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碳定价机制正逐渐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减排工具,企业在业务运营中设定自己的碳价格,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并实现自身价值增值。虽然内部碳定价机制作为一种新兴措施广受欢迎,但其对企业层面的环境及价值影响尚未得到关注。以2011—2020年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中日本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实证探究内部碳定价机制的环境效应与价值效应。结果显示:内部碳定价机制有利于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碳绩效(环境效应),进而促进企业价值(价值效应)的提升。研究结论有助于增强内部碳定价机制价值效应的理论解释,为国家碳减排政策制定及企业价值增加的前置诱因探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探讨不同碳交易政策工具对减污降碳效果的影响,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基于2003—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CO2和SO2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碳市场政策工具的减污降碳作用。【结果】(1)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地降低碳污排放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产生减污降碳效果,并且逐渐趋向于“高水平耦合与优质协调”的协同关系。(2)异质性的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北京、上海、广东的碳污排放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影响大于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并且对碳排放相对较低地区碳污耦合度、协调度的影响更显著,同时碳交易政策的“降碳”效果相对高于“减污”效果。(3)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主要由碳价格、碳市场活跃度、碳市场规模、惩罚工具通过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实现,各项政策工具也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水平,降低产业间差异的作用,但现阶段无法显著改善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结论】因此,应进一步建立...  相似文献   

3.
吴伟光  祝雅璐  顾光同 《资源科学》2021,43(10):2119-2129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碳市场以缓解气候变化问题和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碳市场的有效性不仅对于能否实现减排目标、有效降低减排成本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处于政策设计、基础建设和模拟运行阶段,由于碳交易是人为创设的市场,配额分配、惩罚、可抵消等政策制度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碳交易历史数据,首先构造指标体系,对试点碳市场有效性进行测度;然后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估计了政策制度因素差异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我国统一碳市场政策制度、从而提高碳市场有效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①2014—2018年,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有效性峰值在一年之中二、三季度出现。各试点碳市场有效性相差较大,其中,湖北碳市场有效性最高,而天津、重庆碳市场有效性较低。②相较于需求状况而言,目前碳市场的供给状况对碳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更大。从需求角度来看,控排企业数量、惩罚力度对有效性的影响较大;从供给角度来看,配额总量的影响作用较大。③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对碳市场有效性影响明显,尤其是三产比重。④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对碳市场有效性具有正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目前应重点完善配额发放模式、惩罚机制和逐步增加控排企业数量,以提高碳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南  孔军 《软科学》2024,(2):49-57
通过构建碳奖励机制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选择模型,考察了基于碳减排贡献的碳交易方式的可行性及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奖励机制下,电网排放因子、新能源汽车平均碳减排量和购置成本、碳积分兑换系数是影响碳积分均衡价格的重要因素;平均碳减排量、购置成本、电网排放因子任一因素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同方向变动;通过合理设定兑换系数可以调节均衡价格的变动,兑换系数越小,均衡碳价越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突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作为新生市场,碳市场价格容易受到制度类重大公告事件的较大冲击。文章通过在传统AR-GARCH模型的均值方程和波动方程中加入双边修正虚拟变量,提出双边修正虚拟变量的事件研究方法;以欧盟碳市场国家配额分配计划(NAP)公告和核证排放量公告(VEA)事件为例,分析了重要公告的发布对碳价格的潜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修正虚拟变量方法可以有效捕捉公告事件对碳价收益率和波动性的事前、事后影响过程。国家配额分配计划公告对碳价收益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表现出较长的事前影响。核证排放量公告在碳市场第一阶段对碳价收益产生了显著的事后负向影响,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对碳价收益产生了显著的事前和事后正向影响,且在两阶段对碳价波动性都没有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的核证排放量信息为市场预期提供了准确参考,使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核证排放公告对碳市场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7.
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外碳市场的形成条件,包括法律基础、交易规则、交易品种及其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基本条件等;分析了欧盟交易市场、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市场等几个主要碳市场的操作程序和一般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利用碳市场降低碳减排成本、走上能源利用效率高和碳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低碳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工业碳排放交易政策模型,研究配额交易价格、配额免费比例、CCER交易价格、CCER抵消比例限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额交易政策的实施会带给工业经济一定的负效应,但政策的减排效应更为显著;CCER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缓和配额交易政策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过于宽松的CCER抵消比例限制和配额免费比例,减排效果较差;配额交易价格和CCER交易价格的上升都会加剧对经济的负效应,但同时减排效应也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岳立  曹雨暄  王宇 《资源科学》2022,44(6):1105-1118
评估能源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效应并探究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能源政策对碳排放的效应评估;其次,将能源政策分为开发型和节约型政策,评估了两种政策的减排有效性和持续性;再次,通过构建含有交互项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能源政策对区域碳减排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禀赋情况将区域划分为东中西和能源贫富区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①能源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碳减排,在经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其中,节约型政策的当期减排效果更好,而开发型政策的减排持续性更强。②技术创新在能源政策的碳减排作用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可以提高能源政策对碳减排的积极效。③能源政策的碳减排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可依靠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政策的碳减排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能源富集区可在产业和能源消费的结构效应下发挥政策的碳减排作用,能源贫乏区的政策需与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力。研究结论对中国能源政策制定和碳减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5,(9):121-126
从政策企业家视角出发,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具有企业性质的碳交易监管机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中心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探析碳配额决策因子和惩罚因子与降低市场违约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企业实际碳排量大于高配额决策的初始配额量时,企业只能通过购买新的配额来补充排碳缺口,或接受违约惩罚;当企业实际排碳量较低时,一味要求高初始配额可能会减少企业的交易利润;为降低市场违约风险,碳配额决策因子β1为企业预计排量与历史排量比值的最大值,β2为企业预计排量与历史排量比值的最小值,惩罚因子η的取值范围满足η>2。  相似文献   

