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打造一支质量上乘且数量稳定的学前教师队伍是建成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而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学前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期、初步形成期、规范发展期和细化完善期.其政策演变过程呈现两大特点:政策的保障对象主要是公办园在编教师,政策的保障内容主要是公办园教师参照公务员、民办园教师参照公办园教师.展望未来,学前教师工资待遇将沿着建立多样化经费投入渠道、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方式,通过质量撬动工资待遇标准,实现质量与工资双提升的发展路径推进.  相似文献   

2.
民办园转为公办园是当下学前教育“扩容普及”政策导向下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职业适应是民办园转为公办园后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者选取了广东省广州市10所较早转型的幼儿园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民办园转公办园后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情况.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工资待遇、编制以及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等因素影响了幼儿园转型后教师的职业适应.促进民办园转公办园后幼儿教师职业适应,要增强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行动;开展园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维护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师职业环境适应;逐步增加幼儿教师编制.  相似文献   

3.
汪丞  周洪宇 《教育探索》2013,(2):136-139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愈演愈烈;办园体制与管理机制发生了变化;学前教育经费严重缺乏;幼儿教师待遇无保障,准入资格不迭标,培训体系不健全;社会力量办园缺乏法律规范等.《学前教育法》立法的重点包括:确立公益性、普惠性发展方针,制定免费学前教育路线图;建立“以公共财政支撑为主,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明确办园标准,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督导评估与问责机制;严格执行教师专业标准,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一支量足质优的保教队伍;强化安全监管,落实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孩生育政策,对作为基础性支撑的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加快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办性质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重要力量,近十年重新回归国家公共教育政策视野,不少地方也出台了支持公办性质园发展的利好政策,但尚未能有效解决其发展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投入体制机制、教师政策制度等深层次问题。在新形势下,为充分发挥公办性质园在多快好省地拓展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并有质量的发展,应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公办性质园纳入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坚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因类制宜、政府和举办方双轮驱动的四项改革原则;建议进一步理顺公办性质园管理体制且推进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投入保障与使用机制,创新完善教师人事制度与待遇保障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21,18(3)
一直以来,幼教行业内民办园教师工资偏低是业界难题。为解决此困境,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民办园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在公办园用人"双轨制"的当下,民办园教师参照公办园哪类群体(在编教师还是非在编教师)成为政策能否破局的关键,但这在上述文件中并没有体现。本研究利用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通过自然试验与案例比较的方法发现:在北京市,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对民办园教师工资所形成的参照作用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当一个区域内公办园相对不足,民办园基于过度需求的原因出现时,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工资才会对民办园教师的工资起到参照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同时考虑到区域内民办园的产生类型和民办园所需参照的公办园中的具体目标群体。  相似文献   

