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四上),教师这样教"洋溢":(出示句子: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师: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溢"。大家一起跟老师读!生(齐):溢,洋溢。师:大家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学生在生字本上写。)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生:"洋溢"是充满的意思,"洋溢着笑声"就是指"充满着  相似文献   

2.
(1)一读——认读文字——要求读得正确、顺畅。(2)二读——想象画面——要求读出连动的画面。(3)三读——进入意境——要求读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第一教学板块 :诵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教师指出读诗的方法 :一读 :读准字音 ,如“缥缈(piāomiǎo)”;二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读 :读出轻重音 ;四读 :读出感情。2 .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朗读 ,整体感受诗的音乐美。教师巡视 ,寻机个别指导。3.请每组各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和感情。不当之处 ,请其他同学校正。4 .多媒体课件 :“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第二教学板块 :讨论——品味诗的图画美1.问题 :诗作有哪些美的图画 ?2 .教师示范 ,学生发言。方法简述 :用一段精美的语言表现诗中画面 ;用画面释画面——若将你…  相似文献   

4.
<正>一、成语引路,快乐导入1.读准字音(多音字)电脑出示:处死弹弓转来转去打着鸟禀报大王举起前爪2.填写下列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填这些成语吗?(都是八个字的成语,都和本文有关系)那么,在课文中直接说这个故事的段落是哪里?二、趣读故事,研讨文本1.请一个同学读出这个故事。2.电脑出示:9、11节——"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相似文献   

5.
六一儿童节,一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一份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今年欢乐洋溢的地方在哪里?就在“2005亲子嘉年华”!  相似文献   

6.
一、回顾情节,感受"思念"课前板书:22.理想的风筝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投影:女娲造人甩泥巴腾起一片笑声泛起酸涩的感情健壮的右腿圆木撑地急速地一转一阵激动的心跳手持线拐扶摇直上一蹦一跳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师:结合课文片段读读这三组词语,说说透过这三组词语你想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词,想象画面。师:读书就要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透过这三组词语你想到了哪三个画面?生:我仿佛看到刘老师正拄着他的圆木棍站在讲台前,靠着健壮的右腿为学生们上课、写板书呢!  相似文献   

7.
第二课时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品读1.出示第一组词语:(山洪爆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指名读2.出示第二组词语:(谴责懒惰保持平衡平稳俗语)指名读这两组词语教学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注意“涨”“俗”等字的读音指导。3.出示第三组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这组词语要求读好,所谓读好就是读懂意思,读出画面,可以设问“:看着词语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学生读得不好时,指导学生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在句子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析:重视词语教学,指导有层次、有重点,体现由会读到读好的过程。)第二板块:感悟课文2——4自然…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够用进行时描述动物在干什么。2.能够对动物在干什么进行提问。用Whatisitdoing?Whataretheydoing?3.能够掌握A、B部分的Let'slearn,readandwrite中的“四会”单词,做到会听、说、读、写。4.了解字母a及字母组合ar以及sm、sl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能读出例词。5.要求正确书写“四会”的句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掌握PartA部分的Let'slearn,readandwrite中的“四会”单词,做到会听、说、读、写。②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learn部分“三会”单词和Let'stalk中的句型。③了解字…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审美。“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2.感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我从知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的小朋友读书时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让”字.这足足让我兴奋了一整天。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5课《看电视》。刚读完题,孩子们脸上就洋溢着快乐的表情.有的学生甚至就手舞足蹈地谈论起动画片中那些精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11.
在《嫦娥奔月》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逢蒙这个人?”“逢蒙——是个奸诈贪婪的小人!”骏超说。“应当五马分尸!”王扬大概看过《铜雀台》被曹操处死的伏完,于是愤愤地提议。“最好把他绑在柱子上,让后羿给他来个一箭穿心!”孩子们眉飞色舞,谈兴愈浓。我静静地听着,想象孩子们描述的一个个血腥的画面,不由得皱紧了眉头——那些不分级、无节操的影视画面真是害人不浅呀!  相似文献   

