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中国剧坛的两次回响,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使带有浓郁现代主义色彩的戏剧在中国风靡一时,而且促进了中国戏剧观的更新,促进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和民族化进程。“五四”时期,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既促使中国戏剧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又促使艺术家们开始了对话剧“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彻底打破了中国话剧原有的美学体系,使话剧艺术从写实性的再现艺术向假定性的表现艺术转化,向中国戏剧传统回归,促进了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杨 《黑河教育》2011,(3):58-58
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孕育了独有的文化和艺术,中国戏剧以写意为主,而西方戏剧以写实为主。西方戏剧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与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大师李渔都曾把结构称为戏剧的第一要素,但中西方戏剧的结构同中有异,西方人在强调情节整一性的同时,还对时间和地点有~定要求,讲究“三一律”。中国人从不谈论戏剧的时空,其情节的整一性与时空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戏剧对结构的要求更多。因为,除了一般所说的剧本文学中几个要素(题材、冲突、人物、语言)外,在情节、时间、地点上的不同处理方法,也构成了两种戏剧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主张用诗歌的“三美”主张来引导诗进入“纯形”的艺术,使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但闻一多的戏剧理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提及。他认为在戏剧革新中重问题轻艺术的现象是戏剧发展的歧途,必须拯救现代戏剧,这一强调不仅及时纠正了当时的戏剧发展偏向,且影响着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论文将论述闻一多的戏剧观及其矛盾性,谈谈它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戏剧崇高化具有戏剧的文化地位提升和悲剧诉求普遍强化的双重含义,从"化民"到"新民"到"革命",不同时代因素从各自需求的侧面推进着这一美学倾向。启蒙救亡语境和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崇尚导致了近代戏剧写实主义的一端独大。戏剧功利化实践和作为审美艺术的矛盾纠葛成为贯穿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戏剧教育既是整个戏剧艺术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对戏剧艺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现代戏剧教育诞生于 2 0世纪初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再到工具化的坎坷历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 ,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戏剧艺术的繁荣和戏剧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中西荒诞戏剧承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荒诞戏剧与西方荒诞戏剧有着事实上的影响和渊源关系。中国荒诞戏剧在主题因子、内向化品格和反戏剧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西方荒诞戏剧呈现出一致的艺术追求。而信仰危机以及民族之间相通的艺术旨趣使这种中西戏剧对话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西方戏剧的介绍和研究。紧密联系中国戏剧运动的现实,注重研究的当代性、尝试比较戏剧的方法、注重戏剧艺术的综合研究,强调戏剧的民族特色,是其早期西方戏剧研究的特色,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鲁迅,写过小说、诗歌、散文、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关于戏剧没有专著发表。但他对现代戏剧艺术进行过研究,对新剧的引进,剧本的创作,演员的角色创造和戏剧的演出等,有着极精辟的见解,考察与探讨鲁迅对现代戏剧艺术的意见,将有助于中国戏剧艺术的创作和戏剧艺术科学的发扬。  相似文献   

9.
论李健吾戏剧的审美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位重要的剧作家,他有选择地吸收中西戏剧的精华,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努力开拓和创新。他在一系列剧作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结构的安排、情调的营构和诗意的追求等,构建了悲喜剧独特的艺术世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表面上看,实验戏剧是对中国现代戏剧传统的反叛和否定.但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实验戏剧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某些传统.如现实主义,民族化和大众化等传统.  相似文献   

11.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戏剧,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针对"五四""问题剧"只见问题不见戏剧的缺憾,余上沅极力强调戏剧的审美本质是艺术,戏剧应该艺术化地表现人生。在20世纪初期戏剧界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片否定声中,余上沅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辨析出传统戏曲"写意化"、"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充分肯定"旧剧"的审美价值。余上沅首倡并积极推动"国剧运动",为建设中西戏剧艺术交融的现代民族剧做出了巨大努力。以国立剧专为舞台,余上沅倾心于戏剧教育事业,为现代戏剧的发展聚集、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对新时期中国话剧史学研究作了总体评估目前,戏剧研究的队伍正逐渐扩大,对富有代表性的戏剧成就和戏剧总体面貌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曾经被认为禁区或为人冷落的学术领域正被不断开拓,中国现代戏剧史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成为了中国现代艺术史、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内向性”是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戏剧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追求“内在戏剧性”。愈来愈多的剧作家认识到戏剧性主要在人物的内心,而不在外部表现。他们致力于开掘戏剧内在的审美领域,大胆探索其艺术表现技巧。现代戏剧之父、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是“各种精神状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德国现代戏剧家兼诗人布莱希特的戏剧美学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多维度的探讨,对其现代戏剧的艺术观与“史诗剧”理论,现代表演艺术观与“陌生化效果”理论作了新的界说和辨析,从而揭示了布莱希特戏剧美学的革命性、现代、先锋性及其对现代美学与现代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悲剧和元杂剧皆为中西方戏剧的传统代表,它们有着各自的艺术特性,尤其表现在不同的戏剧结构特点上。古希腊悲剧多为锁闭式结构,而中国元杂剧则以开放式结构为代表。这两种戏剧结构的形成与中西方戏剧本体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主题思想、时空观念以及表演方式三方面入手,对中西传统戏剧结构差异性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西方戏剧的边缘化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一直蔓延到目前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戏剧的边缘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戏剧在整个西方文化中的边缘化,戏剧连同文学等从西方文化的中心走向了边缘:二是戏剧在各艺术门类中被边缘化.特别是影视的崛起,使得戏剧内涵大大缩小,仅仅沦为观众与演员的交流地:三是戏剧文本的边缘化,使得戏剧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戏剧是时间艺术。中、西方戏剧对时间的处理有同又有异。汤显祖在戏剧中对时间的处理,能体现汤显祖戏剧艺术的特色。比较汤氏与莎翁的戏剧对时间处理的异同,以管窥中西方戏剧在表现手法上的各自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洪亮 《考试周刊》2010,(23):30-31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戏剧多由古代的宗教礼仪、巫术扮演、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组成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李渔的《闲情偶寄》与西方的戏剧理论进行比较 :1 李渔的结构论不同于阿里斯多德的新思维、新方法。尤其是“一事”论与西方的不同 ,澄清国内沿袭了十几年的误比。 2 李渔的“科诨”论是西方戏剧理论弱点的一面镜子。西方戏剧理论不重视研究科诨艺术 ,李渔的科诨理论可以补西方戏剧理论之不足。 3 李渔的“体验”论先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 5 0年 ,而且自成体系。 4 指出布瓦洛《诗的艺术》 (16 74)与李渔的《闲情偶寄》 (16 71)都是 17世纪东西方戏剧理论名著 ,二人都是“歌功颂德”派 ,都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 ,但国内有人对李渔贬之甚低 (包括鲁迅先生 ) ,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初中期,中国戏剧积极拓展我国传统戏剧的时空观,写意性特征,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戏剧的荒诞化,意象性技巧,出现了探索创新,多元发展的崭新局面。其中对“三一律,一堵墙”戏剧观的突破,运用意识形象外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嫁接多种艺术手段将现实时空转化为艺术时空,是新时期戏剧艺术探索最突出的三项成就,而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脱离观众欣赏习惯,致使演出市场萎缩,观众锐减,无是新时期戏剧艺术探索中面临的最大困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