6.
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也是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整体稳步前进的重要推力。然而我国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工资待遇低、教育教学质量差、在职培训及职称评定机会渺茫等问题。对此,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制度,提高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相应的职称评定制度,增加在职培训、评优评先的机会,以此促进其更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辉 《幼儿教育》2012,(36):6-10
在内地,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幼儿园教师总体工资待遇偏低。(2)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收入差异大。(3)在编、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差异大。(4)城乡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差异大。造成这四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法规不健全、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缺失、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缺失等,也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到位以及缺少针对农村幼教发展的政策有关。内地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幼儿教师政策在教师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身份制"特征,其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影响表现在:民办园教师未能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师身份"得不到认可;其他非公办幼儿教师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身份制"政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公办优先"的发展战略导致非公办幼儿教师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遭遇制度性歧视.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有活力的幼儿教师队伍,就必须打破"身份制",探索能够真正实现幼儿教师"行业管理"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与<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意见>的颁布施行,可以预见学前教育必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大发展,但要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在基层地方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政策.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提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模式,应是也只能是学前教育基础发展较好、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较强的地方追求的目标,对于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更需要考虑本地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与实践发展学前教育的制度模式.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责任"项目的改革试点城市,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积极探索更富弹性与可行性的学前教育发展"五·三"制度模式,可能更具示范价值与推广价值.该制度设计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五个重要方面都提出了三种选择,而每个方面三种选择的结构比例及以何者为重,都需要地方政府切实考虑当地实际发展水平与需要来确定,不能盲目推行"以公为主".具体而言,在探索解决办园体制问题方面,该制度设计提出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选择性民办幼儿园并举的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前两者建设"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本区域所有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通过发展选择性民办幼儿园满足群众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在探索解决园舍建设这一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优先中之优先问题时.该制度设计提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中小学富余校舍改建三种途径并行.在探索改革公共财政投入体制方面,该制度设计提出补教师、补幼儿、补幼儿园的三种方式,其实质是强调只有多方式多途径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才能有效平衡公办园与民办园、公办教师与非公办教师、城镇教师与山村教师、入读公办园幼儿和入读民办园幼儿等不同主体的利益.在探索改革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方面,该制度设计提出由县(区)财政、乡(镇)财政、幼儿家庭三方共同分担,并十分强调县(区)一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以彻底改变以往主要依靠财力相对薄弱的乡(镇)一级政府举办幼儿教育的疲软局面.在探索解决幼儿教师队伍管理问题方面,该制度设计主张对公办幼儿教师应坚决落实其公办教师待遇;对目前实际存在的大多数非公办幼儿教师,则应积极施行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制,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事业保险,并逐步实现统一工资标准,同时提供通过公开招考等途径转为公办教师的机会.此外,还应允许幼儿园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聘用幼儿教师,以保持一定的幼儿教师进入与退出机制,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政策层面开始尝试由“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回归。这一政策转向体现了转型中的乡村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应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的有效举措。在实行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转向的过程中,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学前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的再调整;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待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聘任制下教师与高校之间劳动关系市场化的特征日益凸显:教师任用制度由"计划调配"转向"合同聘用",教师工资制度由"刚性工资"转向"弹性工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由"国家保障"转向"社会化运作"。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由身份管理下的行政关系转变为平等的以契约为中介的劳动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劳动关系市场化的形式与其实际运作存在很大偏差,严重影响了聘任制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保障,而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武器”。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教师自身发展,尝试建立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化机制,即集“教学激励机制”“教师培养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考核制度”“教学培训体系”及“教师教学发展支撑”为一整体的“六位一体”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芳  祝贺  姜勇 《教育学报》2020,(1):43-54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回顾2006—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发现:(1)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结构不合理,政府承担比重偏低,家庭负担沉重,社会力量发挥不足;各级政府间投入责任不明确,地区之间投入水平不够均衡。(2)学前教育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但与OECD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生均教育经费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支出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3)经费配置中偏重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不足;对学前教育质量核心要素的投入不够,教师薪资待遇水平偏低。基于此,应构建“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对策如下:一是各级政府应承担投入的主体责任,聚积社会力量,减轻家庭负担,提供“付得起”的学前教育;二是分级分类设立学前教育发展项目,直指处境不利儿童,提供“顾得广”的学前教育;三是调整经费配置结构,关注教师的薪资保障和专业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提供“配得齐”的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4.
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既关乎教师作为人的生存质量,也关乎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基于S县110位幼儿教师的调查表明,"三年行动计划"后,农村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状况依然不够理想,经济收入依然是各维度中满意度最低的一项。为了提升农村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而提升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改进幼儿园领导管理水平和增加教师培训进修机会也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中国农村教师发展问题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着“超编与缺人”、“人才溢流”、“人力资本贬值”、“素质提高难”、“劳动效益低:产品无出路”及“发展投入不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个体等五个要素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任务,同时必须遵循“退出规则”、“吸入规则”、“价值规则”和“提高规则”,以达到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发展问题、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实施学前全纳教育是实现学前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有力保障。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培养全纳型幼儿教师。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现状,对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改革职前教育体制,培养合格的全纳型幼儿教师;加强在职培训,促进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Findings: Previous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conflicting resul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ram qual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receiving subsidized child care (subsidy density) in early childhood centers.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idy density and the quality of infant and preschool classrooms in child care center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alary as well as other structur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A multimethod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110 child care centers utilizing an interview of center directors as well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using standardized measures of quality and language/literacy in the classroom.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ubsidy density does not predict the quality of infant classrooms. However, subsidy density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classrooms. Teacher education is predictive of some quality indicators, but teacher salary is not. Practice or Policy: Practi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hild care centers that serve low- income children. Statewide initiatives should target centers with higher subsidy density for quality improvements. Local programs and state policy should provide teach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obtain ad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n offer incentives to remain in their current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也还面临着不少问题:资源总量不足,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队伍不稳、整体水平不高;办学体制较为混乱、办园思想不够端正;保教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投入不足,且没有保障机制;经费配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适应;监管、评价、指导不到位;政策执行有偏差,反馈、整改还不够。当前,成都市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稳定;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的体系;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对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幼儿教育资助政策;加强研究与规划。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品质保证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卓越教师系列政策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开创了教育的新局面,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培养卓越教师,构建教师教育品质保证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政策选择。卓越教师培养政策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的教师教育,具有自身的制度逻辑和发展脉络。政策指引是教师教育品质的外部保证;机制创新是教师教育品质的内部保证。为保证教师教育品质,应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多元协同、内外兼修的教师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