12.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篇 ,作者凭借柳树赞美了春天 ,赞美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诗作清新自然 ,通俗易懂。教学中 ,我们舍弃了逐词逐句的讲解分析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与效果。一、初步感知1.简介作者后 ,板书课题 ,由题发问 :“咏”是什么意思 ?“咏柳”怎样理解 ?(课前布置了预习 ,就要检查 ,强化习惯的养成。诗题是全诗的概括 ,抓住了诗题就可以了解全诗主要内容。)2 .听老师范读全诗后学生自读古诗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 .指名朗读 ,强调读出古诗的韵律来。(充分地读 ,自由地读 ,在读中咬准字音 ,识记字…  相似文献   

13.
畅想     
我在花园里读书,书籍——就像百合散发着幽香;我在花园里学习,知识——就像茉莉洋溢着芬芳。我在大海边读书,书籍——就像大海任我们远航;我在大海边学习,知识——就像蓝天任我们翱翔。书籍,如果没有了你,宛若鸟儿失去了翅膀,怎能在美妙的书海里展翅飞翔?啊!我们品读,品读成人的饱经风霜,品读成材的神采飞扬,品读成功的灿烂辉煌。星亮点:比喻真是神奇,不仅能抒发内心的感受,还能让他人也感同身受。你看,第一、二节把“书籍”比做“百合”“大海”,把“知识”比做“茉莉”“蓝天”,这是多么富有自然气息的比喻,读着这些句子,我们都能从中闻到…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题目)生:老师,我想给编辑叔叔、阿姨提个建议——这个题目太长了,读起来有点拗口,是不是可以把“必须”这个词去掉?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课题中的“必须”能去掉吗?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讲出自己的理由。(生自学,合作探究,师巡视,相机点拨)生:课文里说:“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如果去掉“必须”,题目前后就不能加引号了。师:说得对。但可以把爸爸说的话改成这样呀:“你把这条鱼放掉!”生:不好!“必须”,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  相似文献   

15.
1读进去,山就是山语文教学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要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当作人人要做到的保底工程。诵读的要义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于“得他滋味”(朱熹)。“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朱熹)。这是说要学生沉潜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司空图)的程度。试想,一篇好文章,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义?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现代文的阅读如此,古文阅读也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今日教古文,自亦宜熟读,虽不能求其写,而熟习其语言乃能深味其意义。”诵读是优化形象思维和审美感悟的过程和手段。只有通过诵读,并在诵读过程中融入了阅读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积淀,达到了晓其义、明其旨、悟其情、得其辞的境界,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才会有召之即来,呼之欲出的感觉;才会有文思如流,注入笔端,鲜明形象,翩然而至,深邃义旨,豁然心会的境况。我国古代还没有语文这一类的专门学科,但以封建道德教化为目的的经学、史学、哲学、伦...  相似文献   

16.
巧读文言文     
其实,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读”的技巧,就能轻松闯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关。一、读课文它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诵读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学会读正字音,读正断句,读辨虚词,读出语气,从而正确理解文意。1.读正字音。因为文言文里有通假字,诵读可以帮助你记住通假字的正确读音,从而帮助你准确理解它的意义,进而准确理解文意。比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句中的“说”读yuè,不读“说话”的说(shuō),与“悦”音相同,意思是“愉快”。(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句中“是知也…  相似文献   

17.
[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读——发现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每教一首诗词,都先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上课时,用个人读、集体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贯穿整个讲课过程。我对学生“读”的要求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始初要求学生读得准,不漏读;继而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进而要求学生读出诗词的味,读出诗词的情。这样一直读到熟,使学生从“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诗词中的美。如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相似文献   

19.
刘锦霞 《考试周刊》2009,(7):203-204
一名学生请教教师:“怎样读出镜中钟表的时间?”这位教师对着题目皱了皱眉头说:“你把卷子翻过来从背面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曲美妙的和弦。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停顿、重音、节奏(速度)和语调等方面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追求的一种朗读的情境和效果,在课堂上读出情趣,读出美感,我认为,可以这样读。一、轻轻地读轻轻地读,是轻声地朗读课文。通过轻声地读文句,不仅可以练习把句子读通顺,读出文句的韵味,而且在这种轻读中感受到字里行间产生的画面,从而受到文章的感染。如:《卖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