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玲  岳武 《武当》2009,(9):12-13
一、纯阳拳的特色 诀曰: “纯阳起手走穿连,阴阳二气互绵环;风云流水悟真意,返还童体自延年;若问其中防身技,圈圈连环有内涵;圆转走化击拿穴,悟透自笑老神仙。”  相似文献   

2.
史明  吕振龙图  胡顺图 《武当》2013,(11):35-37
(接上期)第四掌:白蛇吐芯(穿)正东方 歌诀:白蛇吐芯手脚连,三穿手法内中藏;上下左右随式走,专打要害不留情。 1、紧接上式,右脚内扣,身体向左旋转左转体,左脚在前,脚尖顺势外摆,双腿屈膝,重心放在右腿上,身体下坐呈左三体式的同时,左手随左转体在小腹前顺时针划一圆弧停于右胸前,掌心朝右,右手掌从右前方往下经小腹前朝左前方撩掌停于左腿前,掌心朝上,掌指朝前,目视左前方(图35)。  相似文献   

3.
徐斌 《体育教学》2009,(7):60-60
四肢爬行是一种手足并用的全身运动,主要依靠肌肉收缩或四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移动前进,科学证明,通过四肢爬行能训练学生良好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对学生的走、跑、跳等活动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四肢爬行能使血液循环流畅,身体重量分散到四肢,从而大大减轻腰椎负担,对心血管疾病及脊椎、腰部病变起到治疗健身功效。我根据多数农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协调、柔韧和平衡能力薄弱的共性,采用四肢爬行的练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段保华 《武当》2004,(3):43-43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两眼注视前方,调息,两手提挎两腰间,四指向前,拇指向后,虎口向内,两肩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阴阳转动,两肩要放松,转动时协调一致,运动自如。运动时,头上顶,气沉丹田,练三分钟后两手自然下垂,放松,调息。有助于活动关节和顺畅发力,并能防治颈椎、胸椎、腰  相似文献   

5.
王磊  赵晖 《乒乓世界》2007,(7):100-101
我国最成功的教练之一蔡振华说过,"欧洲选手的身体特点普遍是躯干短而四肢长,故四肢的绝对力量要大于我们,躯干转动的灵活性却不如我们,所以他们左半台反手进攻的使用率高而且威胁比较大;亚洲选手的身体特点普遍是躯干长而四肢短,所以我们要突出躯干转动的速度和力  相似文献   

6.
刘元生 《武当》2013,(2):19-21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不动为无极,已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故练太极先讲阴阳,而内包罗万象,相生相克由此而变化矣。太极本无极生,而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练太极,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即拥、捋、挤、按、采、挒、肘、靠、进、  相似文献   

7.
连环八掌,是著名武术家陈盛甫教授于1985年从"技击制敌三十二掌"中抽出来的八个精华掌法。这套掌法不但可以单练,还可以进行领打、对练等等。单练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练功的目的不同,形成四种习练方法,诸如掌打七星,力劈八门,走穿九宫,穿连八卦;其劲法可以用长拳的劲,也可以用形意、八卦、太极拳的劲。这套连环掌法,当时经过著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马礼堂大师和陈济  相似文献   

8.
1.取仰卧位,做躯干的自然转动,如两膝屈曲时左右摆动,肩背左右滚动. 2.下床后在站位进行类似上述运动,并同时增加腹肌锻炼. 3.胃酸过多或有其他功能亢进症状者,可增加相应的思维控制活动,或从事球类、器械运动,以提高神经的紧张度.  相似文献   

9.
芦艳彬 《武当》2013,(5):26-29
中国武术几千年传承,拳种繁多,合而言之为万法归宗,分而言之为各有所长。八卦掌是集内外家之所长,又有别于各家的独特功夫。说它独特,主要在于它是在八卦图上变卦拧旋练功和变卦拧旋技击,特别是在先天八卦图上环而无端的拧旋走转,收于体内则为阴阳,发于四肢则为刚柔的高深功夫。拧旋走转是八卦掌神妙之功的必修课,不求劲而劲自生。又暗含防守与攻击之法,是八卦掌练功之大法,更是八卦掌神功之精髓。  相似文献   

10.
跑很象走,可以说跑是修正了的走;但跑又不是走,因为在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不同于走。第一,在跑的某一时相,双脚都不落地,即有腾空;第二,没有一个时相两脚都触地,即最多只有单脚支撑。这些区别造成了关节活动的差异,但跑与走毕竟都利用了相同的关节和环节,仅仅是关节角度和活动时间在这两种情况下是不同的。跑是双脚的活动,与行走一般也是个三维运动,影响行走的一些因素也同样影响着跑。当然,诸如骨盆的转动与倾斜,膝、踝、足的运动在跑时要比行走时角度更大。而疾跑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在长距离跑时  相似文献   

