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业拖延是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学业拖延量表,对1 0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保护性因素自我控制和危险性因素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学业拖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两两相关。体育锻炼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手机依赖正向预测学业拖延。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议:以体育人,充分发挥高校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以“体测”促锻炼,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心融合”,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以研促教,全面覆盖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2.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计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处于中低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短、运动频率较低、运动量较少;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明显高于女生,文科生体育活动等级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深;男生手机成瘾倾向显著低于女生,文科生手机成瘾倾向明显高于理科生。(3)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体育活动等级的手机成瘾倾向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无运动量到中等运动量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中等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4)除突显行为外,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体育活动等级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其中,性别指标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体育活动等级显著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倾向量表(MPATS)对深圳大学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1),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2)体育锻炼不仅正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同时负向预测手机成瘾(B=-0.37,P<0.01);手机成瘾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5.58%。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手机成瘾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影响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并构建2者之间的模型。为实践干预手机成瘾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人际关系困扰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扬州市某高校588名在校大学生(年龄:M=19.24岁,SD=1.20)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手机成瘾倾向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两两相关(p<0.01);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β=-0.15,95%CI[-0.28,-0.01]),自我控制(β=-0.07,95%CI[-0.14,-0.02])和人际关系困扰(β=-0.03,95%CI[-0.06,-0.01])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既可以调节身体活动影响手机成瘾的直接过程(β=-0.15,p<0.001),也可以调节由人际关系介导的前半部分路径(β=-0.09,p<0.05)。结论 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水平对这一过程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1):57-60
随机抽取400名福建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在不同的性别、年级以及专业类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女性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大于男性,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最高。通过16周的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明显地降低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并且不同的体育运动在降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球类运动降低手机依赖程度最明显,其次是操舞类和骑车类运动,跑步和器械健身类运动降低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两者的关系,随机选取24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DI)、体育锻炼问卷(PARS-3)、锻炼依赖量表(EAI)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依赖率为4.8%;锻炼依赖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体育锻炼量和饮食障碍与锻炼依赖存在相关,并能显著预测锻炼依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机依赖对大学生躯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机依赖量表、躯体亚健康量表以及自编的躯体不适量表,对合肥市4所高校的7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相关分析表明,手机依赖与躯体亚健康、身体不适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27。进一步分析表明,手机依赖高分组在躯体亚健康、躯体不适量表上的总分显著高于手机依赖低分组,说明手机依赖影响了大学生的躯体健康。结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躯体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促进自我控制的提升,从而降低大学生吸烟依赖性,本文以自我控制为中介作用,运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等测量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一、二、三年级的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吸烟依赖性处于较低水平,体育锻炼量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体育锻炼量与吸烟依赖性均显著大于女生;体育锻炼量高的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显著优于锻炼量少和中等锻炼量的大学生,体育锻炼量高的大学生吸烟依赖性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自我控制与吸烟依赖性呈现负相关(r=-0.404),体育锻炼量与吸烟依赖性之间存在负相关(r=-0.241),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之间呈现正相关(r=0.233);体育锻炼影响吸烟依赖性是通过自我控制这一中介变量起完成的。结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缓解吸烟依赖性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缓解吸烟依赖是通过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来实现的,因此,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才能更改变大学生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9.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身体自尊在身体锻炼量和体育锻炼史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40-14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BES)和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MSS-CS),对石家庄地区2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达到大锻炼量水平的分别仅为18.42%和7.41%;体育锻炼量和身体自尊水平与大学生心理症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身体自尊正相关显著;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症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淑芬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09-109,111
新课程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单一,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中职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兴趣等原因,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发挥其优势作用。新课程下,要改变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从困境中走出来。本文以中职体育教学现状为基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开展所面临的困境,研究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提高中职学生体育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3方面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并与全国201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13-19岁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进行比较,找出职业中专学生与全国同龄学生体质健康的差异所在,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同时对职业中专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剖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症状,探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1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手机成瘾量表测试;通过将270名大学生手机成瘾者分成8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开展持续8周的运动干预实验;运用数理统计与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中职体育课程是体育能力培养的载体,必须适应中职学生和中职教学环境的实际。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结构单一、职业特征缺乏、活动性课程偏少等问题。因此,应该建立立体的课程结构,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目标;突出“三段式”的职业特色,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摆正基础与模块的位置,建立微格式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264名高中生身体自尊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状况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各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身体自尊状况显著高于女生。(2)高中生中男生的身体自尊状况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女生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女生,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方法,依据行为改变理论,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探索在手机成瘾研究领域中,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提供体育锻炼干预的解释机制。随机选取600名大学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大一、大二比大三的同学更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与乡学生之间没有差异;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体育活动参与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从人口学变量分析,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差异;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体育活动参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更是将发展的方向和目光投入到了学校之中,但是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其设置理念等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导致部分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的发展受到了阻滞。体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学校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承担起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以及加强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的责任。因而当前对于学校中体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改革实践方案,最终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沈豪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76-176,178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各中职学校也想出各种办法,出台各种措施,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此来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的学校更是推出了跑步打卡等软件。而体育课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增强体质的主阵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相应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陈艳  万忠伟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1):82-84,91
目的:了解岳阳市城乡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对比情况,制定相应的中学生健康政策,为岳阳市城乡中学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岳阳市5所中学31个班级约1860名学生进行无名问卷调查。危害中学生健康的危险行为主要为伤害、吸烟、饮酒、网络成瘾、不良膳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结果显示:岳阳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城市和农村在不良饮食行为(X2=34.21);意外伤害行为(交通违规行为X2=8.85;不安全游泳行为X2=6.64);物质成瘾行为(吸烟、饮酒X2=16.74);精神成瘾行为(X2=31.43)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应针对城乡不同人文环境,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城乡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体育课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942名农村初中生(男492人,女553人)进行调查。结论:从总均分上看,心理正常者占30.38%,心理轻度异常者占61.48%,中度异常者占7.96%,农村初中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居多;通过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差异;对学校体育课满意的学生与不满意的学生除在偏执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其它因子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