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结合山西省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山西省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影响因素,采用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具体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走进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为民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阐释人类学理论的梳理,认为阐释人类学对文化意义解释的认知逻辑、地方性知识的研究视角以及深度描写的文化研究方法等主张,对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此在我国当前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中应提倡阐释人类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在其创作的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这些民俗事象是一种形象化的民俗资料,是通俗小说创作对民俗学知识理论的补充和提高.张恨水小说所表现的二十世纪初的生活类型,着力描写刻划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的波澜,显示出了当时时代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身处民俗空间地域的张恨水,情感和意识深受民俗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孕育了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德庆县历史上称为岭西舟车之会,民俗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俗体育的文化力在经济建设、在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作用。德庆县民俗体育的文化力表现为群众对文化载体的认同,对传统文化地位的尊崇,对民俗体育组织的积极投入等方面。深入挖掘、保护、创新、弘扬民俗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现代民俗体育文化价值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分析法,分析民俗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并以江苏省大型民俗体育文化项目——溱潼会船为例来解释和分析民俗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发生了三个方面的改变.运动项目的改变:民俗体育近年来受到来自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影响,极大地加剧了当前民俗体育的困境.组织方式的改变:以溱潼会船来看,民俗体育赛事的开展大都需要借助于政府的主导,反映出当前自发的、民间的民俗体育赛事发展不够成熟.社会影响的转变:随着民俗体育文化的逐渐衰落,随之带来的是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下降.民俗体育在积极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谋求长远的发展.最后针对民俗体育文化在当前社会中的价值规律提出相应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7.
民俗体育教育中的认知与建构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困扰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教育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借助自组织理论中的超循环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认知—建构"超循环系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认清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自身演进的认知与建构以及民俗体育在教育(传承)过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其知识体系的认知与建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有效的推动民俗体育教育的深入进行,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更加有利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术在很多村落民俗活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一方面丰富着民俗内容,另一方面承栽着民族文化,并发挥出道德教化、娱乐欣赏等价值.目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解体,村落民俗和其中的武术活动都面临着传承危机,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实施为抢救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学生民俗体育意识薄弱及兴趣缺乏、体育教师学习进修民俗体育技艺的渠道缺乏、民俗体育师资及场地器材缺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给民俗体育融入人文精髓、有条件地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范围、加强体育院系民俗体育人才培养是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商界基本的民俗道德规范,这在老字号的牌匾中就有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儒家思想、民间信仰、农耕文化的影响。现代社会诚信缺失严重,我们呼唤诚信这种民俗规范的回归,这就需要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传统商业民俗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原生态的角度对舟山群岛渔村民俗体育进行分类,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按载体可分为"船上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海泳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滨海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海岛民间乐舞类"和"海岛儿童民俗游戏".涉海性、原真性、行业劳作性、交融性、依附性、功利性等是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揭示作为武术根底的民间武术的文化特质与变迁逻辑,深入理解民间武术与民俗生活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以及探寻武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径,本研究以民国时期青羊宫花会“打金章”为个案,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俗生活中民间武术的权力实践与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分析.研究指出:民间武术与民俗生活的融合历史悠久且普遍存在,民间武术丰富了民俗生活,同时也成为民俗生活的结构性要素.在青羊宫花会“打金章”中,不同主体围绕“利益”进行了权力实践.藉由民俗生活,“打金章”完成了对自身日常生活化的叙事,并在“释放欲望,超越‘日常’”“突破秩序,创造新生…挑战规约,颠覆旧俗”的过程中塑造了尚武狂欢精神.这体现了民俗生活中民间武术的社会历史生成与狂欢精神实质.基于日常生活中民间武术的基础性地位,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变革与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应对融入生活世界的民间武术予以应有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及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文化学视角,对广西田阳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与布洛陀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壮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壮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布洛陀祭祀大典中举行的斗牛、抛绣球、跳蚂拐(青蛙)舞等民俗体育活动与壮族的农耕文化、种族繁衍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息息相关。在当下,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为民族团结和农村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尘埃落定》中具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小说通过对民俗的场景化叙事、民俗的文本构成和民俗的意象化叙事,使得民俗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一部分。民俗经过审美择取与变形,成为反观藏地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街)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而民俗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又可以促进城镇化;政府的主导是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发展的关键,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在主观上也要求政府组织管理工作要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民俗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失去了本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更需要主观上的努力,在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的组织管理下,走时代性与传统性的革新之路,才能得到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种植桂花有悠久的历史,桂花既能观赏又能作为经济作物栽种,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桂花的民间传说、诗词歌赋与传统民俗,记叙和表达了人民的劳动经历,情操愿望。咸宁市桂花文化紧贴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是我国桂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而产生的地名融知识、趣味、审美和情感为一体,在地方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分析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用以诠释后申遗时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在开发中的运作过程以及策略活动。研究认为:生存心态是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基本动力,权力正当化是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运作逻辑方式,而象征性实践则构成了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本质意涵。  相似文献   

18.
岁时民俗与礼仪民俗是民间戏曲孕育发展的土壤。本文以雁北一带流行或曾经流行的民间戏曲为例,从传承的角度分析了雁北戏曲与民俗的关系,探讨在这块土地上民俗事项的存在状况对戏曲传承产生的重要影响,认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保护传承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戏曲生存的民俗土壤也应是保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祭祖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耕社会,延续于现代社会,盛行于大江南北。从这一点上来说,祭祖民俗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传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祭祖民俗在具有许多相似特质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以山西晋北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庄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周围村庄春节祭祖民俗的比较来探讨这一特殊祭祖民俗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摘要:根据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开展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形式、局限与路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民俗体育逐渐向着现代竞技体育的方向发展,民俗体育活动增多,形式多样,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存在个别突出,一些项目甚至有颓势现象;2)民俗体育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民俗体育生存的土壤发生改变,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缺乏组织机构,民俗体育无专业指导,民俗体育设施不完善,民俗体育参与者没有持续积极性。要提高对农村民俗体育的认识高度3)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发展民俗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发展农村民俗体育能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4)推动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路径: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民俗体育的内容,通过民俗体育实施农村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们对农村民俗体育项目的认识,加强各环节管理,做到精准扶持,让民俗体育从业者脱贫致富,推动民俗体育项目百花争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小康生活质量。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本身、民俗体育项目发展平台、民俗体育管理、民俗体育从业者四位一体进行研究,多途径探索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局限性问题和推进其发展的路径,对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