11.
人体各环节的运动都是绕关节轴的转动。人体走、跑、跳等动作是通过环节的转动来完成的。所以,人体各环节的转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阴阳八盘掌简述阴阳八盘掌又称阴阳八盘转环掌,为八卦掌的一派,其技法在通常所知的走圈练习基础上,又加入了层次分明的桩法、腰肩法、掌法、腿法、步法、身法、手法和盘拳过手的走法等各阶练法。此拳法名中的阴阳意指天地,八盘暗合八方。一直对八卦掌的历史和技法抱持极度关心的日本中国武术研究专家松田隆志,对阴阳八盘掌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13.
马杰 《武当》2012,(8):40-41
手打歌诀手打三节不见形,设若见形不为能;钻横裹拨一旁走,手能劲发任意行。手为左右两拳,在技击中运用最广泛,变化最多,既有左右之分,又有单手双手之别。拳有阴阳之分,掌也有阴阳之易,还有掌拳互变之妙用。在技击中,擒拿、点穴、却骨、摔法等,无论采用哪一部位打法,都脱离不开两手的封闭、领化,所以说手打在技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包括了拳、掌、勾、爪、指等。在技击打法中,主要用砸、劈、钻、拿、盖、掳、推、刁、击、撩、啄以及反背拳、切削掌、剑指等多种打法。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人体各环节的运动都是绕关节轴的转动。人体走、跑、跳等动作是通过环节的转动来完成的。所以,人体各环节的转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在体育运动中广泛存在着转动。它符合人体运动的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人体潜在的转动力。它根据人体解剖的生理特点,建立在运动生物力学的规律基础之上。 我们在摔跤比赛中经常出现转动方向不对或转动过程中支点没有掌握好、转动的角度不对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让仁 《武当》2009,(2):27-29
(一)八卦掌运用“吐纳导引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黄帝内经》记载:“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气血顺畅百病不侵,阴阳失衡病魔缠身。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把五脏六腑,五官四肢,七窍百骸联系起来,组成联系人体各部的网络,沟通里表,协调阴阳,平衡虚实,决生死,处百病。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的拳理特点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拳师陈王廷借用了宋代关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分二气为阴阳,阴阳相生而有天地的太极哲理,引用《易经》阴阳辩证观点,以动静、刚柔、内外、进退、分合、虚实、张弛、攻防、疾缓、曲直、左右等相对的动作组合成统一体.旧拳谱将这些矛盾统称为阴阳,故“太极为阴阳之母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周流通畅,而得敛聚神气之法.练太极拳者,应以养心、生性、聚气、敛气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心性不接,神气不交,则全身四肢百体,莫能一气.虽依势活动,难成功效.练拳者若善于掌握、运用这些古典朴素的哲理与对立统一规律,就可以使动作协调,气息畅通,达到坦  相似文献   

17.
探析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的阴阳学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把阴阳看成是自然界的总规律,是把握和分析人体物质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辩证论治、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基本法则和纲领,提出生命活动本于阴阳,必须协调阴阳。  相似文献   

18.
邹强 《武当》2012,(1):9-11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新会伍德文先生广传于世。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是根据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此拳。本拳动作以体松柔和为主,每一动作均以圆圈转动,连环不断。本拳发动时可分柔劲与刚劲,柔劲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五十多岁,十几年来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为了避免血压升高,上班时我放弃了陪伴我多年的摩托车,开始步行。 从我家到我工作的学校有3里路,每天走4趟,大约走了两个多月,我的身体起了微妙的变化。起初腿脚觉得轻松,关节灵活,后来逐渐觉得饭吃得多了,觉也睡的香了,精力变得充沛。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步行。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步行之前,用5—8分钟作深呼吸和慢速伸展运动,作为热身和放松练习。轻轻左右转动脑袋,转动踝关节,做伸腿运动(坐姿:一条腿向前伸直,另一条腿弯曲,脚底板靠在第一条腿的大腿上)和腰部运动,使全身各关节、器官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积极从事运动锻炼,可以使脑垂体中促进人体长高的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这里介绍的是一套能促进身体长高的体操。热身:活动四肢各个关节,脊背保持平直,身体前倾,双手伸直用力向后上方挥动。快走:大幅度摆臂,有力地向前走。小跑:小步跑,同时双拳放在肩上,双臂屈肘向前旋转;快速跑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