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今天的广播通常被称为是“弱 势媒体”,而从21世纪发展来看,广 播的实用价值还远远没有穷尽,广播 的魅力还远远没有退出21世纪。广播 要创新,节目要创新,但往往我们对 创新的战略目标却不清楚;实际上, 目前我们解决战略问题要比战术问 题更重要。跳出传统的办台理念,再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今天的广播称为是“弱势媒体”,而从21世纪发展来看,广播的实用价值还远远没有穷尽,广播的魅力还远远没有退出21世纪。广播要创新,节目要创新,但往往我们对创新的战略目标却不清楚;实际上,目前我们解决战略问题要比战术问题更重要。跳出传统的办台理念,再构广播战略的创新思维,是新世纪广播改革的关键点。在战略研究中,要看广播哪一块还有发展空间。广播市场的开拓需要有新的增长点,我们对广播的新分市场研究是不足的。过去,有限的传播经验只能满足共性的需要,但对个性化的、新分的市场需求分析却不足,这很容易产生媒体或节目的克隆化…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广播广告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报纸的专版化对抗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受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增多以及电视新闻的直播,网络媒体的开发等,使广播的“快、受众参与性强”等优势已经被弱化。在广播似乎已经走入困境的同时,广播广告业同样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那么广播广告业真的没有出路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广播广告业如何走出困境呢?回答是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鸣 《新闻界》2001,(3):28-30
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出了一本书,叫《第一次全球革命》。书中预言21世纪有三股影响人类的最大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媒体。现在,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21世纪的地球上,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新世纪媒体面临什么新的挑战?在中国,研究21世纪的媒体,首先应当研究传统媒体。因为至少在目前,网络这个"第4媒体"方兴未艾,还远远赶不上报纸、电视、广播的影响力。而在传统媒体,报纸的影响力又往往大于电视和广播。因为在新闻传播学上,报纸属于"热"媒体,电视属于"冷"媒体。"热媒体"具有"高清晰度",是一种资料…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广播带入21世纪?如何制定广播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严峻现实。无论作为广播界的决策层,还是广播工作者,都有责任对这个问题作出选择,以此形成共识,找到广播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让广播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体制的改革,是一种不完善的改革”。面对“系列广播”和“人民广播”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如果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影视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国际传媒巨鳄凭借资本、经验优势,与本土广播影视传媒展开多环节的直面竞争国内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新秩序即将建立,与国内其他相关行业在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上扳腕角力。这当中,“人”  相似文献   

8.
报纸发展的动态 20世纪末,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出了一本书,叫《第一次全球革命》。书中预言21世纪有三股影响人类的最大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媒体。现在我们已经身处21世纪之初,研究媒体首先应当研究传统媒体。因为目前网络这个“第4媒体”方兴未艾,由于诸多原因,暂时还远远赶不上报纸、电视、广播等的影响力。同时,还得认识到,20世纪末,中国报业存在两个悖论,一个是“大报”的发行面,不如“小报”,大报成了小众媒体,“小报”成了大众媒体。第二个是机关报大多成了只有在机关里才能看到的东西,而“小报”有的甚至只有内发刊号的报刊却满街叫卖,形成了公开刊号“内部发行”,内部刊号公开发行。所谓“大报”,通常是指省市级以上的党报,这种报纸在零售市场上较少见,绝大多数是公费订来给党政官员看的,而所谓“小报”则是指那些非机关报的各类市场报纸,它  相似文献   

9.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同志在谈到新闻表达方式的时候说过:“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他还多次批评过一些新闻“宣传味道太重”,即在表达方式上,议论多,太直太露。在研究如何改进新闻写作的时候,乔木同志的这些意见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因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个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我们虽已讲了几十年,但在实践上还远远没有贯彻好。现在,在各地报纸上和电台的广播中还经常出现议论太多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进人21世纪,公共外交的兴起拓展了对外宣传、国际传播等既有理念和实践的外延,成为推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智能媒体和社交平台的普及,公共外交经历了自20世纪的“独白/广播模式”向21世纪的“对话/网络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公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使用者或接受者,亦是信息的生产者与建构者,“主客交融”“众声喧哗”“共时共在”的全新传播生态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的广播,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与世界接轨的”大广播”,即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要办好“大广播”,最起码的是要善于“汇天下之精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我作为一名对台、对外广播战线上的“老兵”,  相似文献   

13.
刘平 《新闻爱好者》2008,(10):53-53
广播发展与社会经济变革、城市化水平提升有着必然联系.同时又与广播市场细分、频率专业化等发展变革有着密切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广播媒体在广电总局“2003年广播发展年”、“2004年产业化发展年”政策推动下。发展势头迅猛,新频率相继涌现,品牌节目和主持人影响力不断提升,显示了广播发展的强大势头和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14.
温飚 《声屏世界》2005,(2):58-59
“9.11”事件后。伴随美国以反恐谋霸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大调整.它的对外广播宣传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战略调整。美国新一轮对外广播战略调整的中心指导思想是“要最有效率和最有效果地使用广播资产”,“赢得人心争思想”。这一以实现国际广播的有效传播为核心的新战略调整主要包括:一、配合“反恐战争”成为蔓国国际广播当前的最高任务:二、搭建21世纪美国在全球的对外广播架构、  相似文献   

15.
农村有线广播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自身宣传作用的发挥程度。而农村广播宣传质量好坏,归根结底在于有没有一支阵容整齐、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然而,农村广播工作队伍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有线广播工作者任务重、条件差、受冷落,因而出现了“跳槽”、“攀高枝”现象,妨害了广播宣传事业。如何抓好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我感到,需要在“建”、“稳”、“训”三个环节上下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16.
陈冉 《中国广播》2012,(6):26-29
进入21世纪,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广播中普遍应用,新的制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为两岸广播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开启了新的思路,两岸广播合作有了全新的互动形态。两岸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岸传媒的积极互动。两岸广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两岸形象的完整塑造和真实构建。两岸广播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亦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两岸的“共同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们身处的21世纪,是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大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放送着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的新闻信息。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天上地下上百个频道的选择,使得现在的电视观众更加挑剔,也更加没有耐心。 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能否以新鲜的,强烈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传递信息最迅速及时的现代化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大武器,也是重要的新闻舆论阵地。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对广播事业予给很高评价,说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广播的出现,在地球上还不到一个世纪,在我国才六十多年,然而在我们新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十一年的历史了。1933年4月12日,封建军阀盛世才用阴谋诡计推翻了金树仁的反动统治,以“新疆边防督办”的头街执掌了新疆一切大权。他从频繁的政权更替中,从自己在仕途宦海的沉浮中,深深懂得舆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一周年之际,东方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上海广播电视学会举行“迈向21世纪——现代广播上海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播界人士和专家学者聚会一堂,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广播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了回顾和瞻望。本刊记者贾亦凡等人采写的会议侧记《中国广播如何迈向21世纪?》对各家论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倪 《中国广播》2007,(9):51-53
中国的人民广播事业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有目共睹,个中文艺形态的演进更是可圈可点。本文试从编导视角考察广播文艺的创新与演变,探讨21世纪初出现的中国广播文艺新形态“广播小说剧”,意在剖析和梳理其形态创新,探寻其既有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