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期,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江苏省扬州市档案局(馆)合作编纂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因其内容丰富、史料性强,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扬州当地电台数次在品牌栏目"绿杨城郭"节目中邀请《清宫扬州御档》相关编者,就此书的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着2014年新年的脚步声,蕴含众人心血的《清宫扬州御档》正式出版发行已进入了第四个年头。被列入国家清史工程的《清宫扬州御档》全套18册,计12967页,其内容涵盖清朝自顺治到宣统10任皇帝,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诸多方面。作为国家清史工程《档案丛刊》之一,《清宫扬州御档》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资料性、可读性等显著特点,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正被誉为"中兴之臣"的李鸿章于同治四年至五年(1865—1866)担任两江总督两年。《清宫扬州御档》第十七册收录了李鸿章在任期间及其前后,与李并与扬州相关的三件御档,分别是:同治二年(1863)《奏为兵饷支绌请旨敕下江苏巡抚李鸿章勿在扬州高邮等处招募勇夫事》(附件)、同治五年(1866)《晓谕奖励李鸿章等人事》、同治七年(1868)《奏为赴扬州与李鸿章晤商并察看丹徒等地荒田等事》。这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笔者初到扬州市档案局馆工作,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参与到清宫扬州御档项目中并担任编辑工作。能够参与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文史项目,对一名入行新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殊荣。经过一年的努力,线装一函六册《清宫扬州御档选编》顺利付梓。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扬州市档案馆合作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一书,选录清代自顺治朝至宣统朝十个朝代与扬州有关的宫廷档案,全套书18册,计12967页,按朝代顺序排列。作为清史工程《档案丛刊》之一,《御档》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6.
正《清宫扬州御档》记载:康熙帝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五次南巡,驻跸扬州,"御书‘正谊明道’匾额,令悬董仲舒祠;‘经术造士’匾额,令悬胡安国(按:应为胡安定)书院;‘贤守清风’匾额,令悬平山堂。"三块御匾,表彰了三位扬州先贤:曾任江都国国相达十年之久的西汉大儒董仲舒,成长于扬州地域、"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大教育家胡安定,建平山堂、有"文章太  相似文献   

7.
8月10日,扬州市档案局收到获奖证书,由中国一史馆和扬州市档案馆合作编纂、广陵书社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荣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评比一等奖。《清宫扬州御档》始编于2005年,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  相似文献   

8.
正《清宫扬州御档》一书,所收乾隆七年的奏折百余件,其中有近50件内容涉及是年发生的特大水灾及赈济。这使我们可以通过档案史料及相关典籍记载,较为全面地了解乾隆七年江淮一带发生的罕见水灾的真实情况。灾情惨重从现存乾隆七年初的相关奏折里可以看到,乾隆六年(1741)江淮一带就曾经遭受水灾,以至七年初的奏折仍有数件涉及两淮(六年水灾)赈恤之事。而乾隆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农历,下同)、五月二十二日,两淮盐政准泰等上奏的《奏报淮扬等处雨水二麦情形事》《奏  相似文献   

9.
正《清宫扬州御档》收录的近6000件奏折件中,有为数不多的与明廷阁部史可法相关的折件,其中顺治朝6则,乾隆朝5则。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既真实反映了清廷统一中原的历史瞬间,也留下了顺治、乾隆帝对史可法的评价与褒奖。笔者以相关清代奏折为线索,试分析史可法的民族气节。清廷的劝降与史可法拒降《清宫扬州御档》一书首篇收录的《题为书致史可法情形事》(实录),即为史界炒得炙热的多尔衮《致史可法书》(影印件)。  相似文献   

10.
正杨凯、杨谦弟兄(生卒年不详),系清乾隆时仪征缙绅,各历官至湖广提督、天津镇总兵,俱以事免官。从《清宫扬州御档》和相关志书、传记等,可稽考其生平业绩,以及革职家居期间之二三事。革职妄戴红顶花翎被参奏《清宫扬州御档》有两件关于杨凯、杨谦因革职回籍妄戴帽顶花翎"违制",遭盐政参劾获罪的档案。其一,乾隆五年(1740)六月十九日,两淮盐政武备院卿三保"为奏闻事"上折《奏为杨凯杨谦在籍任意妄戴帽顶花翎请降旨治罪事》。奏云:"窃照官员帽顶花翎,  相似文献   