12.
王珮  黄珊  王瑶  李文心 《科研管理》2023,(12):158-169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家激励企业降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碳绩效反映了经营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E-SBM、多期PSM-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对源头管控型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长期效果更佳。本研究厘清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丰富和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为企业借助碳排放权交易提升自身碳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工业碳排放交易政策模型,研究配额交易价格、配额免费比例、CCER交易价格、CCER抵消比例限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额交易政策的实施会带给工业经济一定的负效应,但政策的减排效应更为显著;CCER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缓和配额交易政策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过于宽松的CCER抵消比例限制和配额免费比例,减排效果较差;配额交易价格和CCER交易价格的上升都会加剧对经济的负效应,但同时减排效应也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ETS)2014—2015年面板数据,设计加权碳价格、价格稳定性、交易活跃度、配额松紧度、市场参与度等评价指标,继而构建试点碳市场运行效率DEA评价模型并给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深圳、湖北和天津碳市场为DEA有效,上海、北京、广东和重庆碳市场效率值依次递减,且处于规模递增阶段;深圳碳价格水平及其稳定性最高,广东、湖北交易活跃度增长最快;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配额总量过剩、控排企业参与度偏低等运行"短板"。  相似文献   

15.
碳资产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可以在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交易的稀缺资源。本文以电力企业为切入点,从碳资产的内涵来阐释碳资产的形成机理,以例证企业的电力业务活动关系给出碳资产识别和碳资产架构的方法。指出电力企业可以从创新驱动低碳技术、业务活动践行低碳化、改善能源结构、宣传推广碳减排实践和完善碳足迹管理5个途径开发碳资产。  相似文献   

16.
碳资产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可以在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交易的稀缺资源。以电力企业为切入点,从碳资产的内涵来阐释碳资产的形成机理,以例证企业的电力业务活动关系给出碳资产识别和碳资产架构的方法。指出电力企业可以从创新驱动低碳技术、业务活动践行低碳化、改善能源结构、宣传推广碳减排实践和完善碳足迹管理5个途径开发碳资产。  相似文献   

17.
江苏碳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完善对碳减排交易等相关的投融资模式.近些年来,江苏省在节能减排领域出台了很多政策和相关措施,为江苏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铺垫了较好的资源和市场环境基础.提出江苏碳金融体系包括江苏碳金融调控体系、江苏碳金融市场参与体系、江苏碳金融市场体系、江苏碳金融环境体系及江苏碳金融监管体系,以便为江苏省节能减排及碳金融市场的整体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3):54-60
在消费者低碳偏好的背景下,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碳减排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演化均衡结果受单位碳减排成本和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的影响;碳限额额度存在边界条件,政府设定碳限额额度小于该边界条件时,碳限额交易政策才能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碳减排。为促使系统演化成企业均选择碳减排的均衡,政府应降低企业的碳减排成本及提高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同时,政府设定碳限额额度还应要小于一定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9.
郑丽琳  姚永络 《软科学》2024,(2):74-80+94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各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连续性DID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碳价、碳市场规模和碳市场活跃度均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和绿色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碳市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为建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和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间权力的差异,通过构建低碳制造商主导(M1S)、传统制造商主导(M2S)、双方均势(MVN)等模式下的博弈模型,研究不同模式下供应链碳减排水平和利润的变化,最后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双向技术溢出和碳转移对供应链碳减排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碳转移和水平技术溢出效应均降低供应链碳减排水平;垂直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供应链碳减排水平,但其提升效果取决于碳转移量的多少。(2)受权力结构变动影响,低碳制造商势力的增强能够提高供应链碳减排水平,但会对碳转移量更加敏感;传统制造商势力的增强会降低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减排激励作用,同时促使碳转移消极影响提前到来。(3)碳交易价格上涨会加剧碳转移对供应链碳减排水平的消极影响,其强度与权力结构及消费者低碳偏好呈现出五种变动趋势。(4)制造商是否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与碳减排水平直接挂钩,与其可获得的最高收益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