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乒乓球锻炼对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广州市6170岁社区居民22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乒乓球锻炼12周,每周4次。结果12周乒乓球锻炼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坐下-站立6次所用时间显著性缩短(P<0.01),锻炼前、后坐下-站立6次所用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总轨迹长、外周面积和单位面积轨迹长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在锻炼后总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和X轴偏移显著减小(P<0.01)。结论 12周乒乓球锻炼能增强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对预防跌倒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让大学生了解并应用运动处方进行体质锻炼,促进体质健康。方法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实验法,对12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体质测试,实验组进行10周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测量BMI、肺活量、台阶指数、耐力、立定跳远、骨密度、身体成分等相关体质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身体健康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台阶指数有显著性改善(P<0.05);800/100m、立定跳远有显著性改善(P<0.05);肌肉量、体脂肪量、去脂体重有显著性改善(P<0.05);骨骼肌、身体水分、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处方干预有助于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3.
段卉  韩尚洁  高明 《体育科技》2013,(6):69-71,76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情绪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太极拳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连续12周的实验干预,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测试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的情绪状态,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男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波动较大,较正常男性人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女大学生情绪状态波动很大,较正常女性人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实验后,实验组男大学生情绪状态近似于正常男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状态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特质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相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男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干预效果优于女大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其还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北京体育大学教职工养生课程对在校教职工情绪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将部分在校教职工成立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养生课程干预,并在实验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量表(1)"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量表(2)"主观锻炼体验表(SEES)"、量表(3)"锻炼诱导情绪问卷(EFI)"情绪量表测量,观察分析养生课程对教职工的情绪状况有何影响.实验研究显示:北京体育大学教职工养生课程对部分在校教职工的情绪状态有影响.使用SPSS.23软件包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实验前后测试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结果:养生课程对实验组的正性情绪、积极幸福感、活力激发、身心平静方面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负性情绪、心理烦恼、疲劳、生理疲惫、积极投入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同性别、不同锻炼情况的普通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寻找适合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选取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三项常用生理指标,并分析其与状态焦虑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对降低状态焦虑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并在影响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实验组,降低状态焦虑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实验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女组,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心率、血压伴随状态焦虑出现节律性变化,研究建议把收缩压作为评价状态焦虑水平的生理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乒乓球运动是否能够改善大学生视力。方法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15级管理专业1班和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实验前、后分别测试所有学生的视力以及身体基本素质。结果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学生的视力变化、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m跑和仰卧起坐(女)、1 000m跑和引体向上(男)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后,两组间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乒乓球运动能够改善大学生视力,坚持锻炼能够有效缓解假性近视,防止近视的恶化,而且能够强身健体健脑,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反应力,从而有效的预防近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扬我国国球的同时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教学实验法,并结合锻炼态度量表,对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高二女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实验,探究进步度与达成度评价对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步度与达成度评价设计与应用是可行的,能促进高中女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心境状态量表(POMS)和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测量和评定;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了运动处方,并组织了教学实验.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结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对听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听障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效果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只有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学生的技能练习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既掌握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文川  刘春梅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111-114,117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的研究方式,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同性别、不同锻炼情况的普通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寻找适合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对降低状态焦虑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并在影响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实验组,降低状态焦虑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实验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女组,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方法:将60名无规律性运动的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早上定时锻炼踢毽子1h,每周4次,共12周,对照组继续参加日常身体活动。测试实验前后女大学生的各项健康体适能指标。结果:试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的体质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的BMI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的WHR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的肺活量有显著性提高(p0.01),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安静心率下降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柔韧性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影响听障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归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总体体质较正常学生差,各项测试指标成绩均低于正常大学生体质指标,身体形态指标差异不大,其中心血管机能指标与正常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耐力性素质较差。影响听障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看,听障孩子家庭人口多,负担过重,经济状况欠佳,营养提供不足。②特殊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严重不足。③特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实行选项教学或俱乐部教学。④听障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引起的认知滞后,体育锻炼观念不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自身残疾带来不便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⑤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听障大学生在封闭单一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信息交流途径,导致沉湎于网络时间过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微信平台和移动健身运用(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实验组实验后体质健康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均有显著的提升(P<0.05),对照组各指标也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实验后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运动干预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及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2)线上运动干预项目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测行为,个性化定制与指导,社会互动等强化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各年龄段对应各项素质敏感期的生理特征,利用素质敏感期在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处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方法:随机抽取石家庄市白佛小学四年级四个班和峰峰春光中学高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抽取的小学、中学各四个班中前两个班为实验组,后两个班为对照组。实验前对小学各班进行50米测试,中学各班男生进行1000米测试,女生进行800米测试。对实验组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授课,经过10周的教学后再次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应项目的测试,观测利用素质敏感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经运动处方教学后男、女生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建议:在学生素质敏感期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素质效果显著,建议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素质敏感期实施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体育锻炼及健康现状为研究目的,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量和心理应对方式及体质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技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量、心理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且男同学的体育活动量大于女生,女同学更倾向于采用"幻想"、"求助"的应付方式;不同体育锻炼量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中等体育锻炼量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何兴权  易东平  尹松 《精武》2012,(29):17-19
目的:利用网球运动干预中学生身体素质,探讨网球运动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网球运动干预15周后,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经过15周的网球运动干预,实验组学生所有身体素质指标在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握力、50m、800/1000m成绩提高差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指标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球运动对促进中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爆发力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干预影响效果突出,对学生的柔韧素质干预影响效果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朱波涛 《精武》2012,(11):91-92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一直延续着高中阶段惯性,女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影响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针对这种情况,教委从增强大学生体制和培养毅力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大学生冬季每天要坚持长跑的计划。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加之大学女生的生理特点,长跑训练一直是大专体育活动的难点。根据大学女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从长跑的好处、运动量的确定、长跑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长跑运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200米跑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初三学生中考体育加试成绩。方法: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结果:实验组采取综合训练方法,200米跑成绩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可以大幅度提高初中200米跑成绩。建议:采取本文的训练方法,将全面提高初中生中考体育加试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运动处方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寻求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有效干预手段,采用实验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随机选取高中男女学生共60名作为实验对象,分组进行运动干预,通过八周的实验,发现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比单纯的有氧运动能更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