11.
正清廷常用的"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御档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此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钦定御宝为25方,后人称这25方印章为"二十五宝"。这25方宝玺也  相似文献   

12.
正嘉庆四年(1799)前后,在北京出现了一系列让扬州人自豪的大事。先是年前戊午科江南省乡试,其文、武解元为扬州人摘桂;次年己未科会试之会元、殿试之探花又为扬州人夺得,一时轰动京城。乘此东风,拖延数年的重修扬州会馆,终于在京开工并完成。这些事件,或多或少都与扬州籍京官阮元有着关系。《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嘉庆四年时间段内,收有5件御档,其中有关阮元的4件。这4件御档,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嘉庆帝对阮元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贪污案件。两淮盐政官员与盐商相互勾结,鲸吞预提纲引余息银两,数额高达1000多万两。由于这一案件涉及钱数之多、时间之长、涉案人员之多,故两淮盐引案被称为"乾隆朝三大贪污案"之一。该案发生在"康乾盛世"的乾隆朝中期,正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对此案极其重视,从案情的发生、审理到定案,连下多道谕旨,亲自参与和直接掌控。笔者借助《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4.
"老河影惨案"发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时英国侵略者溯长江而上,一路烧杀劫掠,行至仪征老河影一带江面时,遭到当地盐民的顽强抵抗,进攻气焰受挫。然而扬州地方官员和盐商为了免于扬州破城之虞,竟向与侵略者妥协勾结,许诺向献上五十万的"赎城费",以换得英军不攻入扬州城。同时,以颜崇礼为首的盐商在地方官府的授意下,向英军统帅告发老河影盐民的聚居地所在,出卖盐民,从而导致英军深夜炮轰老河影,千众盐民惨死的"老河影事件"。《清宫扬州御档》收录了一篇扬州地方防务官员的奏折,再次印证了这一惨案,让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正《清宫扬州御档》中有两份档案涉及扬州末任知府嵩峋。一份是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的上谕,任命安徽宁国府知府嵩峋(镶红旗人、举人出身)调扬州府任知府。另一份是宣统二年正月十一日《晓谕扬州嵩峋等有关人员事》,这是一份奖惩通报。奖励嵩峋,说他"政绩均著,传旨嘉奖。"惩处三人,他们是:江苏候补道桂运熙,狎妓聚赌,举止轻佻;候补巡检徐辅臣,性嗜樗蒲,罔知检束;候补巡检孟平前带巡防队冶游赌博,纪律不严。今天,大多数人接受《官场现形  相似文献   

16.
正1644—1645年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其间风云突变、波涛迭起,有明与李自成大顺的相互搏斗,又有满清对中原的虎视眈眈及后来统一全国。清、明、大顺,这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展开了逐鹿中原的争斗。翻开《清宫扬州御档》(下简称《御档》)第一册,我们发现顺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档均出自《清实录》,其内容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其中还涉及史可法和扬州。笔者拟从解读御档入手,试图展现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7.
正打开《清宫扬州御档》第8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有关编纂《四库全书》的折件计有9份。从这些奏折中,可以看出清代扬州地方官员、商人特别是马氏家族对该书编纂作出的重要贡献。今细读一二,以加深对这段史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苏州发生了一起水手自杀(未遂)事件,乾隆帝下旨查问此事,前后折腾了半年多时间,地方官员也为此忙得不亦乐乎。看起来并不复杂的民间普通案件,何以惊动乾隆帝?案件与扬州又有什么关联?通过解读《清宫扬州御档》第七册刊载的五份奏折,我们不仅厘清了事情的原委及过程,从中还可透析民俗、民风、民情,加深对当时扬州社会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正打开《清宫扬州御档》第六册,有两份奏折是记载乾隆二十四年(1759)有关扬州挑浚城市河道及护城河情况的,分别是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日《奏为商捐挑浚扬州护城河事》以及十月十三日《奏为验收扬州护城河等工并立法禁止商民倾泼淤垫河道事》。它告诉我们当年耗银万余两,扬城官、商、民齐心协力挑浚护城河,以及嗣后加强河道管理的那段往事。清代扬州新旧城区的变迁据《嘉靖维扬志》等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20.
正《清宫扬州御档》奏折中,相关琦善的有27件,大部分与镇压太平军有关。琦善(1790—1854),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江宁、河南布政使。道光十一年调直隶总督,此后一直署理或实任直隶总督达十年之久。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