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重要概念,突出主题的单元复习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文中笔者提出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学主题单元复习教学,以“选取主题→聚焦概念→构建知识框架→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探究活动→真题链接”为主线设计,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加强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形成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立德树人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落实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就是在高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从4个方面阐述在生物学教学中落实这一任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莉 《中学生物学》2023,(11):34-36
<正>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学科能力既是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苏科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属于学习主题四,本节课涉及的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见表1。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在生物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基于新课标和国外学者提出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模型,阐释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如何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中提到“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可见,模型认知是科学(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模型的建构是感性思考与逻辑思维之间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模型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认知核心概念,学会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依据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标准》)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49-5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围绕核心素养指导了教学设计。以"细胞的癌变"一节为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作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体设计评价方法,并针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强 《考试周刊》2013,(46):162-163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体系,是一个以科学事实或概念作为逻辑起点描述遗传学的理论,同时,遗传学的发展为进化的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本文以"遗传与进化"模块核心概念为出发点,利用生物学的理科特性,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探讨了模块核心概念的构建,充分利用核心概念组织和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维度.其中,科学探究能够发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而基于科学探究的中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实践继续探究,最终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生物学教学应以培养健康人、智慧人作为基本培养目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构建核心概念、发展科学思维、树立生命观念、增强社会责任.下面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教学实施为例,探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不但提炼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强调了大概念的教学与评价及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基本理念,关注学科大概念逻辑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契合点,聚焦高中生物大概念理解与素养立意,探讨建构高中生物大概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大概念建构并借助思维导图、大单元设计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要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明确预期学习成果、确定适宜的评价证据、规划学习活动与指导三个关键环节,有助于教师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本文以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主题探究活动为例,阐明逆向教学设计如何辅助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为教学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方面,首次明确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部分的内容。以此为根据,探究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及其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作用,旨在切实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学》2021,(1):F0002-F00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应着眼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至今日,如何深入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让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地,仍然是广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以及广大中学生物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学》2021,(3):F0002-F00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应着眼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至今日,如何深入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让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地,仍然是广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以及广大中学生物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学》2021,(2):F0002-F00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应着眼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至今日,如何深入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让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地,仍然是广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以及广大中学生物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笔者试以土木堡之变为切入口,整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教科书资源,引导学生从纵向和横向视野看待明朝的“新轮回”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侯妹仿  闫丹 《教学考试》2023,(24):14-16
<正>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能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及社会需要奠定基础。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免疫学的应用——疫苗”为例,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一、教材和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免疫学的应用——疫苗”是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第4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要求。教材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都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因此易教利学。  相似文献   

20.
宋洪岩 《山东教育》2021,(11):40-42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提出了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组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绝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一定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价值功能,应赋予学生生命发展的意义。本文以“原电池”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