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理顺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组织的关系,完善人大的监督制度;完善选举制度;加强人大制度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
浅析西方国家选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制度是中学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有合理成分,也有存在的问题。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与中国选举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保证。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某些方面,与目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人大代表达举制度的改革,使之成为操作规范、程序完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4.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建国以来的人大运作证明 ,我国先进的民主理念与落后的民主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前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大制度 ,关键是要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创新。因为创新就是最好的坚持。人大制度创新就是要实现执政党与人大关系法治化、人大选举直接化、人大代表任职专职化、人大职能健全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组织建设、选举制度建设、工作制度建设、责任制建设和思想建设五个方面探讨完善人大制度建设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人大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建国以来的人大运作证明,我国先进的民主理念与落后的民主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大制度,关键是要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创新。因为创新就是最好的坚持。人大制度创新就是要实现执政党与人大关系法治化、人大选举直接化、人大代表任职专职化、人大职能健全化。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作为政治化和制度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扬弃和积累,逐步形成了当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研究它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可以给我们:民主政治的发展是选举制度赖于存在的基础;选举方式与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是完善和发展选举制度的基本保证;选举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不可强求一致等几项启示,这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选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放 《学习之友》2009,(6):12-14
为什么选举是民主的第一要义 西方民主选举制度经一二百年逐步定型。社会主义民主理应承继人类文明成果,并开创更高类型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平民百姓的民主。  相似文献   

9.
从1844年马克思设想通过建构“政治明”来废除集权制,到2001年江泽民提出把“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作为我国政治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已经经历了一个半多世纪,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政治明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然而,二十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全面发展,显示了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国公民选举权利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公民选举权利要与新时代"两步走"发展目标同向同行;培育积极的选举文化,优化制度建构,创新选举技术,有序稳控进程,努力实现公民选举权利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村委会选举的相关法律制度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由于现行的农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历史还很短,缺乏历史和文化的根基,各项制度和法规还不健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就村委会选举发展中暴露的法律制度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村委会选举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可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4):15-16,27
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视角,分析了选举法与政治发展的双向关系,并探讨了我国选举法存在的缺陷及修改思路,以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选举文化产生于选举实践,成为选举政治的文化基础和历史图景,对选举发挥重要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选举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先进性、人民性、创新性特征;构建中国特色选举文化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推动选举观念的培育传播和选举制度的完善实践,稳控选举文化的多元融合和渐变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以195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颁布为标志。从研究新中国第一次全民普选入手,是深化对这一制度认识的一个途径。照顾少数民族选举权,规定中共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联合提名权以及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与计票制度等选举运作程序与环节的规定,基本上为1954年宪法所确认,而且大都沿用至今。1953年选举法及其实施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创造了初步的历史经验,无疑对于今天的选举实践,尤其是整个国家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选举制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的,以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为基本原则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它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民主觉悟,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都有着积极作用。并为当前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我国高校对西方名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坚持走中国特色学科建设之路,探索学科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思维、中国道路,是导正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航向的客观要求,是中国高校学科治理成功的标志。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旨归是助推我国学科建设迈向“三化”——自主化、本土化与世界化,努力开创出一条自主推进、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的一流学科建设之道。该建设道路主要有四条具体路径:国家统领,走内生自主的建设之路;育人优先,走人才强学的长效之路;产学融合,走创新创业的学科知识激活之路;整体推进,走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学科系统建设之路。在新时代,发掘、坚守、弘扬这些“特色”是我国一流学科永葆本色、走出低谷、走向巅峰的国家方略。具体而言,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应转向“守中望西”的学科建设立场,设计“中体西用”的学科建设方案,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公共核心指标的特化。  相似文献   

17.
选举是由选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推举民意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活动。违法选举是相对于依法选举而言的。违法选举危害极大,严重破坏民主选举制度的健康发展,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治理违法选举,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选举制度作为近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资产阶级学者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在资产阶级政治实践中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结果。在我国,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它保证了人民满意的代表进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为选民选出自己信赖的代表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最初建设时期,适时地提出和强调党内民主建设.认为党内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努力走向党内生活民主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关键.作为执政党,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认真实行并完善党内选举制,坚持代表大会年会制、集体领导制和报告制,开展民主讨论和加强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20.
选举制度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之一,选区划分是保证选举制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国外较有代表性的集中选区划分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选举制度中的选区划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弊端,最后借鉴外国经验并给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