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 工笔白描的临摹与写生 第一节 白描 一、线——绘画形式的起源 线,是一种最简洁、最便利的绘画表现形式.从涂鸦的孩童到艺术巨匠,都离不开对线的运用.人们还发现,东西方最早的绘画都是用线来表现的,可以说绘画的起源就是以线为表现形式的起源.在绘画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线条依旧是绘画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要素,仍然是学习绘画最初的基本表现方法,并且线的运用效果正逐渐扩展到绘画以外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由此可见,一幅高水平的白描人物画,应是造型能力、高超的笔法、墨法、线的有序组织及主观感受的一个集合体,偏颇任何一方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一幅好的白描作品.所以,本教材就白描人物画学习中如何临摹、如何向优秀的传统学习、如何吸收西方艺术中的精华,以及在写生中如何运用好临摹中所学的知识,巩固所学知识,以线造型如何运用笔、墨,如何组织衣纹等白描人物画中的诸多技法问题作了讲解,以期对学习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中的白描手法,隶属于工笔画范畴,是以单色线条表现客观物象形、质、空间的一种绘画形式。深入研究和掌握白描的各种表现技法,对于丰富白描的造型语言,提高作画技能技巧和作品的艺术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心亭看雪》可谓张岱雅致小品的传世之作,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作者深挚的隐逸之思和幽深的感伤情怀。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其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是这篇短文的绝妙之处。白描原本是国画中的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述的方法。文中关于西湖的景、亭中的人,用的就是白描手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风景”来。文章首先交代看…  相似文献   

5.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运用墨线勾勒形象,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相似文献   

6.
一幅出色的工笔人物画作品,线不仅仅只是画中的骨架和灵魂,线的独立审美价值及由此产生的纯粹以线完成的白描作品,呈现了中华文明史文化脉络的精神特性.在品味"线功"的审美中,线所表现出的形态气韵,体现了耕心一贯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追求,传达了中华文化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的人物画形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等画家所作白描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被推为白描高手。唐宋时期,白描画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画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于是写意人物画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8.
素描是绘画艺术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是单色手绘画种,有着多种多样的风格、方法、流派和理论体系。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素描是绘画造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胜洋 《现代语文》2007,(6):127-127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翠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即描写事物文字简练单纯,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的一种描写办法。白描诗在古诗词中运用是令人瞩目的,现撷取几首品昧其中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10.
正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的人物画形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等人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被推为白描高手。唐宋时期,白描画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致使写意人物画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11.
绘画活动中小组画是由几个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绘画形式。近年来我在绘画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幼儿在小组画活动中提高合作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思索与尝试。一、创设情景体验,诱导幼儿萌发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白描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段,即用简练单纯的文字描摹人物或景物,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诗歌作品中常运用白描写人、叙事、状物,简朴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真挚的情意,关照着深刻的内涵。古诗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写人则精炼自然而情感含蓄,写景看似平淡,细品则情致横溢,无一不糅合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慨叹。不用浓墨重彩,却依然情意隽永,这就是白描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技法解读 白描手法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的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呈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学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和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朴素平易的文字、明快简练的语言,十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态,表现出作者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相似文献   

14.
蒋兰玲 《广西教育》2010,(19):47-47
儿童线描画源于中国画法中的白描,是一种以线为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的儿童绘画形式。通过线描画练习,可以培养儿童的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喜欢线描画的儿童写作文时描写得具体生动、细致深入、层次清楚,这也有画画时观察与思维之功;喜欢线描画的儿童理解数学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对事物多少、大小、长短、方圆等通过绘画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怎样才能充分发掘儿童创作线描的激情呢?  相似文献   

15.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手段,历代画家对线的运用实可谓关注至极。传统绘画中,线的巯密变化、结构组织以及功力如何都直接影响着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喻示着画家自身修养的的高低、雅俗。线条的运用是画家施展绘画技能的重要语素。 诱发想象,变幻无穷的线条,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粗壮的线条,显示出力量;而随意  相似文献   

16.
白描花卉是中华民族绘画的瑰宝。白描花卉的技法特点,即用笔规律,各家说法不一样,总不出线条的范畴。本从白描花载线条用笔要求流畅、挺拔、古拙、苍劲等多变的特点,阐述线在白描花卉的最高标准和韵律,从而使人们懂得欣赏白描花卉的重要方法,就是看画中笔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绘画之一,如何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学生能否学好工笔花鸟画的关键所在。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内容包括概述、白描勾勒练习、工笔临摹设色练习、花鸟写生、创作和展览评比六个方面。概述主要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概况、艺术特色、表现形式、技法演变和优秀作品欣赏及工具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等,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白描勾勒练习通过摹写或对临白描花鸟画范本,主要是训练白描勾勒技法,解决好白描勾勒的用笔,用墨即用线造型的基本问题,并能领会白描艺术中线的气质、情感。本阶段是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要求完成白描作业四尺六开纸20-30幅。  相似文献   

18.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10):36-37
主持人龙吟:是绘画?不,是作诗——"白描"之法,能于平淡中品真味,天然中见真趣。"白描"之精微淡远,且让乐燎原老师为你娓娓道来——诗法指津"白描",也叫"素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泛指文学  相似文献   

19.
正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相似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其特征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以形象简洁的特征表现,源于古代的"白画"。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白描,中国古代绘画术语。指的是用墨勾勒物象轮廓,不着颜色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卉画。后来这一技法被运用到小说创作和其它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主要特征和要求是: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陪衬,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可以借来概括白描的技法与效果:少,指叙事性文学的笔墨文字;多,指内容,内涵。以极省俭的笔墨,聚集极丰富的内容,使作品中所要表现的物象形神皆具,情貌毕现。 第一次把白描这个术语引到小说批评领域中来的是金圣叹。金认为《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写雪的几段文字就是绝妙的白描。到了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中,就大量使用了这一概念。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第六十四条中说: “读《金瓶梅》当看其白描处。子弟能看其白描处,必能自做出异样省力巧妙文字来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