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科技部正式发布《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科研不端行为的6种情形和相应的处罚办法;将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办法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科学技术部、项目承担单位举报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并鼓励举报人以实名举报。但若举报人捏造事实、故意陷害他人的,一经查实,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办法明确要查处和惩罚6种科研不端行为包括: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研究》2004,(4):77-77
在近日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届一次全委会上,陈宜瑜主任表示,将坚决抵制科技界的腐败、违规及背离科学道德的行为,认真受理科技工作者的投诉和举报,加大对违反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和违背科学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制定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处理不端行为暂行办法》,从制度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负责人介绍,1999年至2003年,共收到科技工作者关于投诉和举报的来信来函445件。对重要的投诉和举报,经过调查核实,最终被认定属于科学不端行为并受到处理的有40余件。被处理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研究制度中,科学规范制度预设了科研诚信,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都以诚信为前提和基础;而科学奖励制度则强调科学发现的独创性,由此加剧了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并使他们在遵守科研诚信并付出科研努力却得不到科学奖励的情况下,有可能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违背科研诚信,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科学规范与科学奖励之间的内在张力成为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制度成因,并为治理科研不端行为制度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研不端行为蔚成风气让科研界学者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其成因也就成为科研界学者最为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稍作分析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一、科研不端行为的内因,即从科研学者的科研水平和道德认知来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二、科研不端行为的外因,在这里首先论述社会环境中的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然后展示科研制度的缺位与不足是如何波及科研秩序乃至引起科研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5.
科研诚信是科学工作者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工作者和政府监督部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近年来,随着国内一些较为严重的不端行为案例不断曝光,科研诚信建设成为学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分析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对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与防范科研不端的措施进行了讨论、评述、总结.以此推动科研诚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科学道德问题纷繁复杂,其中最典型、最严重的当数科研不端行为。从个体、社会、管理三个层面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归因分析,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道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频发的科研不端行为,国内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制定了科研不端的查处政策规范来积极应对。然而这些查处规范普遍缺乏涵盖举报受理、调查认定、行政处罚和申诉救济等各环节的阶段性程序规定。通过具体比较NSF和NSFC科研不端查处的阶段性程序,分析中美两国的差异和特点,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阶段性程序、明确职权划分、细化操作规程、保护程序权利,努力实现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科学不端行为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加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教育、建立和健全科学道德行为监督机制并辅以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等几种防止和减少科学不端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是学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科研不端行为具有法律性是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现行相关法律过分突出行政责任的承担,违背了科研项目招投标本质属于民事活动之法律属性。科研不端行为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而应承担违约、侵权和缔约过失等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马艳蓉 《考试周刊》2012,(87):167-167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学术不端行为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造成科学道德和学术研究中现不端行为原因的探究.论述了科学评价科研论文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基金应该加强对科学不端行为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与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伪造、剽窃以及其它违反诚实性规范的行为”。科学不端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本文首先从实证角度给出的证实。进而文章分析了中国科学基金的运行,机制,发现在这个机制下科学不端行为有机可乘。文章最后对中国科学基金应“如何加强对科学不端行为的防范”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等院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日趋增多,科研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日渐严重.加强高校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建设迫在眉睫.本文提出要遏制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根本上还需要科研工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才能够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才能耐得住寂寞.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探讨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以及研究型大学中科研不端行为的特点,并讨论了联邦政府和以科研诚信办公室为主的科研管理机构在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时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科研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围绕高校学术不端的纠纷经常诉诸法律,司法裁判已经成为解决高校学术不端纠纷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30份判决文书为样本,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涉案类型主要为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涉案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起诉原因主要涉及合法权益纠纷和学位纠纷,且形式多样,涉事人员覆盖范围广,案件纠纷比较复杂等.高校学术不端的治理面临诸多困境:法制环境建设不足,主动治理环境建设不足,主体对学术不端认识不足,举报人员隐私权益保障缺失.因而,需要重视高校法制环境建设,强化各主体主动治理意识,重视主体对学术不端的认识,构建举报人保护机制,以解决高校学术不端的治理困境,进而构建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体系,加快提升高校学术治理能力,推动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道德问题纷繁复杂,其中最典型、最严重的当数科研不端行为.探究科研不端行为的基本内涵、社会危害、归因分析、防范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科学道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各国媒体不断曝光科研人员学术作假行为。英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可能远比人们想像得严重,近半数科研人员表示知道自己的同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爱丁堡大学丹尼尔德范尼利等人在新一期网络期刊《第一科学公共图书馆》上介绍说,他们对1986年至2005年间进行的21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研不当行为”不为人们所熟知,有时还与“科研不端行为”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较大区别的。“科研不端行为”(research misconduct)虽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但普遍采用美国科研诚信委员会于1999年推出的新定义:“科研不端行为”指的是“在申报、开展或评议研究项目,以及报告研究结论等过程中的捏造、篡改或者剽窃的行为”。而“科研不当行为”(questionable research practiceQRP)通常是指,虽然违反科学的目的、精神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没有直接触犯明确规定的研究活动的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科研,是以严谨、求真、诚实为基础的,当科研不再以这些为准则时,科研就已失去了它原本的初衷。在以往的科学界,人们一直提倡科学自制,可着眼现在,科研不端行为的不断曝光让人们已经认识到光靠自制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规制。那么如何有效遏制科研不端行为,追根究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科研不端行为背后的科学精神及科学家伦理失灵现象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涉及到的制度工具以及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界定,对若干科研合作纠纷案例和典型事件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察分析,区分了10种涉及到个人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纠纷行为,针对各种科研合作纠纷的本质,尝试给出了四种制度性策略建议,提出在大规模的科研合作时代,制约科研不规范行为的制度环境建设非常重要,需要科研团队、管理机构与社会共同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被曝光,科研不端已成为我国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科研不端行为与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不健全有较大的关系,建议法律介入科研不端行为防范,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构建高校科研活动"不敢""不能""不想"违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