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届届学生因生活环境、思想特点、阅历体验等不完全相同,在语文学习中的质疑也会有所不同。把每届学生学习语文的可取质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累加利用,可以用活课堂教学的新资源,激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盘活课堂教学的新成效,从而有效盘活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个复杂系统中包含着四个子系统:教师和教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和课堂环境的关系。善教者往往深刻认识和灵活运用这四种关系,从而将语文教学整体盘活。一、教师不仅是教材研究者,而且是创意开发者如何认识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对教材认识的角度,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深度,教师对教材处理的灵活度,往往影响到语文  相似文献   

4.
<正>一、盘活生活资源,丰润清新自然的品德田园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最好不过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努力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让品德教学因多样化的生活资源而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王萍 《学子》2013,(2):27-28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既有积淀。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呢?一、眷顾文本,让教学呈现生活味文本是生活经由作者文思妙用后的文字化呈现,字里行间潜隐生活的影子,充满着生活的味道。教师要善于借用文本的显性资源,善于开发文本的隐性资源,让教学充盈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开放课堂,引进生活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用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人文见识,用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资源蕴藏在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也就是说语文资源无处不在。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所选入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本的教学,应该通过课本中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后,再引导学生去开发利用课外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下面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说说我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王芸昀 《成才之路》2022,(10):134-136
语文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的资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生活体验,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文章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概述入手,分析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指明生活体...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语言交际类的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开展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化实践学习安排,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获取语文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1.
买生祥 《甘肃教育》2011,(22):87-87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一线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如何解读新课改、新教材,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不仅要将生活的内涵引入语文课堂,还要将语文学习向生活的广阔天地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都充满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随着课改逐渐成长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努力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开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新天地,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一、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发资源,提高阅读能力1、以文本为契机,挖掘文本中的闪光点。课改教材充分体现了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大语文观”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及其以外的语文资源,通过背景资源、生活资源、学科资源的链接,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语文和生活的距离,优化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深刻把握文字背后蕴涵的信息,深入挖掘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小课堂和生活大课堂有效融合,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生不断吸收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长足发展。一、扎根课堂,开发以文本为中心的课程资源语文课堂是学生增长语文知识的主要平台,又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围绕文本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动手、动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用生活的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语文,把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7,(Z1)
文稿通过教学案例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生活实际,借助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黄朝强 《考试周刊》2009,(3):110-111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刘国正所言:“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20.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识字是进行一切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进行写作训练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创设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认读. 一、巧用生活资源,培养识字兴趣 生活是学生汲取语文知识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认读资源,教师可鼓励他们借助生活这个大舞台,在生活中养成识字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好奇,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得到成年人的肯定.为此,教师应抓住儿童的身心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瞄准儿童的兴趣点,在生活中鼓励他们留心观察,自主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