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静水皮艇500 m供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水皮艇500 m能量供应特征.方法:选取8名青少年女子皮艇运动员(年龄15士1岁,身高172±4 cm,体重65±5kg,训练年限15±10年)在Dansprint皮艇测功仪上进行多级测试和120 s的最大测试,结合测功仪和气体代谢数据,运用累积氧亏法(AOD)进行能量供应比例的计算.结果:静水皮艇500 m有氧供能的比例为59.6%±11.4%,最大心率为179±8 bpm,最高血乳酸为11.3±1.5 mM/L.全力运动的前5~10 s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第10~40 s期间糖酵解供能占据重要地位,40 s之后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为有氧供能.结论:静水皮艇500 m是一个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国内对此项目供能特征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的作用;静水皮艇500 m能量供应的时序特征可以作为安排训练、发展不同供能系统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队8名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皮艇测功仪进行测试,观察运动员在定量负荷下血乳酸值的变化,以评价测功仪训练对运动员耐酸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周期训练过程中,男子皮艇运动员的平均乳酸阈功率显著提高(P〈0.05);250m测试成绩显著提高(P〈0.05),个别队员极显著(P〈0.01)。结论:乳酸阈功率显著提高,说明周期训练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耐酸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13名浙江省男子皮艇运动员进行实验室 6 0 s无氧功率测试和水上若干运动项目测验 ,探索二者的相关程度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为进一步建立无氧运动能力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实验发现 ,最大功率出现在运动后 15 s,以后输出功率逐渐降低。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与水上运动成绩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功率下降率对反映运动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灵芝多糖对小鼠机体抗疲劳影响,全面探讨灵芝多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对小鼠灌胃灵芝多糖(2.502mg/Kg/d),20天后测定耐缺氧时间、力竭游泳时间、血红蛋白(Hb)、肝糖原、定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及血尿氮。结果表明:灵芝多糖可明显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耐缺氧时间,提高肝糖原水平,降低大强度定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及血尿氮水平。因此灵芝多糖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运动能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不同间歇期短距离快速跑的生理生化负荷强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选择我国16~17岁的少年足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心率和血乳酸在短距离快速跑训练中的变化,并对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特定年龄段的运动员生理、生化负荷强度水平,并提出适宜的负荷强度安排。方法:测定跑动过程中不同时相段的时间;对不同间歇期心率进行现场采集;测定运动前、运动过程中和恢复阶段的血乳酸。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内容:测定运动员30mxl5次跑(两种不同间歇,30s和60s),比较跑动时间及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论:足球运动员宜在较短的间歇中具备不断的快速冲刺跑能力,30mR30s的练习方式能够体现这一特点,但须在跑的次数安排上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从比赛中心率和跑动特点看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长时间无规律的包含高、中、低三种强度的间歇运动。鉴此,只有在提高有氧耐力的基础上,通过间歇训练发展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特别是无氧非乳酸能力,才会更有效地改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状况。正确运用间歇训练法的关键是控制好练习的时间和间歇时间两个要素。以最大能力完成5~30秒练习,间歇0.5~5分钟,有助于无氧非乳酸能力提高;以次最大能力完成30~90秒练习,间歇30~90秒,有助于提高无氧乳酸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运动系2003级18名男子短跑、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通过分析得知,乳酸阈心率为145±10次/min。推荐使用乳酸阈心率这一简便指标来确定训练负荷强度,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麻正茂 《冰雪运动》2009,31(1):19-24,79
为了掌握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过程的负荷特征,应用心率团队训练系统、血乳酸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摄像等方法,获得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负荷信息。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每次上场运动时间72s左右,间歇时间2min左右,净运动时间约30min。运动员心率较长时间处于最大心率的高百分比区间,各局比赛后血乳酸均达到10mmol/L左右,血尿素、肌酸激酶和血睾酮比赛前后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我国男子冰球比赛的负荷特征为:以磷酸原和糖酵解为主要供能系统,比赛过程的时间模式可概括为“72:2:30”,运动员达到个人最高心率、血乳酸最高达到17.1mmol/L、心脏负荷总量达到7000以上,比赛负荷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羽毛球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能量供应特征并结合经验得到训练启示。研究显示:男单比赛的持续时间约为24.5~78.0 min、实际比赛时间约为7.2~17.7 min、回合时间约为5.6~12.1 s、每回合拍数约为6.5~12.0、回合间的间歇约为17.3~45.5s;女单比赛的持续时间约为28.3~61.3 min、实际比赛时间约为8.2~13.3 min、回合时间约为7.8~13.0 s、每回合的拍数约为6.6~10.5、回合间的间歇时长约为17.6~36.6 s。单打比赛中的平均心率(HRmean)能达到实际最大心率的80%以上,而最大心率(HRmax)更是能达到90%以上。峰值血乳酸浓度可达到3.2~10.1 mmol/L。摄氧量约为最大摄氧量(V O2max)的72%~76%。训练启示: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能量供应特征可以作为明确训练负荷的依据。在专项训练方面,建议男单延长有球训练时间,进行分段训练,提高运动员在相持阶段中的变速能力和以赛代练;女单可以在拉长训练时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变速训练,增加击球准确性的训练,参考男单的多球训练和以赛代练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30 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无氧能力与其它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水平;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优秀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  相似文献   

