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经济下的锁定、转移成本与网络外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运行规则。在网络经济下,消费者将承受转移成本而可能被某一品牌锁定;网络中的每个消费者受到网络效应的影响,率先达到临界容量的网络会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准确把握网络经济规则及其新特征,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石杰 《科学与管理》2007,27(5):31-33
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通过战略变革寻找竞争优势的行为。但本文将这里的资源界定为企业的知识及其优势集合。组织机构内部的知识管理涉及到对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取决于由所选择的战略决定的知识类型。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到各种类型的知识管理中,对知识的整理及显性知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代芹 《现代情报》2010,30(6):24-26
本文探讨了企业战略联盟知识管理的内涵与运作机制,重点探讨了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整合与碰撞及知识的保护;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尤其是跨国战略联盟时,应采取的若干知识管理的对策建议。确保联盟企业实现共享知识——提升效益——竞争优势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许多企业都遭受衰落的困境。然而,对企业如何超越衰落的藩篱以获得竞争优势这一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为此,以环渤海经济带的201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失败学习和资源拼凑视角构建组织衰落与竞争优势的机制模型。研究发现:(1)组织衰落对竞争优势并无直接影响,但是组织衰落可以通过促进资源拼凑而间接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2)在失败学习的作用下,衰落企业能获得竞争优势;(3)战略柔性在组织衰落和资源拼凑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对衰落企业(及僵尸企业)如何实现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竞争情报为视角,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目的,将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融入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构筑高效的竞争情报系统,同时从企业集群文化、组织管理制度、人才保障和人际网络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培育和支撑,以保障竞争情报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竞争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网络经济的新规则,阐述在网络经济中各企业如何在竞争中掌握优势。  相似文献   

7.
技术标准、锁定效应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标准竞争是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运用网络效应和正反馈机制理论时技术标准锁定的形成机制及锁定的可能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锁定效应下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研究》2021,39(3):567-575
战略创业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战略创业能力的形成机制仍未得到充分探讨。基于组织学习和吸收能力理论,从合作创新视角构建了企业战略创业能力模型。以长三角223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对战略创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者通过组织学习紧密关联;机会主义行为和吸收能力是战略创业能力成长的重要权变因素,它们调节合作创新与组织学习之间关系,并通过组织学习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合作创新对战略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建立战略创业能力,从而捕获机会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创新只有增强企业能力并实现共同演进才能称之为创新战略的形成。企业家品牌与创新精神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起了决定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家品牌的运作,形成强势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与成长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并同时形成企业家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竞争价值两种观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理论基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和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三个维度对战略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两种重要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基于传统竞争战略观点的战略信息系统,通过识别信息系统(IS)应用的战略机会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由于忽视企业自身特性而难以持续.基于资源基础论(RBV)观点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调用和部署企业特有的IS资源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提出了一种IS资源分类方式,并根据资源的六个属性进行描述,分析IS资源对信息技术能力和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指出信息技术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柔性管理对挖掘企业隐性知识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柔性管理日益显现出重要性通过对企业人员、奖励机制、组织结构、生产战略、企业文化等方面柔性管理的分析,表明柔性管理能够更好地挖掘企业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创新只有增强企业能力并实现共同演进才能称之为创新战略的形成.企业家品牌与创新精神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起了决定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家品牌的运作,形成强势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与成长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并同时形成企业家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战略本质上由该企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能力决定,一个企业若想改变其战略就必须改变其要素禀赋结构,同时为了达到高层次竞争优势的目标必须实现比较优势的超越发展.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企业战略的演化路径由现有战略、环境变化和高层管理团队三要素共同决定,该三要素分别通过遗传、变异和选择机制在演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应关注战略演化过程中的"断档"风险,可以通过延长现有战略生命周期和加速导入新战略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进行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生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2):45-47,55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创新是企业荻取持久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战略联盟也日益成为知识性战略联盟。企业结成知识联盟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学习和创新。本文主要探讨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进行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静态竞争演变到动态竞争,核心能力成为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和动态竞争的根本驱动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将过去的产品中心战略转变为能力中心战略,利用汲取机制和组织学习.通过对现有核心能力的保护以及核心能力的纵向提升这两条途径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平台竞争优势的主流研究通常聚焦于网络效应的收益递增与正反馈效应,而忽视了网络效应的外生性本质,及其与资源能力理论之间的理论割裂,也难以对现实中赢家通吃、先赢后输与后来者居上并存的现象提供合理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间接网络效应的组织属性着手讨论了平台竞争优势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共同演化范式分析了平台竞争优势在长期内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认为,间接网络效应具有他组织与自组织二重性,其导致平台企业异质性能力的外部化以及网络加杠杆效应,二者协同构成平台竞争优势的根源。而在长期内,平台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诱致了新产业架构的涌现。其通过参与人变更、新技术涌现、战略变革等反向作用于在位者能力增量和网络杠杆强度,反馈到"新一轮"能力差异和网络杠杆的协同,进而决定了长期演进意义上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与否。  相似文献   

17.
企业范式转变研究的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找可持续竞争优势,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于:适应的战略;快速、灵活的实施;持续的创新;大规模定制;适应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吸收能力和基于资源理论角度解释了信息技术资源和组织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内在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说.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通过将信息技术资源转化为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影响组织的吸收能力,并进而帮助组织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还探讨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不同作用机制,并基于环境权变理论讨论了两种吸收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关系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增强企业吸收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协作型竞争--网络经济时代竞争新形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分析网络经济时代特点基础上指出协作型竞争作为高级竞争形态产生的必然性,在波特的4Fs竞争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协作型竞争的7Fs竞争模型,结合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特性分析企业如何实施协作型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吸收能力的联盟企业组织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嫚丽  蓝海林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89-91,105
战略联盟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特别是通过联盟进行组织学习更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企业的吸收能力为视角,研究联盟一方企业在联盟中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式与实现框架。首先,本文对吸收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文献回顾和界定,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联盟企业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学习过程概念模型,以及探讨在组织学习的各个阶段中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