2 07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和参与选择。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强度小、频率低。(2)男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都不高;男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偏好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要高于女生;在活动选择方面也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在选择休闲方式时,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选择体育锻炼。(3)通过改善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加强女生体育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性别公正意识;改革现有体育课程内容,探索适合女生的教学方式;加强场地、场馆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对女生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改革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不同区域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城乡的1586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我省居民去收费体育场所运动的比例不高,其中苏南居民略领先于苏中、苏北地区的居民;在购买运动服装方面,苏南居民明显优于其他两地居民;而在购置运动器械上,苏南居民的消费行为明显偏少。总体上看,“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还在逐步为我省居民接受。  相似文献   

16.
论校园体育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园体育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化现象,当前教育界对其说法不一。通过对传统校园体育化认识的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校园体育化的内涵,并提出当前校园体育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公务员体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浙江省公务员体质状况,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抽取浙江省公务员440人,进行体质测定.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公务员男性各年龄段和女性50~54岁年龄段的BMI评定均处于超重范围,应加强体重控制和身体成分的监测;20~24岁人群心肺耐力相对较差,应加强心肺耐力的锻炼;20~39岁女性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较差,应加强上肢肌肉练习;女性的柔韧性和平衡性相对好于男性;男、女性公务员的灵敏性都相对较好;体质综合评价男性合格率为93.3%,女性合格率为97.9%.  相似文献   

18.
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8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身体自我效能、任务定向、自我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身体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呈显著性,高、低年级无显著性差异;任务及自我定向的性别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高、低年级的差异呈显著性;身体自我效能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关系最为密切;身体自我效能对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预测效果最好,并且可以通过任务定向进行预测,自我定向不能预测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研究结果提示,若要通过提高身体自我效能来促进运动参与,应注意目标取向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之上,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投入、产出、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筹资水平、人力资源、场地设施、管理组织、健身信息、日常体育、体质测试、活动赛事、体质状况、体育人口、主观态度11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并分别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