11.
了解皮划艇的比赛战术内涵及战术特点,依据优秀运动员比赛的战术分析,500m皮划艇项目中实用的比赛策略通常是前半程紧紧跟住对手,后半程发力超越,对国际大赛速度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战术。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划艇运动力学参数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集划桨力、划桨过程中桨的偏转角度、艇的俯仰角度和倾覆角度、艇速等多个运动力学参数为一体的新型划艇测试评价系统,实现了对这些参数的同步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无线传输至计算机,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系统,教练员可以实时地掌握运动员划船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整个系统的重量比较轻,并且数据的主要传输采用无线形式,既保证了教练员实时的了解以往单凭眼睛观测和经验判断而很难得到的一些划桨技术细节信息,同时不会对运动员的正常划船技术动作的产生过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薛军 《体育科研》2012,(5):87-90
运动员的生理能力是有限的,技术能力是无限的,技术对提高运动表现有很大的潜力,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技术更为重要。如何让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在训练初期就能得到正确合理技术的指导,为将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是皮艇教练员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法及教育学的原则,结合青少年运动员重感性、重直观的特点,讨论了循序渐进的技术教学方法与技巧,旨在为皮艇教练员发展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雅典奥运会备战工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对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历史性突破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超常规思维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必由之路;人力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探索型教练群体的建立是皮划艇夺取奥运金牌的关键;决策、管理和训练的三位一体为皮划艇实现突破提供了组织保障;围绕项目特征及训练规律而开展的大量探索和创新是皮划艇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有氧能力是皮划艇项目运动能力的基础,作为高强度、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项目,皮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结合皮划艇项目特征及供能特点,分析皮划艇有氧能力测试过程中多种评价方法(3 000 m耐力跑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高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测试和无氧阈测试等)。在诸多有氧能力评价方法中无氧阈测试有着广泛而有效地使用历史,其中以4 mmol/L乳酸阈(AT4)与个体乳酸阈(IAT)应用最为广泛,而心率无氧阈或可成为皮划艇项目无氧阈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我国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从皮艇传统力量训练指导思想与方法的不足的层面,对皮艇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力量循环训练法。  相似文献   

17.
赛艇动力学及流体动力性能和快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赛艇划桨过程中回桨阶段出现第二个加速度峰值的动力源进行了分析,提出运动员在回桨过程中,人体重心从船头向船尾移动产生冲力,从而使船艇加速。并据此提出了包括拉桨动力和人体重心移动产生冲力两个动力源的赛艇动力学方程。此外,对提高赛艇技术的途径和赛艇桨叶及船艇的流体动力性能和快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为提高赛艇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析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及技术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具有控船稳、速度快、身体灵活、应变能力强等专项技术特点,并且论述了在各种比赛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要领。  相似文献   

19.
石严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62-363
梳理2003-2011年间历届皮划艇世锦赛男子单人皮艇3个项目的比赛成绩,对比赛成绩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欧洲占据男子皮艇项目绝对优势,亚洲水平较低;200m项目成绩逐年提高,500m项目保持不变,1 000m项目成绩有下滑趋势;200m项目与其他距离的相关性不大,但500m与1 000m项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单人艇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多人艇实力也较强。对指导我国男子皮艇项目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女子皮艇 500m比赛战术应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世界大赛国外主要对手在WK-500m比赛中的速度结构和反映的战术及折射出的专项体能特点。世界大赛中强队的主要战术为全力划。我队与国外主要对手的差异为起动加速能力和途中耐酸能力的不足,提高这两种能力是备战北京奥运准备期速度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